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寄宿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080 浏览:10949

【摘 要】近年来,素质教育在我国有了迅速发展.然而,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习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进步.

【关 键 词 】中学生;心理健康;情绪渗透;心理品质

在实施义务教育的今天,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三年,虽然时间短暂,但却是人的一生中至关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生理迅速发育,身体快速长高,但心理发展相对缓慢,既要面对一系列人生的挑战,又要面对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压力,特别是农村固有的陈旧观念,与新形势下各种坏习惯的影响,给教育者带来了新的课程与挑战,强化学生的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1. 问卷调查 我校是一所全封闭寄宿制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为了解现在学生的心理状况,我们特地在本校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参照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身体健康,认知水平,感情成熟,人格健全,关系和谐和行为稳定,内容涉及习惯,人际,生活,未来,及对一些行为,事物的看法,等40个选择题,进行了一次700人的调查,20分钟完成,调查发现初一学生普遍认为学生任务繁重,不适应初中学习生活,教师讲课的形式,内容节奏与小学差异大,生活又不能自理,想家,落差大,精神不集中,初中二年学生叛逆性逐渐显现,与家长老师,同学的关系较紧张,出现了早恋现象,初三学生对考试有压力,生活单调交流少,学习出现两极分化,厌学,辍学现象增多.

共同点是师生交流少,不会安排生活,学校课外活动较少,本人兴趣不多,学习风气不浓,对自己认识不够,阅读心理方面的书籍较少,他们从小学步入初中后,普遍存在着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学校生活习惯不适应.

2. 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学校生活习惯不适应的具体表现

(1)生活环境的不适应.过去在家里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遇到饭菜不合口味,家长变着法来改善,寄宿学校后,与他们的生活习惯发生的很大改变,遇到问题,无所适从.

(2)学习方法不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比小学紧张,而且学习方法和方式有所不同,大部分学生自学能力差,当学习成绩不佳时,易失去信心,虽经过自身努力,但收效甚微时,容易产生一种自卑心理,于是自怨自艾,最后,破罐破摔,以求心理释放.

(3)以自我为中心,做事非理性.由于现在孩子,独生子女占到70%,在家里是小公主,小皇帝,进入初中后受到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的制约.感到失去了自由,处处受到了管制,他们过去的一些性格特征:如,自私,任性,嫉妒,叛逆,浮躁等完全展现出来.经受不了挫折与批评,顶撞家长,教师,我行我素,不辩是非,不分好歹,学习不踏心,同学之间缺失沟通,人际关系搞得很紧张.

(4)情感方面.学生进入初二,初三第二特征逐步发育,对异性充满了好奇和向往,这一时段学生感情丰富,加之受网络中不健康的因素影响,错把友情当恋情,容易形成交往过密甚至出现了早恋现象.


(5)耐挫能力差.由于学校教育的缺失,受亲人过分宠爱,加上激烈地学业竞争,使农村初中生,常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缺乏信心,逃避困难,性格孤僻压抑,想不开,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3. 培养农村寄宿制初中生心理品质的途径 (1)开设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艰巨性和必要性.由于目前从上到下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够,甚至存在偏见,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是一种虚无飘渺的东西,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骨干队伍,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2)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如:宣传栏、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及时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营造校园心理健康氛围.定期聘请心理专家开展心理知识专题讲座.有条件的学校,应建立心理辅导室,帮助学生调节心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各学科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各学校的课堂教学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学科教学中及时适当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会使学生自觉地接受,主动地接受,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优化心理品质,健立良好的自我观念.每个人都有受到他人肯定和尊重的心理,初中学生更是如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弱点和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建立良好的自我观念,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地鼓励和表扬,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5)锻炼坚强的意志,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耐挫能力.

(6)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的整体教育网络.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单靠某一方面,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应与家庭社会,学校联手联动,营造大的心理健康教育,例:举办短期培训班,向家长普及心理学教育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良好的心理素质,既能促进学生文化水平的提高,又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教育者在施教过程中,除了“授出”“解惑”之外,更应多观察学生的行为变化,关注学生心理状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力争让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