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的艺术

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471 浏览:43047

跟大家一样,我在注意力的战争中溃不成军.我在本该工作的时候切换到浏览邮件;本该注意面前的人的时候,却在给别人发短信.每天,我都要花好几个小时在YouTube上看搞笑的视频(“快看,有一帮家伙可以用啤酒瓶演奏迈克尔杰克逊的Billie Jean!”).

此外,跟大家一样,对于那些劝诫自己限制信息量的提醒,我都很赞同,比如:别再一心二用了!或是,每周至少关一次电子设备!

但是,我也跟大家一样,这些提醒对于我没有丝毫效果.很多人在生活中经常分心,明知道一些事情需要专注,却无法集中精力.近期,《时代》杂志刊登的由托尼施瓦茨和克莉丝汀波拉斯撰写的评论文章指出,据一项调查显示,66%的员工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70%的员工在工作时没有固定的时间进行创新或战略性思考.

既然这些方法对于我们都无法奏效,我想我们应该效仿那些可以集中精力学东西的生物―孩子.


我最近偶然读到《巴黎评论》上对资深儿童心理学家亚当菲利普斯的访问.菲利普斯指出,要想在智力上进步,孩子们首先需要安定的社会基础.“孩子们要适应有他人在周围的生活,却不能被别人的需求所左右,同时自己也无法要求他人.这在他们心中创造了一个可以专心的空间.一个人能够专心的前提是感到足够安全,这样我们才能达到‘忘我’的专注状态.”

其次,在能够执着地做某些事情之前,孩子们被强大而可怕的驱使着.菲利普斯观察到:“孩子们有趣的地方之一在于他们的很多,而他们又在众多的中难以取舍.养过小孩儿的人都会记得孩子们对食物是极其挑剔的.”

“这表明,人们的有一些非常可怕的地方,因此我们必须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来限制和缩小我们的.一种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它把我们和世界以某种无法预知的方式联系在一起.每个人都在界定哪些是自己可以承受的,而哪些是需要麻痹的.”

第三,孩子们没有过多的自我意识负担:“作为孩子,我们在还听不懂大人们意思的时候就开始听他们说话.”孩子们生活在丰富的情感中,这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他们不必花心思去用简洁的叙述来梳理和概括自己的生活.由于很少干扰自我思考,因此他们的生活体验更加直接.

童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想要打赢注意力的战争,那么在信息大杂烩中找到让你分心的小事时就不要轻易说“不”;对那些你有着强烈渴望的事物说“来吧”,让这种强烈的渴望战胜其他一切.

我们会经历错误的教育,给自己贴上自我审查的标签,而只有从这些标签中解放出来,才能发现自身的强烈.菲利普斯指出:这些程式化的东西是乏味的,“只有让自己变得不再熟悉,你才能发现自己的,因为了解自身的过程就是克制的过程.”

因此:要专注于我们迷恋的外部对象,而不是我们对自身的认识.找到有相同爱好的人.在和他们交流时,不要采取人们现今常用的方式,比如头脑风暴(根本没用),或是架着投影仪的会议等.

相反地,我们应该效仿孩子们在群体中学习的方式.首先进行独立探索,然后把自己的见解带到群组中来.一组人聚到一起进行充分讨论.在讨论中,你自己的矛盾、困惑和不确定可能会被他人代谢和消化掉.如果一组人确定了某个问题,并且限定了紧迫的时间表来寻找答案,那么自由的讨论会让我们惊讶于自己头脑的能力.

信息世界中充斥着各种让我们分心的诱惑,它们表面上有趣,但最终会让我们麻木.保持清醒而专注的唯一办法就是深挖我们的兴趣.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实现那种强烈的渴望,这是能够带来快乐的体验.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