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媒介融合”的质疑

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226 浏览:43760

摘 要:本文在综述“媒介融合”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从“MediaConvergence”翻译、 “媒介融合”的内涵及其传媒发展现状等方面对其提出了质疑.并对“媒体聚合”表现形式及其现实意义作了简要分析.认为: 目前“媒介融合”并不存在, “媒体聚合”发展迅速.

关 键 词 : 质疑; 媒介融合; 媒体聚合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55X(2012)03-0070-05

近年来, “媒介融合”是一个热门话题.在笔者提交论文时, 在百度中可检索到3500000篇与“媒介融合”有关的文章, 在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可检索到810篇与其相关的论文.什么是“媒介融合”?其是否存在?笔者从“Media Convergence”翻译、 “媒介融合”的内涵及其传媒发展现状等方面对其提出了质疑.

一、 “媒介融合”研究文献简述

从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 学术界对“媒介融合”的研究主要从下面六个方面展开.

一是研究“媒介融合”概念.对于媒介融合概念大多认为是1983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蒲尔(P00l)(有的译为“普尔”)最早提出.2003年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李奇高登(Rich Gordon)认为对媒介融合的理解可从六个方面进行, 即媒体科技的融合、 媒体所有权合并、 媒体战术性联合、 媒介组织结构性融合、 新闻采访技能融合以及新闻叙事形式融合.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chew Nachison 把媒介融合理解为一种“印刷的、 音频的、 视频的、 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 操作的、 文化的联盟.”2005年,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蔡雯发表了与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教授有关媒介融合的对话后, 又一连发表了多篇介绍媒介融合的文章; 从此, 国内关于媒介融合的研究论文日益增多, 甚至出现了以媒介融合为研究对象的专著.二是研究媒介融合的功能及其带来的影响.媒介融合功能主要表现在可以让受众随时随地获取信息, 极大地满足受众需求; 有利于传媒在激烈竞争中取胜.媒介融合对传媒采写、 发布、 运营、 管理及对传媒教育等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是研究媒介融合的表现.纵观许多论文, 认为媒介融合的表现形式有: 报网互动、 台网互动、 多媒体平台、 网络媒体、 手机媒体、 内容融合、 网络融合、 终端融合、 产业融合、 传媒并购、 联合采访、 新闻采写技能融合、 传媒结构整合等等.四是研究媒介融合与新闻教育改革.媒介融合推动传媒教育改革, 改变过去传统单一型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能进行跨媒体采、 写、 编、 摄等具有多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以致少数新闻学院设立了媒介融合专业.五是研究媒介融合现实效果.一些学者研究认为, 媒介融合可以进行多种新闻资源的整合, 有利于节省成本, 提高采编效率等正面作用.也有一些学者认为, 媒介融合导致内容同质化、 竞争力消解等负面效应, 因此, 更应看重传媒的分化.六是研究三网融合.三网融合是近两三年来持续关注的热门话题, 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 主要研究议题涉及三网融合的传播优势、 赢利模式、 技术难点、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等等.

二、 对“媒介融合”的质疑

目前, “媒介融合”在学术界与传媒界是一个时髦话语.好像谁不谈论“媒介融合”谁就会落伍, 就不能体现与时俱进.研讨“媒介融合”, 好一片热闹! 媒介真的能融合吗?其是否存在?下面笔者从“Media Convergence”的准确翻译、 “媒介融合”的汉语内涵及其传媒发展现状等方面对其提出质疑.

(一)“Media Convergence”应译为“媒体聚合”, 而非“媒介融合”

据笔者考查, 在我国“媒介融合”概念最早来自于“Media Convergence”的翻译.有些学者把“Media Convergence”译成“媒介融合”向国内介绍.“Media Convergence”究竟如何翻译, 笔者查阅了《英语辞海》、 《最新高级英汉词典》、 《朗文英汉双解词典》、 《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等多种权威英语词典, 总体来看, “Media”可译为“媒体或媒介”; “Convergence”可译为“汇合、 集中、 聚集、 会聚等”.可见, 从翻译角度来讲, 把“Media Convergence”译成“媒介融合”是不准确的, 正确的翻译应为“媒体聚合”.

把“Media Convergence”译成“媒体聚合”, 笔者也不是第一个.香港学者宋昭勋所写论文《新闻传播中Convergence一词溯源及内涵》, 其主旨是通过追溯Convergence一词的演进历史, 使人们对媒体融合这一现象和发展趋势有更清晰的理解.虽然文中主要论及的是媒介融合, 但文中有两处提到“传播形态聚合”与“媒体聚合”.例如: 传播学者普尔(Pool)1983年在其大作《自由的科技》(the Technologies of Freedom)中, 提出了“传播形态聚合”(the Convergence of modes), 他认为: 数码电子科技的发展是导致历来泾渭分明的传播形态聚合的原因.1994年, 《纽约时报》报道圣荷两水星报(San Jose Mercury News)与美国在线(AOL)共同推出名为《水星中心新闻》(Mercury Center News )的电子报怎么写作时, 用了一个小标题: “一次媒体聚合”(A Media Convergence)(高登, 2003).[1]


(二)“媒介融合”与“媒体聚合”之异同

“媒介融合”与“媒体聚合”中, “媒介”与“媒体”在传媒界有时可以通用; 但是, 严格来说, 二者区别明显.“融合”与“聚合”两词中, 虽然都有“合”, 但是合的方式与结果大有不同.

笔者查阅《现代汉语词典》与《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媒介”与“媒体”、 “融合”与“聚合”两组词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媒介”的意思是“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正如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一书中指出, 口语词、 书面词、 服装、 住宅、 贷币、 时钟、 汽车、 照片、 广播、 电影、 电视等都是媒介.“媒体”是指“交流、 传播信息的工具.”可见媒介表述范围远甚媒体, 媒介强调的是两者之关系, 媒体强调的是传递信息.“融合”是指“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即由多个性质不同的事物融化形成一个新的事物, 该事物的结构、 性质与功能均与原先的事物完全不同.可见, “融合”类似化学反应.“聚合”是指“聚集到一起”.“聚合”的对象可以是同类事物, 也可以是异类事物, 其产生的结果是事物量的增加, 事物的性质与功能并没有发生改变, 即没有产生新的事物.可见, “聚合”类似物理反应.

按照现代汉语词义的理解, “媒介融合”是指不同的媒介合成一体, 形成一种新的媒介, 这种新媒介在结构、 性质、 功能等方面与融合前的媒介截然不同.不同的媒介经过融合后, 意味着原有的媒介没有存在的必要, 因为融合后诞生的新媒介比原有媒介更先进, 功能更多.“媒体聚合”是指同类媒体或异类媒体汇聚在一起.“媒体聚合”一般是为了实现某种共同利益, 有目的有计划的把不同媒体或同类媒体集中在一起.各种媒体经过聚合后, 仍然保持各自的特点与优势, 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三)传媒现状证明“媒介融合”并不存在, 仅是一种理想

随着我国实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以及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壮大, 对大众传媒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传播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由“以传者为中心”转向“以受者为中心”, 传媒改革不断深入; 传媒经济功能不断强化, 原来由财政全额拨款转向为部分拨款直至自谋出路, 由单纯注重社会效益转向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 用人机制由终身制转向全员聘任制等等.在这种大环境下, 传媒推出改革举措, 以适应社会发展与传媒竞争的需要, 而这些举措并非是“媒介融合”.

报网互动、 台网互动 等于媒介融合?许多学者认为, 报社、 电台、 电视台为了应对新媒体的挑战, 纷纷开设网站, 进行报网互动、 台网互动, 走媒介融合之路.仔细分析, 这并非媒介融合, 只不过媒体机构多办了一个网站, 由经营一种媒体扩展到经营两种媒体, 内容上可以有互动, 但并非融合.报纸与网站无法融为一体, 虽然报纸上的内容可以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