如何科学传承屈原文化

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132 浏览:141753

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屈原文化是应当世代相传的瑰宝,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屈原故里的我们,世代接受着屈原文化的泽被和熏陶,享受着这天赐的荣光,而作为屈原子孙的我们,有义务将屈原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

那么,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屈原文化呢?我认为应该建立科学的学习方式和步骤.

一、要确立屈原文化在学生学习中的地位

学习屈原文化,其价值在于传承屈原文化、激励屈原故里人民,此外,整合屈乡风俗、探索屈原故里人们的生活习惯及其民间文艺的相关知识,使净化心灵、启迪智慧、情感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在学生中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的、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乐观的生活态度也是很重要的意义所在.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激活学生的表现和创造能力,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并通过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让他们主动去探索,主动去求知,这样才能实现继承和发扬“屈原精神”、弘扬“屈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与热爱的教育目标.

二、确定屈原文化学习的三维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学习屈原文化的时候,我们不妨确定这样的学习目标:知识技能方面,屈原故里风情知识,要通过调查、访问、参观等多种途径了解屈原故里风情,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和信息,了解本地方风土人情;屈原文化中的民间文化,要感受不同类别的文艺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习的知识,理解文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和历史材料的方法和技能,要综合和合理运用这些知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确立,应当这样去进行:注重体验.多途径地了解屈乡风情及民间文艺、让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注重模仿.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让学生的表现和创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挥.注重探究与合作.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研究的愿望,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在集体表演中,培养其良好的合作意识.注重综合.将其民间文艺形式有效地渗透到屈乡风情的教学中,通过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投入到该课程的学习当中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应当体现这样的精神:要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和关注社会生活的热情和使命感,培养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学习,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同时,通过学习,接触丰富的艺术信息,理解和加深本地方的历史、文化底蕴,从小立志参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三、确立明确的学习内容

只有学习内容明确了,学习才是有效的劳动,才会有更大的收获.比如在“了解屈原故里风情”的学习中,我们不妨安排这样的学习内容:概述屈原故里八大景观及其相关传说;观看“屈原故里风情”影碟;了解屈原故里风俗,端午、龙舟诗话,红棺、哭嫁和转丧等民间艺术形式.学习在“民间文艺”这一块的学习中,我们不妨去搜集一些古朴、诙谐的“地花鼓”、搜集一些民歌宝藏中的瑰宝——五句子山歌、搜集一些田间文艺形式“薅草锣鼓”、“船工号子”等,还有寻找“彩莲船”、“蚌壳舞”等,并把这些珍贵的资料汇编成册,放在学校的图书馆里,长期保存下去.


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一代诗魂陨落了,其形骸早已化了尘土,荣归了大地的怀抱,但其用生命演绎出的爱国主义精神与青山同在,与日月同辉,惠及万代.我想,确立了屈原文化明确的地位、确定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具体的学习内容,我们的学习就会有更好的效果,我们对于屈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对于屈原爱国精神的传承,才会取得更理想的效果,我们也才更有资格说:我是屈原故里人.

邓贵环,教师,现居湖北秭归.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