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业余培训中的素质教育

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941 浏览:70302

[摘 要]应试教育的弊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存在一定的不足,青少年业余培训的目的旨在弥补目前教育体制中疏漏之处,青少年业余培训不同于补习班,它是将素质教育贯穿在教学活动中,使得学生的个性、喜爱等得到健康发展,在愉快的学习中释放每个个体的能量,培育高尚的人格特征.

[关 键 词]青少年培训素质教育社会效益

一、青少年宫业余培训是对应试教育的拾遗补缺

作为公益性机构的青少年宫所进行的业余培训教学活动,其机构性质决定了它并不是以营利为目的,所以它应该是学校教育的延展和补充.它的主要对象是在校学生,也可以理解为课余培训.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业余培训作为第二课堂有着第一课堂不可替代的作用;原因是:业余培训的因材施教原则更多地唤醒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这种学习不是强迫性的,而是出于学生内心的喜好,学生的学习天分得到了很好地挖掘;另外,业余培训活泼且有的课堂形式,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团队意识,这也有利于学生人格意识的健康发展;业余培训非常重视的社会参入意识——如各类比赛、演出、实际操作等——正是学生不断认识自己、欣赏自己的过程,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

业余培训的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的安排,由于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极大地补充学校教学内容,弥补学校教学的不足,应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通过丰富学生生活、拓展学生视野,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能力.

业余培训遵循教育规律也应有其教学原则:第一,人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课堂教学和活动安排中都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充分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出学生的自主性,从而在学习中自由、自在、自觉、自发地体会学习的乐趣.第二,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要记住素质教育是业余培训的主要诉求.第三,业余培训应该是在尊重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对学校教育的补充.应试教育有着不容讳言的不足之处,但它却是基础教育不可少的部分.业余培训应该是有益的延伸和补充,课程和活动的安排要做到兼顾的同时也要注重创新性和实践性.第四,业余培训一个重要原则是“有教无类”,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观察、分析自己的学生,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提供学生共性和个性发展的足够空间.发现基础不太好的学生,老师要合理安排课程,着力深挖学生潜力,找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亮点.

二、业余培训必须注重社会效益

无论何种形式的教育活动都应该以社会效益为终极目标,社会效益是教育活动的唯一准则,是教育公益性质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公平的综合反映.以赢利为目的的教学活动不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功利性的教学活动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只有注重社会效益的教育才能做到促进人的发展与促进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

如果将教育比作生产活动,要使生产成果成为有效:首先,从使用价值上来看,生产成果,无论在质或量上,都必须符合社会一定阶段的实际需要,也就是说产品的使用价值必须得到实现;第二,从价值上看,生产产品所消耗的,应该取得相应的生产成果.只有这样,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所取得的生产成果才能成为有效的,而这种有效的生产成果我们称之为“效益”.教育检测若说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基于以上理论的阐述,我们完全可以要求教育生产出社会需要的“效益”,不能产生社会效益的教育模式是不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

业余培训的教育模式可以弥补应试教育的误区,努力促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良好发展.我们知道:能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教育是否具备社会效益的具体体现,中国在21世纪能否以富强、文明之邦屹立于世界?取决于教育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

三、素质教育可以让学生自主、自知

我们理解的素质教育是相对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人才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等方面,其中思想素质是灵魂,文化素质是基础.文化素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生活方式.通过进行素质教育启迪学生的学习天分,使得受教育者在道德素质、健康的体魄、能力及眼界的拓展以及个性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它的未来性,素质教育不是为了应付这样或那样的考试,主要目的还是个人全面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以及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启迪心智,孕育后续发展的潜力,实现学生的最优发展.

通过素质教育,我们力图培养的人是一个有足够的自主意识的人,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的基础上,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人在步入社会之前所应具备的最基础的素质,都应在基础教育阶段打好.人的素质是一种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教育和环境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要素的总和.素质教育就是促进受教育者由自然人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使受教育者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做一个文明的社会人.素质教育使得基础教育返朴归真,将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基础教育.

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四、加强素质教育是培育创新人才的必要

充分培育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使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解放,从不断自知到不断增强自主意识,个性的尽力释放会带来巨大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以及自我教育精神,而这些就是创新能力的源泉.

在所有教学活动中,除了调动学生们的参入意识、自主意识,更是要启发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提问.因为提问才有互动,提问才体现了积极思维,而积极思维才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根据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自由思索”的教育思想,健康的教育是让受教育者“个性”得到健康、自由地发展.这样的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是解放学生的“个性”,因为只有个性得到解放和发展,才能够谈得上培育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才在情理之中.同时,创新思维不仅来源于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和深入钻研,也要具备深厚的基础知识和广博的知识面,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都必须有广博的知识作基础.因而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十分重要,学生的创新思维、想象力、创造力都是基于个体能够掌握的知识面,其中文化素质可以完善思维方式,想象力可以让思维自由驰骋,是创造思维的来源.

五、着力学习环境的营造、激发学习者的潜能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知,能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决定学习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学习氛围、平等交流的教学姿态,以及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用平等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将每一个学生当做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人,因为学生不是简单的容器,被动的灌输无法滋润他们的情感,所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亲切互动的学习气氛尤为重要,也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当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老师可以通过积极的、正面的评价更多的对学生进行鼓励,这样可以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戒备心,师生间在愉快的情绪中相互接纳,教学相长,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在业余培训的教学活动中,培训部也应该多组织与教学相关的活动.在教学点布置宣传栏刊登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刊登学习心得用以交流学习,帮助学生在报刊、杂志上刊登自己的学习成果等等,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自我意识,加强学习兴趣,同时积极参加如舞蹈、作文、绘画、航模、机器人等等的相关比赛活动,鼓励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创造.在活动结束后,任课老师应该要求每个学生提交小论文或者活动纪实等,汇报活动的心得.教师应该在学生的小论文中找出学生的思维闪光点或者不足之处,通过及时沟通,给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掌握好知识的同时,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学生通过参入这些活动扩宽了自己的眼界,个人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六、业余培训的师资要求

业余培训的目的也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因而就必须让学生在一个身心愉悦的学习环境中释放个性、学习知识.因为业余培训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有其特别的要求,所以对老师的教学水平和个人素质其实有着更高的要求.

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应该在教学中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强调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认识到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地掌握好应该学习的知识,而被动的灌输只会磨灭学生的创造意识.教师应该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教学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能掌握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是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其次,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观念、能力、学识等素养,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实施以及教学活动的成效.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再则,老师在教学过程应注重情感的投入,师生之间的情感融洽能够极大的提高学习的效率.老师要做到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投入,还应该激励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探索学习的核心,一个好问题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作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应该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努力营造适合学生的学习情境,以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个人魅力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加以合理运用,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样,教育才会更全面、更和谐,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也才能真正达到我们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