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效果方法的

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575 浏览:144631

摘 要 :《货币银行学》作为专业基础理论课,如果按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讲授,势必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指出在教材的选取上,在教学方法上,在作业的设计上采取一些新颖的有效的方法,从而较好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货币银行学教学方法改革


一、教材的选取

《货币银行学》是研究金融领域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教材内容的难易性及教材内容一定要深浅结合,如果内容过易,学生就会觉得空洞乏味,调动不起他们的兴趣,而如果过难,学生学起来吃力,同样没有效果.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选择那些既有启发性,又有一定难度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求知促使他们主动、自觉的学习.目前,《货币银行学》的教材很多,各高校都出版了自编教材,教师选择教材方面有着较大的自由灵活性.我院根据几年的摸索与实践,目前将授课教材定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戴国强主编的《货币金融学》(货币银行学第二版),该书内容较新颖,体系清晰,在介绍各种货币银行学原理、金融理论的同时,还结合中国的情况较深入的对一些经济现状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相应的见解.从教材使用效果看,还是比较理想的.

二、区分不同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货币银行学》课程内容宽泛,包括:货币理论,信用、利息理论,金融机构与金融监管,金融市场,通货膨胀理论及货币政策,外汇理论,国际收支理论等,所需知识涉及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由于内容丰富而课时又相对不足,若采用传统的单一的课堂讲授法,必然会造成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且知识点量大时,学生往往很难记住的现象.所以我们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重点、难点内容,以教师精讲为主

1、注重课前提问.课前提问,可以使学生的思想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逼”他们快速回忆起前一节课相关内容,以有利于本次教学.

2、教学中采用启发法,引导学生的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法,结合教学内容随时提出问题.如讲到通货膨胀时,提出“物价水平升高是否就是通货膨胀”的问题,由此学生开始动脑琢磨,就此老师引出通货膨胀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以及国家对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等.又比如,向学生们提出“物价水平下降是否是一件好事”,学生们马上展开激烈的争论,接着老师就从个人、国家、经济整体运行、企业等各个角度全面分析通货紧缩的影响.再比如,讲授商业银行时问他们所知道的商业银行有哪些讲授投资银行时问学生们在我们国家有没有这种银行从而引发了学生们的讨论,提起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并且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向老师、向自己提出问题.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方式,同学们能够较快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效果比教师单一传授要好得多.

3、采用实践教学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济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通过学习《货币银行学》,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有关原理解释现实经济现象,同时,通过分析经济现象,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所以,讲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运用实例,这样学生就能对所讲内容扎扎实实地理解,并且深知学习本课程的意义.例如,在讲授通货紧缩和货币政策等内容时,就结合中国1998年之后所出现的通货紧缩的情况全面剖析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通货紧缩发生之后对经济的影响,结合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状况,在此基础上国家怎样利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来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保持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提高就业率,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很直观地将理论与现实经济生活结合起来,易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当然实践教学法应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二)易于理解与掌握的内容,采用讨论法

讨论法通常是由教师提出论题,学生们围绕教师提出的论题进行讨论,通过讨论,相互启发并达成共识,这样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讨论时,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教师在课堂内巡视,做辅导答疑,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总结评价,并对问题进行概括小结.例如,在讲授“利率对经济的影响”一节时,可布置讨论题:2004年9月之后我们连续加息的背景及其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或者是2008年9月之后我国一改前几年的加息为连续降息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分析,然后要求学生课后搜集资料,下节课进行分组讨论.讨论时,各组成员就自己搜集的材料,分别展开讨论.讨论完毕之后,教师将讨论中形成的各种观点进行归纳,并将讨论中的精华部分再重复一遍,同时也应指出讨论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通过讨论,加强了书本知识和实际的联系,也使学生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建议与看法,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三)与热点问题相关的内容,采用学生提问法

由于教材受到编写、出版等时滞的影响,往往很难将最新的东西容纳进去,而我国的金融改革措施又不断推出,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能仅仅满足于课本内容,应将最新的金融发展状况介绍给同学们,使学生获得最新的信息.例如,在讲完“金融市场”一章后,由于受多方因素所限,目前暂不能组织学生去银行、证券公司实地参观,为了有助于学生对该章内容的理解,我将《中国证券报》上的“货币市场”、“股票市场”、“资本市场”专版分别复印下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如何读金融类报刊.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提问,例如股指的计算,银行拆息的行情解读等,在讲授“贷款证券化”时可以结合美国“次贷危机”及“2008年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闭”的缘由从而加强学生们对金融衍生品的认识.通过接触一些实践性强的热点问题,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助于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此法很欢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三、合理设计作业,提高学生科研能力

要提高教学效果,需要抓好每一个环节,而学生能否高质量的完成作业也是学好一门课的关键.《货币银行学》这样的经济学课程,不需要理工类的专业课那样大量的计算练习方能掌握.所以,布置作业时,除了设计一些讨论题目和学生主讲课题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布置一些论文题目,论文的内容主要结合现实经济生活提出,包括的内容主要有:消费信贷的开展状况及制约因素、利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积极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货币政策与扩大内需、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危害等.通过撰写小论文,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综合驾驭知识的能力,也为他们四年级做毕业论文打基础.一般学期内我会布置两到三个题目,并将论文成绩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期末总评.为了完成作业,学生必然要去查阅课外资料,这样学生可以对金融、证券等领域的最新动态有所了解.通过学生自己搜集及查阅资料,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调动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这样一来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而通过写论文,也提高了他们的科研能力,为毕业论文乃至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