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在人性的二律背反处

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946 浏览:12435

人类文学在表现人性的基座上闪烁着艺术审美的迷人光辉.理性统摄感性,感性滋养理性,想象培育神思,神思养育逻辑,逻辑传达理性.文学在情与理、性与爱、灵与肉、形与神、思与诗的对立统一的描写与阐释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作家和成功的作品.这里有对人的社会属性战胜人的自然属性的热情讴歌,也有对十八世纪宗教禁欲主义的伪文明对人性的束缚,人类依靠原始野性生命力的觉醒,咬碎了宗教禁欲主义的精神枷锁,获了一次人性解放的积极肯定.那么,人性中的感性和理性,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在文学艺术的审美传达中,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艺术哲学的辩证关系呢?这是我们的作家必须要深入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人类文明社会是人性在物质财富极大涌流和精神生活非常丰富的条件下,人的个性、才能、智慧得到充分发展,人与自然、社会相对和谐的社会形态.人的个性自由是指人的感性和理性、社会性和自然性相对和谐、统一、协调的发展状况.文学就是在这二者和谐与不和谐的二律背反中表现人性的熬煎、压抑、亢奋、撕裂、阵痛、重铸与再造的心路历程.在人性最隐秘、最柔软、最脆弱、最本源处,用真、善、美塑造人的美好灵魂,鼓舞人为创造未来美好的生活而努力,永远是文学的神圣天职.

文学是人学,是人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人类精神生产过程中,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自我实现,是人类表达审美理想的文本样态,是阿波罗精神和狄奥尼索斯精神的冲突.阿波罗精神——本能是一种创造梦境即虚构检测象而否定流变的精神——本能;狄奥尼索斯精神——本能则是沉醉于生命体验即肯定流变而感受生命真实的精神——本能.前者要将生命之流定形于某个瞬间而获得可把握的形式(梦境、检测象),后者则要摧毁任何固定生命之流的举动,将生命还原为奔腾不止的滔滔激流;前者静息于静止后的清澈形式,后者激动于动荡着的混沌状态;前者将无形的混沌形式化,以此来支配、征服、控制流变不已的鲜活生命,后者则拒绝任何形式,摧毁任何形式,以此来彰显生命之流并反抗对生命的控制.一切文学艺术的生命都诞生于形式化和反形式化的冲突之中.从这种冲突出发,通过人性中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相互对执、相互撕扯、相互侵吞、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事件、情景,状态,显示人从本我走向自我走向超我的情感履痕,显示人性在两面互持,双向对立,性情裂变过程中,人生的一种价值走向,显示生命在一定历史阶段对社会、人生的-种审美评判.一切社会的进步、落后、弊端、优胜、精神、道德、宗教、信仰等等,都是人性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思想意识的表现形式.因此,从塑造、树立、培养、锻铸人性入手,提高人的思想认识,是推进人类社会意识形态进步的基本力量.这是一切作家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重要通途.我以为,文学表现人性,塑造人物,反映生活,彰显精神,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在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之间徘徊.人性有两个层面: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在现代工业文明的社会生活中,现代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和自由,但也给人带来了一些与之相对应的烦恼和痛苦,人性被异化,人格被分裂,人情被淡漠,环境被污染,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被松动,人被工业“文明”的种种条规戒律所围困、包裹、胁迫、挟持.人的生命本能、自由被压抑、淬火.人希望在大自然中获得一种清凉、静息和修复.然而,彻底走向自然,重蹈饮毛茹血、刀耕火种的覆辙,显然不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按部就班,循规蹈矩,被身处探索中的文明社会现实牵着鼻子走,人又不满足于文明对自然的破坏、压抑和胁迫.人在自然与社会之间苦苦地寻觅通向未来文明的理想坦途.

二、在性与爱之间挣扎、求索、探寻.性是人自身生产和繁衍的基本动力.“食、色,性也”.但人对崇高精神生活的追求,是要超越世俗层面,生物层面性欲的羁绊.在一定的条件下,为了人类的大爱、大美、大业,是要牺牲个人的性和爱的.人对美和爱的追求,构成了对性本能的超越.然而,性欲和爱欲又是一对孪生姐妹.爱情是建立在性的基础上的,表现爱情就必须依赖性的,而表现爱情又必须扬弃原始本能的性欲渲泻.文学在这两难之中探索.

三、在道德判断与价值判断之间迷茫.道德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思想基础.道德的判断是一种静止、封闭、孤立、现实的判断;价值的判断是一种发展、开放、联系、理想的判断.然而,人性在道德的判断与价值的判断之间被撕裂:回归传统的、世俗的、现实的道德判断,就意味着放弃对未来理想的追求,做一个被世俗社会认可的好人;走向未来的、情感的、理想的价值判断,就意味着背弃传统意义上做人的良知,被社会世俗的人们所抛弃.人性在这二难中苦苦地徘徊.

四、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搏弈.习惯成自然,自然形成传统,传统成习俗,人在旧的传统观念和生活习俗中生活着.恋土、思乡、怀旧,是人的一种天然情感,这是传统的给人的温爱.与此同时,人向高处走,求新求异,向往时尚、现代,是人的又一本能.现代给人以思想上的解放.而在现实社会的生活中,这两种情况往往在一个人的某一特定事件的时空中同时发生.人性在这进退两难中被撕扯.


五、在感性与理性之间炼狱.走向理性,是人类走向灵性、慧性、智性的文明之途,但是将失掉生命本体的许多元气、真气、清气、纯气、活气的滋养;回归感性,人性完全陷入自然野性的沼泽地.

六、在利和义之间长时期地徬徨.义利观是每一个人身上都有的思想.大丈夫是仁中取利,义内求财;伪君子是见利忘义,损人利己.而在资本主义原始资本积累的初期,资本家的第一桶金是以牺牲义为代价,每一块铜板都带着而来的.义和利在怎样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下才能有机统一在人性的生命之中,文学在这里出现了困惑.

还可以再罗列一些,我就不一一累叙了.在这一对对矛盾中,有些是泾渭分明的,有些是互相交叉重叠的.在创作实践中,作家的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

例如,面对,有的作家站在生命意识的立场上,强调原始野性对伪文明对人类社会前进的束缚;有的作家站在情感主义的立场上思考善与恶、应该与不应该的道德问题,宣扬着爱情至上,有的作家站在直觉主义的立场上思考正当与不正当的问题,重蹈“性原动说”的覆辙;有的作家站在分析哲学的立场上,对情感主义与直觉主义质疑,叩问人类思想文化建设力量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