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闻教育现状与

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812 浏览:57035

【摘 要 】我国新闻教育是伴随着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进步而逐渐成长起来的,距今不到百年的历史,但也培养了不少专门人才,为推动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文中对我国新闻教育界目前存在的认识上的歧见进行了辨析与讨论.

【关 键 词 】新闻教育;研究;问题讨论

中图分类号:G210.9

21世纪来临,我国新闻传播业将会有更大的发展,新闻教育也需要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因此,对我国新闻教育的发展历程做一个简要的梳理,从中总结分析一些特点和规律,对于进一步深化我国新闻教育的改革是有意义的.纵观我国新闻教育,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后,把中国的新闻教育分为两大阶段.

一、新中国成立后的新闻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即对旧中国的新闻教育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合并或撤销了一些建国前创办的新闻院系,新建立起一些新闻教育单位.

回顾新中国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教育,可有以下几个特征:

1.基本形成层次比较齐全、种类比较丰富、分布相对均衡的办学格局.

新中国沿袭以前的做法,仍然对以学校为主体的新闻教育非常重视,这固然有在建国初期学习苏联的原因,但主要还是我国对新闻教育的认识.改革开放,我国(大陆)兼容包括港台在内的新闻教育成果,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培养体系,现在已有能力培养从博士生到专科生等各种层次的学生.目前全国办新闻教育热有增无减.新闻类教学点分布广泛,既有全国性院校,又有地方性院校;既有全日制的普通高等学校作为主体,也有远程教育、自学考试等多种教育培养形式作为补充.既有在综合院校中成立新闻学院,也有在理工类院校办新闻教育、在师范类院校办新闻教育等;既有在中文系里设置新闻专业,也有在商贸院系里设置新闻专业.目前,沿海政治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新闻教学点相对较多,但内地偏远地区的新闻教育也受到重视.如兰州大学新闻系、四川大学新闻系等,发展都较快,已具有一定的办学实力.


2.坚持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敬业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旧的新闻教育体系进行整顿,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加强新闻工作要为人民怎么写作、为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怎么写作的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这些年来,这一原则一直坚持,并不断得到加强.这些不仅体现在课程安排、课堂教学、也贯彻于平时的学校学习和生活中.这样,使学生在毕业后,加入新闻实际工作中,能够具有强烈的政治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做到新闻工作真正为国家建设怎么写作,富有正义感,能发挥好新闻传播的作用,抨击邪恶,伸张正气.强调新闻的政治性,是我国新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3.坚持理论教学与实际锻炼紧密结合,重视加强基础教育.

我国的新闻教育一直比较重视对学生实际才干的培养.课程体系的设计安排基础上都围绕实现这一目标而展开.此外,在我国总体的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之下,也结合新闻人才培养的特点,在各院系都比较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打好基础,发展潜质,增强适应能力.有关院校也注意根据自身学校的培养环境,发挥特长,体现特色.

4.重视对加强新闻教育、提高培养质量的研究探讨.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闻教育起步相对较晚,且又走过比较曲折的道路.所以,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教育规律,近年来在

我国新闻教育界更受到重视.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新闻教育学会成立,90年代中期教育部又成立新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几乎每年都召开有关会议,交流、探讨新闻教学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也把新闻教育问题作为重大科研课题来展开研究,设立了多个科研项目,重点在于探索新闻人才的培养规格,建立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把握好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等.同时,也注意加强国(区)际交流,引进国(境)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比如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加强传播学的教学和研究,近年又积极把网络传播融入新闻教育之中等.

但是,要适应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需要,新闻教育还有不少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21世纪来临,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的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的需要,“入世”对我国的冲击等等,无一不关联到新闻传播业,也对我国新闻教育提出新的挑战.

二、新世纪新闻教育的若干认识问题

我国当代的新闻教育,应是近百年发展的历史积淀,面临新世纪,适应新时代,需要创新,同时也应吸取长期积累的经验甚至包括教训.因此,要使我国新闻教育取得更大的业绩,也不能不注意发挥已经形成的特色,解决存在的一些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新闻教育界就办学模式、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做了许多有益的研究探讨.但认识上仍存在岐见,有些还比较模糊.有这么几个思路和认识需要进一步理一理.首先就是对如何培养新闻专门人才的认识.新闻传播学科的政治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这是不错的,但也容易陷入两个误区:

一是认为新闻工作不需要正规系统的高等专业教育,有一点专业培训即可上岗,或在岗位上能够自我完成专业训练.实践证明,不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一般来说,对所从事的业务认识深度是不够的,因而会影响专业操作水准的提升.即使在后来的工作实务中实现了专业要求,但付出的教育成本实际上会更高一些.

二是过分强调应用性,在教学中偏重于专业实际操作培训.应该说,这种认识在我国的新闻教育更多一些.这不仅体现在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的建立上,而且也反映到课程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组织中.如专业课程对处理个体新闻稿件(节目)的技巧技法训练过重.这些训练是必要的,但过度则会培养出“匠”,而不是“师”或“家”.教会学生“做什么”比“怎么做”更重要,应该更多去关注如何加强学生的基础、培训素质,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第二个认识与第一个认识相联系,就是对新闻教学组织的认识.有的可能认为办新闻教育很容易,支起一个摊子,拢合几个人,能够把几门课开出来,学就办起来了.有的赶时髦,什么新上什么,在课程设置和建设上也表现出随意性.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不能形成层次,比例不够合理科学,开设不齐全.现在新闻类教学点较多,是好事,但不少有其名无其实,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平平,恐怕与这些认识有一定的关系.须知新闻教育也要积累、也要建设,要形成一定的规模、构成体系,才能培养高质量、高规格的新闻专门人才,并非易事.单单靠几个人也是不够的.如果觉得新闻教育很简单或以设置新闻类专业能招揽学生为目的,而注重加强完善,势必会影响今后我国新闻教育整体水平.

此外,进一步加大新闻教育的投入,改进和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也是新世纪发展新闻教育的重任.随着高新科学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广泛应用,新闻传播不再是“一张纸、一支笔”的工作方式了,没有一定量的投入,新闻教学将无法正常组织,更不用说培养合格的专门人才.这方面应有清醒的认识.要提高新闻人才的培养档次,就必须加大投入,做好教学硬件设备的建设.有关部门应建立起这种观念.同时,新闻院系也要在如何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