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在传统书画艺术中的渗透

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083 浏览:9791

摘 要中国古典文学与传统艺术完美的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学与书画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字与书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两个重要门类,有着极强的结合力和渗透力,其结合表现在素材的攫取、意境的营造和相通以及具备文学家与书画家的双重身份上.

关 键 词 :古典文学 中国书画 结合 渗透

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古典文学在中国传统书画体系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中国传统的文学不仅仅是语言的符号,更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无不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学的内容.也正因为中国古典文学所具有的特质和传统文化元素,才使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可以说古典传统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浓缩,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无不映照着中国传统古典文学的影子.中国古典文学在传统书画艺术中的渗透首先就表现在审美价值取向和创作理念的影响中.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传统精神和独特的表现技法,其中无不渗透着古典文学的美学思想.这种渗透有其特有的文化意义.

一 中国古典文学与传统绘画艺术

中国传统绘画作品中文人绘画始终是作为主要的方向.文人常与画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画家的学识、文化品质与文人的内涵构成了书画创作的内在底蕴.文学与绘画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传统绘画与文学却是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的.文学性的主旨要求在绘画创作中首先要得以表现.文学与绘画,追其根本都是人类的物质生产和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因适应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出现的精神现象.两者都属于精神和意识形态的范畴.

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绘画首先表现在传统绘画的创作主题常来源于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人物和事件,是绘画创作的重要题材和源泉,成为文学与绘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主要现象.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取材于古典文学由来已久.我们现在所能看到最早取自文学作品的绘画当是近代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此画完全取材于曹植的《洛神赋》.曹植的《洛神赋》用诗的语言描绘出了想象中洛神的神韵,表现出了作者寄托的情愫.画家顾恺之用绘画语言将洛神赋所表现出的语言画面展现在纸卷上,突出了人物关系,准确表现出了诗赋中描绘的梦幻般柔情,使《洛神赋图》与曹植的《洛神赋》相得益彰.此后,历代取材以文学作品的绘画不胜枚举,成为中国文学与绘画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所独有的特征.

以文学作品作画几乎成为历代画家创作的必修课.宋代翰林画院的考试,就是依诗作画.历代众多诗画结合的经典之作已载入中国绘画的艺术史,并传送后世,对传统绘画“尚意”、“尚情”的艺术追求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尤其受到文人士大夫的推崇.中国传统文人形象也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经常表现的另一题材.寒山是中国传统的诗僧,他的诗所表现出的风格十分丰富,风格各异.寒山和天台国清寺僧人拾得为友,寒山和拾得一直是历代画家们经常表现的人物形象.南宋著名山水人物画家梁楷和元代著名禅僧画家因陀罗等人都曾创作过寒山和拾得的人物像.《禅机图》后传到日本后,成为日本国宝级文物.以战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精神风貌和品格所创作的《屈子行吟图》是明末画家陈洪媛杰出的版画作品.《苏轼回翰林院图》是明代画家张路的作品,表现了宋代文学家苏东坡的神韵.中国古代文人以其与众不同的文人品格,独特的精神风貌,成为画家创作追求的对象.

中国古典文学不仅蕴含于传统书画的艺术当中,还表现在创作者的身份表现上.中国古典文人大多具备书画家的身份.以中国古典文化艺术辉煌时期的唐宋来看,前面讲到的王维不仅会作诗,还擅长绘画与演奏,多方面的艺术修养使王维的艺术作品显示出独特的内涵和情趣.王维曾说绘画:“乃无声之箴颂,亦何贱于丹青”.宋代苏轼不仅在诗、词、散文、文艺理论等多方面有较大成就,其书法和绘画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的书法代表之作《黄州寒食诗帖》、《黄几道祭文帖》、《新岁展庆帖》等都表现出了雄浑奇崛的气势.苏轼的绘画作品《古木怪石图》集中凸显了厌世疾俗的孤傲与寂寞心灵.

中国古典文学中所表现出的色彩也是传统书画作品蕴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欣赏中国传统绘画作品的同时,不仅仅沉醉于笔墨技法之间,更是在品味作品所表现的文学内涵,以及自己对作品独有的理解,畅游于书画与文学相互交织所表现出的意境之中.古典书画所表现的神韵与古典文学所表现出的意蕴,融会成新的艺术境界,使人产生更多新的感受.在对传统书画欣赏时得到更深层次的审美享受与意趣的感悟,书画作品的艺术生命熠熠而生.

二 绘画中的“诗境”

中国传统绘画与文学不仅仅表现在题材的选择,还体现在整体艺术价值取向的追求上.意境的追求,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基本取向.从审美心理而言,意境是一种既蕴含艺术真实之境,又包含深层次意义所呈现的艺术虚境的审美范畴.其本质特征就是由实变虚,由定向不定,然后循环反复地虚实相生.诗和绘画中的艺术形象、符号就是“实”,这种“实”在诗、画中是一种媒介或载体,它起着导向作用;而“虚”则是“象外之象”,是一种由原表象触发的联想.艺术的意境就是这种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的复杂形态.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要超越事物表象之外,深入事物本质之中,既要重视作品的形象艺术,又要注重艺术形象的联想性;既不脱离艺术形象,又不执著于艺术形象.中国绘画是客观之“境”与主体之“意”的融合.清代孙联奎曾说,“人画山水亭屋,未画山水主人,然知亭屋中之必有主人也,是谓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的表现,诗词则是用艺术语言描述艺术画面.情动于中,必行于声.关于文学与绘画两者的相互融合和渗透,石涛曾有精辟的论述:“诗中有画,性情中来者也,则画不是拟张拟李而后作诗.画中诗,乃境趣时生者也,则诗不是使生吞活剥而后成画.”传统绘画和古典诗词更加注重意境的创造.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叶燮曾说:“昔人评王维之画,曰‘画中有诗’,又评王维之诗,曰‘诗中有画’,由是言之,则画与诗初无二道也等故画者,天地无声之诗;诗者,天地无色之画.”充分阐释了诗与画的相互辉映、互为表里、血脉关联的依存关系.王维既是著名的诗人,也是一名画家.真正将诗与画结合的完美境界表现的淋漓尽致.王维的田园诗,情中含景,景中有意.《辋川集》就是为他的《辋川二十景》所题写的诗.从富有诗意的话题中,我们仍然能想象得出画中诗一般的境界.从此之后,诗与画的结合便成为了中国写意画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甚至影响到了中国今后中国画的发展去向.诗与画都是对自然情态的抒发与描摹,不同之处是两者的表现手法不同.但两者都有层次上意境的相近.在我国的文学艺术领域中,中国画中的诗画结合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独特魅力就在于她不仅仅只满足感官的审美价值,更加满足的是精神上的价值需求.绘画与诗词结合形式是多样的,表面的形式是依诗作画、依画作诗,诗题画上,诗词与绘画相互描述与传达,而两者结合的核心就在于意境、情趣上的统一.意境是中国诗书画所共同的表现境界,她是一种只可意会的东西.这种表现主要来源于主观性创造,创造者与欣赏者可能会产生理解的差异,正像欧阳修所言:“画者得之,览者未必识也”.因此,只有在超越景象的束缚和理性认识的局限,艺术家才能寻找出精神发挥的自由空间,然后有理性的回归,真正达到诗画结合、天然超俗的境界.明代徐渭的作品《墨葡萄图轴》所蕴涵的诗意,正如画面诗所云“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从画家所作的诗文和墨葡萄形象中,画家悲愤无奈的心境由此而发.


诗写情,画写景,二者相通,言情状态,都是心声之写照.画为可见之艺术,然诗则为可“感”之艺术.诗中情,画中意,其创作均由意象而获取.纵观古今诗画艺术无不弥漫着幽深淡雅的氛围,从而形成中国传统诗画特有的审美特征.画的诗境依靠画家对审美对象的洞察、体验和感悟而得以产生.诗境入画是中国画艺术较高层次的美学追求.诗境由物境而来,更由心造而得,故画境非画境,它得之于画着与览者诗心的共鸣.

三 中国古典文学与书法艺术

纵观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可以看出,古代的书法名家,多为成就较高的诗人或饱学之士.从艺术构思的角度来看,任何艺术创作都是作者一时的产物,是艺术家技法、感受、意态情绪的映照,无论是逻辑思维,还是形象思维,首先要建立在丰富的知识积累和生活历练上.古人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仅仅指文学创作,书画的创作亦然.清代方董在《山静居画论》中曾说:“惟多书卷以发之,广见闻以廓之”,足见渊博的知识与创作的关系.苏轼,是书法名家和诗人、学者的典型代表.在书法方面被誉为 “宋四家”之一,是宋代尚意书风的开拓者.文学方面成就更高,诗、词、赋、散文,均留下了千古名篇.其文洋洋洒洒、明快畅达;其诗隽永清新、豪迈大气;其散文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更是宋词的代表人物,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还有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 ,被称为古代楷书四大家之一,著有《松雪斋文集》;明代的书法家徐渭,是明代著名剧作家,著有名剧《四声猿》等.还有像“书圣”王羲之那样的书法家,虽称不上是文学家,但也同样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兰亭序》不仅成为书法极品,文章也令人赞不绝口.由此可见,可以说历代名家大都有着较高的文学修养和文学成就.书法艺术是作者理想追求、学识修养、气质情感的载体.书法家对古典文学的表现不仅仅停留在传统名篇上.书写独立创作的诗词、文章,或为绘画作品题款、题诗,应是抒发胸臆,直接表达作者的情趣.中国书法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具备与绘画审美价值相同的取向.中国书法与中国传统绘画同属一族,被称之为“书画同源”,总体讲都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核心.古人曾讲:“书为诗之余”,书法是诗情才能外溢的表现.书法大家大都具备除线条笔墨技法之外的深厚文化底蕴的学者.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与传统古典文学的确有着紧密的姻缘关系.正因为有二者的完美结合,中国传统古典文学才如此丰富多彩,中国书法艺术才能如此旺盛发展.二者相互渗透,彼此都能显示出鲜活强劲的生命力.

中国古典文学的诗词歌赋是书法家书写的主要内容.优美的诗词常常被不同时代的书法家竞相书写.如唐代陆柬之书写的西晋文学家陆机的《文赋》,后来常被名家书写.《洛神赋》是曹植的经典辞赋,其文神采飞扬,成为后世书法家书写的名篇.如东晋王献之用小楷书之,今存刻残本十三行.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 也曾书之.有“初唐四杰”之称的诗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辞藻华丽、优美,用典贴切,堪称经典.明代大书法家文征明曾以行书书之,王庞曾以小楷书之,皆成为传世之帖;元代赵孟 书写过的苏东坡名篇《前后赤壁赋》,明代王庞小楷也曾书写,张瑞图曾以草书书之.至于《千字文》更是常被古今书法家们书写.如隋代的智永和尚,曾书写了八百本《真草千字文》分发到浙江各寺院,后曾漂洋过海到日本,对日本文字的产生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他名家也曾用多种书体书写《千字文》,成为启蒙教材和习字之帖.

中国古典文学与传统书画艺术的相互结合、渗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学与书画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学和书画虽然各自存在的领域和表现手法,但在深层次的领域中,二者却是相通的,一个融入传统古典诗意的书画作品,一个充满画面感的文学作品才是中国传统美学的真正体现.书画家要拓展笔墨效果的表现力度,没有文化品位蕴含于其中,就达不到画尽其意的艺术效果.古典文学在中国传统书画中的渗透已成为中国书画创作的灵魂,为中国书画提供了广阔的表现空间.

参考文献:

[1] 宗白华:《美学与意境》,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 邓海霞:《浅谈古典文学与古典绘画的结合渗透》,《枣庄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3] 侯忠明:《割不断的姻缘:书法与文学》,《书法赏评》,201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