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辅导员工作中矛盾

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696 浏览:31330

摘 要:辅导员,大学生在校期间最熟悉的人,肩负着学校与学生之间桥梁的重任,在工作中投入相当大的感情.在他们的工作中会出现很多矛盾之处,如何处理好这些矛盾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因素.

关 键 词:桥梁、矛盾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辅导员可谓是学校、院系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而在整个沟通的过程中,辅导员的工作往往会有很多矛盾之处.这些矛盾会在一些微小的事物中萌芽,在特定的事件中爆发,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伤害,让辅导员自身陷入迷茫,甚至对学校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很多时候,其实辅导员潜意识里已经知道问题的存在,但是在处理问题时情感上又很难把握好尺度.

笔者在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并结合同事们倾诉和交流,总结了以下几点工作中比较难以掌握的矛盾及本人的分析和建议.

一、老师和朋友的矛盾

亦师亦友,这个词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要做好非常难,难在哪儿?难在平衡.如果说教师与学生的偏重是在知识的交流上,那么辅导员与学生更多的是情感的交流,而一旦有了情感,控制得不好就会产生情感偏差.在工作中,不论是亲身体会还是旁观他人,经常发现有的老师平时和学生打成一片,在发生违纪违规事件时很难处理,按章处理怕影响关系,从轻处理又怕不能服众,将自己陷于两难的境界(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年轻的专职辅导员身上,尤其是女性辅导员);而有的老师则除了学生的成绩和入学时的一些基本情况之外,对学生的生活及心理动态缺乏关心,轻则不能调节好学生之间的矛盾,成为学生认为与老师有“代沟”的原因之一,重则在帮困补助、评选先进时只看表面情况,致使很多闹剧发生(这种情况较多发生于辅导员和男性辅导员身上).要做到平衡,我认为有三点:

1.在情感上做学生的亲人

把学生当做亲人了,那么你就会在情感上热爱学生,而且亲人的爱往往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成功的教育应该是把爱存在心里的.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他才可以教育学生.”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没有爱就谈不上教育.

辅导员要赢的学生的爱,必须把学生当做自己的亲人.亲人的爱会成为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充满着爱的感情去教育学生,做到动之以情,学生就会受到感染,开启接受教育的心扉,会消除许多隔阂和潜意识的压力,也能更好的发挥他的能动性,会自愿、自觉地去接近辅导员,学习上更为主动.

2.在生活中做学生的朋友

朋友的友谊中有关怀、尊重、信任,最重要的既是分享.对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要主动给予帮助.包括学生的衣食住行都需要关怀,摔倒了,拉一把,生病了,问候一声等现在的学生对、平等的要求不断提高,辅导员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辅导员应该是值得学生信赖的朋友.赢得学生信赖,学生才会向教师敞开心扉,把自己的困难、苦恼,高兴或过失尽情地诉说出来.要赢得信赖,又必须以尊重为前提,辅导员要把学生当做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对待.坚持平等待人,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并能理解认可学生的不同意见,正视他们的“幼稚”和“个性”,以十分真诚的态度与学生友好相处.

3.在工作中做学生的长者

作为长者,应该给予学生指导并且严格要求学生.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特点,设计教育形式、手段给学生以疏导、启迪、引导学生个性朝社会需要的方面发展.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是辩证统一的.在教育过程中始终要贯彻这一原则,即要尊重、信任,爱护学生,又要向学生提出合理的、坚定不移的要求,俗语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在新生入学时就应该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原则,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检查和监督,做到“严而得当,严而有方,严而有度,严而有效.”

二、包办和指导的矛盾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如今成为很多家长和学生对大学教育的错误认识.其实如果大学仅仅只是学习专业和文化知识,那么大可与高中合并.大学阶段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大学生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的重要时期.何为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形成适应于社会的人格,掌握社会所的行为方式的过程.个体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要求人必须在社会认可的行为标准中形成自身的行为模式,使之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一员.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导致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的高要求与大学生低素质之间的矛盾,使得毕业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思想政治辅导员是学生完成良好社会化的重要辅助.但是当今辅导员很多却存在着角色定位错误,体现为有的辅导员觉得自己是“保姆”,有的辅导员把自己当成“消防员”、“”等等.在新生入学之处大部分辅导员都会收到类似的和短信“老师,我饭卡掉了怎么办?”、“老师,我们寝室电卡没充值,现在断电了怎么办?”、“老师,明天上什么课,在哪里上课?”等学生个人生活上的问题.许多辅导员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逐一回答,认为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是辅导员的职责,然而有的学生自理能力不强,又不愿动脑筋解决问题,事无巨细都推给辅导员.试问一个连补办饭卡都不能独立完成的学生如何去面对当今如此激烈的社会竞争.

可见,辅导员“包办”肯定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我们应该是授之以渔而非鱼即为指导者.怎么样指导才适度,才不是包办呢?我们要掌握以下三点:学生健全人格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指导;班级组织管理和班团干部决策的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当然指导不代表放任,在重大事件、后进帮教对象、学生组织的大型活动上还是需要进行适度的掌控.

三、原则和宽容的矛盾

有学生开玩笑地说:“辅导员,我一年里见你的时间比见我爸妈的时间还多呢!”所谓日久生情,辅导员对自己的学生都有着深厚的感情,这是水到渠成,无可厚非的,这种感情也是做一个辅导员必需的,没有这样的情感基础,工作将难以开展和深入,但是如果控制不好感情,也会产生很多不良后果.譬如曾经一位辅导员的学生犯了个大错需要处分,但是辅导员认为如果处分了,材料就会进档案,可能会影响学生心理发展,使学生一蹶不振从此走向堕落.又譬如学生没有按照规定要求完成请检测手续离校办事,构成违纪事实,但所办之事往往又是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十分隐私.那我们是马上联系家长让家长训斥?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处分?马上进行直接的批评教育?面对类似的问题,辅导员该何去何从,往往是让大家举棋不定的.

其实在学生违纪处理时首先是要讲原则,保持校纪的严肃性,辅导员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违纪后的处理.思想上要高度一致,绝不能听之任之.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违纪现象则会蔓延.还应按统一的标准来行使处分尺度,对于同一类错误不可有轻有重,影响纪律的严肃性.但是,辅导员更应该在处理的过程中,和处理以后的转化帮教过程中讲技巧,在严肃的同时,还要赋予其人性化的一面;即操作中多与学生接触,多一些说服,多给犯错误的学生一点鼓励,也就是说,执行时不可冷脸一张或方式简单粗暴.处分是手段,教育是目的.处分前,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主要是一定让其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并理解老师的苦心.与家长取得联系和沟通(把握好沟通技巧,保护学生隐私),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学校、家庭教育双管齐下效果才能显著.切不可等学生已无可就药时才一张文书告知家长,以致出现大家都不愿看到的无可挽回的结局.处分后,要允许学生的申辩.给其指出渠道让其申诉,处分也要做到化,这样做才能让他最后心服口服.对毕业班的学生,处分更要慎重.因为学生按正常情况,一年后才能取消处分,因而毕业生很可能要带着处分面临毕业.故而要事先多宣传,事后亦要给他指出路:唯有最后在校时间努力并有立功表现方能解除处分.这样能激发这些学生最后时段积极性.

辅导员的工作一直是以学生的成长为快乐,以学生的挫折为痛苦,只有把握好矛盾的主次,掌握处理问题的关键,真正解决学生的问题,才能“少吃苦,多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