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英语的本土化表现

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241 浏览:93207

【摘 要】本文从中介语理论分析入手,通过对中式英语的产生背景、定义进行阐述,指出中式英语不是相似度检测语,它是在中国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一种新的语言系统,是英语在中国本土化的必然产物.中式英语的本土化的不同表现传达了中国人在国际交流中的文化诉求.客观的对中式英语的本土化表现形式进行分析,有助于中国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

【关 键 词】中式英语;相似度检测语;本土化;英汉混合;英汉结合;英汉融合

1.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一体化的到来,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地位得以更加巩固.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在使用,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懂英语的人已达20亿之众.而英语在不同领域和地区的广泛使用,在与其他语言和文化的长期接触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本土化(nativization).而本土化又必然衍生出大量不同的英语变体(variety).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发展迅速,综合国力增强,对外交流日趋频繁,汉语在国际上的使用范围空前扩大.承载着不同文化底蕴和思维方式的英汉语言在交互中必然经历碰撞、冲击、融合的过程.中式英语在这过程中应运而生,并具有鲜明的本土化表现.

2.相似度检测语理论

相似度检测语(interlanguage)这一概念由1972年,Selinker(1972)在其论文《相似度检测语》中提出.他认为“相似度检测语”是指the separateness of a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system that has a structurally-intermediate status between the native and trget languages,即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者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在结构上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与之间.在我国鲁健骥将相似度检测语定义为“学习外语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目标语的规律所做的不正确的归纳与推论而产生的一个语言体系”,吕必松又进一步指出“这种语言体系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学习者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逐渐靠拢的语言系统”(毛艳阳,1998:89)因此,相似度检测语是学习者个人特有的语言系统,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会不断调整自己的语言行为,逐步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转化.

3.中式英语的定义

姜雅云(1995:51)在《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一文中,给出以下定义:中式英语是外来的,形式不规范的甚至是错误的英语,大部分的中式英语都不能让人很好的理解.Food(1988:5)则将中式英语定义为:英语的一种方言——通常由将中文直接译成英文而形成,而且这种译法通常不合适.与此对应的是“中国英语”的提法.李文中(1993:19)认为“中国英语应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的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虽然“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的定义不尽相同,但主要的分歧在于“是否受母语干扰”是否以规范英语为基础.如果一个人首先习得了汉语,也就意味着他形成了中国式的思维方式,当他再使用英语时,母语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不会消失,自然就会受到影响.而由于英语的全球化扩张,形成了许多英语变体.这些英语变体中有的表达形式虽然不规范,但并不影响交际甚至后来被规范英语所吸收.所以笔者比较赞成张培成(1995:20)教授的观点,他认为“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只是一个事物的两种表现形式而已,而在许多情况下,我们把某变体看做中国英语或是中国式只不过是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笔者更认为,这个事物是一个整体概念,是英汉语言在交互过程中,英语本土化的必然产物,它就是中式英语.


4.中式英语的本土化表现

根据相似度检测语理论的阐述和中式英语产生的背景及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中式英语是中国人在中国本土用英语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行为方式时,因受到汉语思维方式的影响,而带有明显的中国本土化特征的英语.这些本土化特征不是任何英语学习者自身的特征,而是大多数中国英语使用者共有的,没有正确与不正确之分.中式英语也不是介于母语与目的语的中间状态,它是一个整体概念,是在中国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一种新的语言系统,因此它不是相似度检测语.中式英语的本土化特征表现在以下方面:

4.1 英汉混合

随着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频繁,从海外归来的人,在三资企业工作的中国白领,在特定的交际场合,将汉语和英语杂合在一起表达意思,成为懂英语的人之间一种独特的交流方式,这就是英汉混合语.英汉混合语使用的是汉语句子,但在句中直接使用具有相同意义的英语词汇代替汉语词汇.如:hi, Lily,公司的文化是很open的,你有什么Question或者Suggestion都可以提出来呀;今天我很tired了,明天我再把这些paperwork 交给你吧.同时,这些英语单词没有英语中的数、格、人称、时态等的变化,完全是按照汉语语法将它们杂合在一起.例如:我今天很frustrate,晚上就不去Club了,你们玩得High一点哈;这些东西太Hey了,你可不可以do me a for?

从文化层面上来看,英汉混合语是经济全球化下两种文化碰撞的必然产物.在外国久居的中国人逐渐适应了西方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回到国内,仍不可避免的带有西方思维方式的痕迹,从语言中表现出来就是英汉混合语.此外,在三资企业工作的中国白领们,大都受过高等教育,认为说英汉混合语正是高学历,高素质的体现.这两种主要使用人群的共同点是,对西方文化的认同感,和一种仰望姿态.同时这也折射出,英汉两种文化的碰撞中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世界主流文化对边缘文化的影响.

从交际功能上看,英汉混合语只能在中国本土特定的场合中,懂英语的中国人之间使用.外国人完全不懂这种语言形式,不能进行对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