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评价综述

更新时间:2024-04-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407 浏览:56295

[摘 要 ] 标准化发展状况是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指标,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本文从标准化发展情况、标准水平的判断、标准化体系和标准化水平的判断四个方面对标准化评价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指出标准化发展情况、标准水平的判断、标准化体系的评估并不能反映标准化整体的发展情况,而国内外还没有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化评价指标体系,对国家层面的宏观标准化评价体系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关 键 词 ] 标准化 评价 研究综述

一、引言

人类社会的发展实践证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标准化是促进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实现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促进先进生产组织和制造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产品质量和发展产品品种、消除浪费和促进节约等的重要保障措施.随着标准化日益渗透到产业、科技、对外贸易和国内流通等领域,标准化问题日益成为国家政策的重要内容.标准化发展状况也已经成为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之一.长期以来,提高标准和标准化水平是我国标准化工作的重点.目前,国内外关于标准化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对标准化发展情况、标准水平的判断、标准化体系和标准化水平的判断四个方面.

二、标准化评价研究进展

1.对标准化的发展情况的总结和存在问题的研究

《标准化概论》一书从建国以来我国标准的数量变化情况这一角度总结了我国标准化的发展情况.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从近年来标准化政策法规、标准发展情况、现有标准化技术组织等多个方面,对我国标准化发展情况做了全面总结.部分学者对我国部分行业的标准化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如农业、物流行业、怎么写作业、信息产业等.

2.对标准水平的研究和标准化系数的研究

对标准水平的评价方法进行的分析,指出现行的标准水平评价方法只是将标准水平分为国际先进水平、国际一般水平和国内先进水平三种.这种评价方法存在着诸多缺点:一是评价不够全面;二是评价方法不够客观;三是与市场脱节.认为标准水平的评价应与国际标准的比对、标准的经济效益、标准的社会效益和编写质量等方面综合评价.而对标准化系数的研究指出,产品标准化系数可分为:种数标准化系数、件数标准化系数、重复性系数和价值标准化系数4种,前3种是通过对零件的自然数量进行计算的,而价值标准化系数是通过对产品的成本核算后获得的,综合应用两类指标更能反映出产品的标准化水平.

3.对标准化评价体系的研究

对于标准化的实施效果,尤其是经济效益方面的研究较多.1975年,ISO发表了《标准化的经济效果》的报告,其相似度检测绍了各国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美国宇航标准NAS1524:《标准化节约的确定与计算》(1971);拉多纳和拉萨里兰的《1972年国家标准化的经济效果》(1973);松浦四郎的《工业标准化原理》(1973);ISO/STACO4830(REV.4):《产品国际标准化优先顺序评价》(1973)等等.此外,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苏联总结了十几年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先后颁布了七项关于标准化经济效果计算方法的国家标准.1983年~1984年,我国连续颁布了三个有关评价、论证、计算标准化经济效果的标准,即GB3533.1-83《标准化经济效果的评价原则和计算方法》、GB3533.2-84《标准化经济效果的论证方法》和GB3533.3-84《评价和计算标准化经济效果数据资料的收集和处理方法》.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些标准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经济的发展,20世纪末开始逐渐有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对经济效果评价方法的改进进行了探讨.


国外对标准化经济效益的研究较多,最为突出、影响最大的是德国对标准化的经济效益的研究,该研究将标准化对经济的影响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对1960年~1996年的资本与劳动力数据的分析,考察反映技术进步的三个指标:专利数量、德国用于购写外国专利的数量和标准数量及技术规则.通过回归分析,标准对技术创新有正向刺激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必须通过标准和技术规则的推广和引用加以实现.2001年德国标准化的投入达到7.7亿欧元,产生了160亿欧元的效益,这意味着德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一是标准化创造的.此后,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也先后运用类似的方法对本国标准化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基本相同的结论:标准化对经济有正向推动作用,但对标准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大小并没有达成一致.

4.对标准化水平评价的研究

目前,国内外对标准化水平评价的研究很少.尽管出现了许多关于经济效益的推荐标准和研究,但这些研究仅仅针对标准化的经济效益做出评价,并没有从宏观角度对标准化的整体水平做出全面评价,主要还是行业标准化评价体系和企业标准化评价体系两种.具体来看,目前较为全面的标准化评价体系主要有以下三种:

(1)国家层面的宏观指标体系.目前,少量文献对标准化评价做了探讨性研究,根据文献资料整理国家指标体系对标准化效益指标较为粗糙,很难定量做出评价,尤其是标准的效益只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没有具体的指标说明,具体操作上很困难.而其它指标也很难全面反映标准化的水平.

(2)行业层面的中观指标体系.其中较为成熟的是农业标准化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构成,从农业标准化基础水平、建设水平、实施程度、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对我国农业标准化水平做出了评价.总体来说,该指标体系从农业的特点出发,较为全面地反映标准化水平发展情况,但该体系部分指标很难量化,也没有在实际应用中使用.

(3)企业层面的微观指标体系.对企业的标准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较多.我国原机电部机电科就曾于1991年颁布的《机械工业企业标准化水平评价方法》.该办法中从标准化管理机构,标准化有关人员素质,标准化计划、经费与条件,应具有的相关标准,产品的标准化程度,标准化贯彻状况,贯彻标准的条件与手段,标准化管理工作,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的标准体系,以及附加项目,共计十个一级指标及其下属的二级指标,综合评价某一企业的标准化水平.而有学者提出了指标体系,该体系从企业标准化管理、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贯彻标准能力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二级和指标比机电部所颁布的评价指标体系更加详细.上述两种企业标准化评价体系都是针对工业企业的,都是采用打分方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后者的指标划分更细.但这两种指标体系都是20世纪90年代初编制的,在实际中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三、标准化评价体系研究总结

对标准化发展情况的总结、标准水平的判断和标准化体系的评估,只能片面的反映国家标准化的水平,并不能全面、综合地对标准化水平的高低做出明确判断.而国家、行业及企业这三个层次的标准化评价体系研究的基本原则基本相同,评价方法相同.标准化评价方法仍在不断探索,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调查研究法、预测评价法、平行指标对比法和综合法等.现有的标准化评价方法中占主导的是用标准涉及的产品、过程或怎么写作的特性值的多少和特性值的高低作为判定水平高低的证据,而判定的准则或参照系则是其他国家的标准或国际准则.目前对标准化评价体系的研究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尤其是指标体系的设定具有很强的片面性,所选取的指标可操作性不强,未能全面反映出标准化发展情况.对标准化评价体系的研究主要几种在微观层面,很少涉及到宏观层面.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化评价指标体系,对国家层面的宏观标准化评价体系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