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大二重奏》第一乐章

更新时间:2024-04-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791 浏览:11107

【摘 要】对德国作曲家韦伯的《大二重奏》第一乐章进行分析.

【关 键 词】韦伯;《大二重奏》;单簧管;作品分心;演奏体会

1、韦伯和他的《大二重奏》

卡尔·马利亚·弗里德里希·恩斯特·冯·韦伯(1786年11月18日或19日-1826年6月5日),德国作曲家.

韦伯从小接受良好的音乐熏陶,出身于音乐家庭.母亲是一名歌手,父亲是巡回剧团的经理,他随父亲在各地旅行的时候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并接触到繁多的民间音乐,这成为他后来所创作的民族主义题材歌剧的源泉.《自由射手》(《魔弹射手》)是他最成功的歌剧.

1815年韦伯在德国柏林创作并完成了《大二重奏》,这是一首专门为单簧管和钢琴创作的重奏作品,韦伯慎重的选择大二重这个标题是因为对奏鸣曲的偏爱.与之前单簧管独奏作品不同的是,将钢琴作为主奏乐器运用到乐曲当中,与单簧管相辅相成,该乐曲由当时杰出的单簧管演奏家贝尔曼首演.很少有为管乐而作的曲子像它一样,那样考验演奏者对音乐层次的品味,也是磨练音乐性、音乐结构逻辑性及音色控制能力最佳的作品之一.

2.作品浅析

这首奏鸣曲采用古典形式,从结构上而言分为3个乐章.第1乐章为结构稳定的奏鸣曲式,第2乐章则是带抒情风格的稍快的行板,第3乐章是轻快的回旋奏鸣曲式,在此我仅对第一乐章进行详细的阐释.

呈示部(第1—130小节)

呈示部分为三个段落:第一主题、第二主题与结束乐段.由属音开始的钢琴序奏中包含了主导整个乐章发展的主要动机.同时在这里给演奏者一个充分的时间准备.动机a1(第1小节),由下行二度及上行二度的八分音符所构成,动机a2(第2小节)的结构则使用邻音及八分音符节奏,这是第一乐章两个重要的动机,之后在乐章中,旋律都以这两个动机为素材进行发展,在第一主题中采用开放性的乐段结构从而增强了音乐继续发展的动力,连接部运用了主部材料,起着主部第二乐句的作用,因而从主部到连接部形成了一气呵成之势.

从70小节开始进入第二主题,副部虽然在安静的情绪中展开,然而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加入了主部的主题因素,让对比的形象相互影响,积极的推动第二主题的材料发展,表现了不同的情感状态,使情绪的对比更加强烈,丰富了音乐的张力.

发展部(第130—208小节)

从第130小节开始的发展部,是由呈示部第二主题2/1的素材切入展开的,钢琴重现序奏动机,乐曲进入,从130—138小节不断的出现a1a2两个动机仿佛又回到了乐曲的开始.但是在139小节,转入了D大调,营造出一种静谧安详的氛围.然后在149小节,乐曲进入G大调,乐曲回到了更加平静的状态,仿佛音乐在这里静止一样.160小节钢琴加强了下行音阶的节奏,好像是有话确难以开口有些躁动的心情一样.在163小节调性随即转入降E大调,钢琴与单簧管小节序奏完整再现,之前出现过的动机开始进行不断发展,此时音乐织体变得厚重起来,和声更加丰富,力度也随之增强,在206小节单簧管与钢琴同时加强了演奏力度,承接音乐不断的扩张,气势不可抵挡,使音乐形成了强烈的冲突和对比,最后达到了第一乐章的.

再现部(第208—271小节)

再现部第一主题大部分仍沿用呈示部的素材,208小节沿用开头引子部分的动机进行再现,单簧管与钢琴合力呈现出单一主题,而其中单簧管表现出的绵密深沉的情感,以及单簧管中高音区明朗,富于表情的音色,使第一主题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及情绪.

尾声(第271—310小节)

尾声带有主题性格,从272小节到279小节开始补充主题,到280小节音乐逐渐展开扩大,成为音乐形象发展的中心,将张力不断的推进,在推向以后又用钢琴来演奏下行的四分音符来使张力减弱直到乐章安静安详的结束.

3.心得及体会

以上对第一乐章的粗浅分析结合本人这段时间的演奏练习,让我感觉最难掌握的是如何比较到位的表达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与演奏中理性的控制.在具体的吹奏技巧上,一些节奏方面的特殊处理和对声音、气息控制方面的技巧也需要相当的考量,才能比较好的把握和表现.

3.1音色.这首协奏曲的演奏对任何单簧管演奏者来说,气息与音色的控制都具有相当难度.整首作品对单簧管充满了挑战.对运指技术要求较高,由于音乐的风格及深度,使得在演奏时对声音与乐句的连结上充满了困难.如果在吹奏的过程中腹部没注意放松了的话,则表现在音色上就有明显的不同,直接体现出来的后果就是声音立刻散掉,无法集中.另外,在演奏的过程中还要尽可能的让自己的气流平稳,这样才能保持音色统一.


3.2节奏与力度.在这部作品中.每一小节都有着丰富的节奏音型,而从中可以拆分为几个部分,其中每个部分的节奏与强弱变化都有着细致严格的要求.如果没处理好其中的音型关系,就会在听觉上给人造成一种听感上的误差.而在演奏一些带有箭头的突强音型时则必须控制好气息的强弱变化,太强或者太弱都会起到不好的效果,以及在强过之后对力度的减弱上都有着相应的要求.

3.3旋律.由于整首曲子的旋律分散在单簧管与钢琴声部中,所以我在演奏过程中必须时刻注意着钢琴声部的织体,才能充分体现单簧管的音色与钢琴的融合与独立,这样就能让乐曲的音响色彩更丰富.

3.4音准.要比较好的控制住音准的话,不单只是对嘴形有要求.而且,还要求演奏者对单簧管一些特殊调整音准的指法必须有很深刻的了解.比如,有些音的指法在单簧管上可能偏高,也可能偏低.当面临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就要通过嘴形的微小变化选配好合适的指法来控制音准,这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

3.5情感.韦伯是一位歌剧作曲家,所以在他创作的单簧管作品中,插入了一个歌剧常见的特征,那就是以宣叙调、咏叹调的手法去强调音乐的戏剧性,追求丰富的音乐形象,辉煌的画面和鲜亮的色彩.在作品中单簧管作为独奏乐器时,时而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富有歌唱性的前提下进入主题,时而以强烈庄严、充满生气、坚强有力的音乐内容结束旋律.在情感丰富,热情的表层下面,整个乐曲却蕴涵了丰富的内涵和感彩.更应该用一种严谨平和的情感去演奏这部作品,让演奏者在不知不觉中就融入到那种热情与温和交织的氛围中.

4.总结

这首《大二重奏》第一乐章旋律优美,节奏欢快.整个乐章自始到终,都要求演奏者必须具备丰富的情感和技巧的控制力才能完美的演绎.很少有为管乐而作的曲子像它一样考验演奏者理解音乐的深度.虽然是只有单簧管与钢琴两种乐器演奏的乐曲,但也处处流露出作品内涵的博大,像一部五重奏或四重奏的室内乐一样宽广、雅致.

总之,这部作品不论是音乐进行、铺陈、还是气氛的转换上,都超出了单纯单簧管作品的意义.必须以对乐曲的全面敏锐感受和体会,才能充分表现出作者赋予单簧管的一切.

【参考文献】

[1](英)保罗·霍尔姆斯.伟大的西方音乐家传记丛书:韦伯(英国OMNIBUS版本).

[2]卡尔·达尔豪斯.古典和浪漫时期的音乐美学[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1-4.

[3]杨韫.BBC音乐导读11.韦伯[M].花山文艺出版社,1999.

[4](美)唐纳德·杰·格劳特,(美)克劳德·帕利斯卡.西方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5]林逸聪.音乐圣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6]刘汉盛.新版唱片圣经[M].普络文化,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