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艺术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幸福

更新时间:2024-04-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408 浏览:46996

摘 要: 高中课程相较初中,科目多,内容深,学生学业负担较重,而艺术学生还要多学一门专业,时间更紧.根据江苏新课程高考方案,艺术学生高考只需要参加语文、数学、英语三门文化科目测试,一些艺术高校的某些专业还有语文分数限制,整个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压力较大.如何使学生既在高考中考出理想成绩,又不使语文过早“高三化”、过度“理科化”,寻找艺术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幸福,很有必要.

关 键 词 : 艺术高中语文教学 激发兴趣 绿色课堂 课外拓展

现代汉语词典对“幸福”的定义为:①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②(生活、境遇)称心如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使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首先,要有欢乐、幸福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教育学方面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珍惜孩子有权享受的欢乐和幸福.高中阶段是人一生中的重要阶段,接受美好的教育意味着一生的幸福.教育应当包含幸福.科学的教育,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的幸福;科学的教育,其内容和过程应该能够激起学生的幸福感受,让学生感到满足和兴奋.

艺术高中学生除了学习文化科目外,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学习专业内容,时间紧张.经过中考的拼搏后,在高一时出现不同程度的松懈,高一艺术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对高中语文学习不适应,内容多,时间紧;高二学年,艺术学生要通过所有学业水平科目测试;高三学年,艺术学生要通过专业高考和文化科目(语文、数学、英语)高考,艺术学生专业不同,高考文化要求不同,艺术生的高考文化要求逐年提高.面对基础薄弱及高考压力,既要避免艺术学生过早“高三化”和过度“理科化”,又要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寻找艺术生语文学习的幸福,非常有必要.

一、寻找幸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喜欢语文,享受语文.

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学识,懂得它的人赶不上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赶不上醉心于它、以它为乐的人.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内在力量,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能促使他们增强学习情绪和克服困难的意志,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课前5分钟导入,激发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兴趣.

高一学生有一个初高中衔接的过程,要结合高中学习内容和要求,利用课前5分钟,加强引导.每堂语文课安排1名学生上台演讲,分别有美文推荐、名人介绍、古诗欣赏、成语推荐、名著欣赏等项目.学生课后认真查阅资料,精心准备,不少学生说:“我站在讲台上发言不像以前那么紧张了,而且我还学到了很多课外知识.”

2.创建班级文化,激发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兴趣.

利用黑板报、教室内墙布置班级文化;利用课间时间,创建班级文化;学生根据每课介绍的内容,自己编写班级语文报;建立班级群,利用网络,发布消息,相互讨论,相互学习,增强班级凝聚力.

3.开展适当的语文竞赛活动,让学生的兴趣得到保持.

根据表播专业学生特点,组织美文诵读比赛;根据美术专业学生特点,组织硬笔书法比赛;根据教材特点,组织演讲比赛;根据高中教学要求特点,组织年级拼音、名句默写比赛;学生反映良好.长时间的兴趣积累会形成一种乐学语文的情绪,逐渐养成爱学语文的习惯.

二、寻找幸福,营造“绿色课堂”.

1.体会教材的精美.

希腊时期新喜剧作家代表人物米南德说过: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让艺术生享受语文学习,享受语文教材中语言的优美,享受课堂参与的乐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本身就是愉快的精神旅游,不仅可以使人智慧,而且可以使人享觉温馨.如《荷塘月色》的静美淡雅;《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月是故乡明”进一步体会家园之思和大自然之美,激发自己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提升审美品位.《检测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与地坛》,史铁生对人生苦难的反思;“湖山沉思”,能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增强生态保护意识.“经典的力量”,从基本的“读书求知”意识逐步上升为自我完善、怎么写作人类的精神追求.

2.课堂是师生的精神家园.

(1)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发展.

寻找学生语文学习的幸福,首先保证教师学习的幸福.教师要有幸福感,爱是永远的理念,提高教师的素养,注重教师发展,不断超越自己.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怀有强烈的热情和,要有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多带点东西进课堂.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每一个亮相,每一个细微的神态,每一句话语,其背后的东西都很重要,以至于决定了一堂课的吸引力.教师要带给课堂精气神,平时要努力修炼两门功夫:一是每堂课不仅带着智力、体力去,还得带着心去,尽力忘我,真切地将自己袒露在学生面前;二是平日的学习和体悟,“90后”艺术生充满好奇心,随时会提出各种问题,其广度和深度甚至超过了老师,所以老师要“终身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自我反思,自我调整,自我提高,自我发展.

(2)师生间相互欣赏.

著名管理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说过,人性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得到赞赏.人需要欣赏,渴望别人的欣赏是人的一种基本精神需求.因此,作为相处的教师和学生,需要相互欣赏.教师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这样学生的优点才能充分展示出来,学生的才能也才会被充分挖掘出来.有些艺术学生专业出色,但是语文成绩不理想.教师要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由衷地信任学生.信息时代,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不断拓宽,社会上各种观念和思潮对他们产生强烈冲击,尤其是艺术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想法更加多样,思想观念呈多元化趋势,对于同一个问题可能存在多种看法.教师要与时俱进,包容理解学生,允许并且尊重学生的看法.艺术班学生个性更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专业不同、智商不同、语文基础不同、认知水平不同等方面,因而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必然不同,教师要欣赏学生多样化的个性,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潜能的挖掘. 《学记》有语曰:“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于教师的欣赏,主要表现在对教师的尊重上,学生尊重教师,一要尊重教师的人格,二要尊重教师的劳动.学生尊重教师的人格,首先对老师有礼貌,无论校内还是校外,学生看见老师都应该主动问好;上、下课,起立向老师致敬;课堂发言先举手.其次,听从老师的教诲,履行老师提出的要求.学生尊重教师的劳动,就应该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积极配合,积极参与,师生课堂良好互动;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相信教师,主动进行自我展示、自我提升.

三、寻找幸福,课外拓展,阅读写作.

有人说现在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人越来越少了.简言之,传统经典文化遭冷遇,流行受青睐,文化价值观失衡.

艺术高中学生是有艺术特长的高中学生,艺术和文学关系密切,提高他们的语文课外阅读显得尤为重要.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推荐相关阅读书目,引领学生经典阅读和兴趣阅读相结合,进行读书笔记交流.同时向家长推荐书目及文章,希望能影响家长,促其和子女共同成长.


学生说:“寻找我语文幸福的方法是看自己喜欢的书.当我沉浸于自己喜欢看的书中时,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就过去了,我从中得到的是巨大的精神享受而不是痛苦.”

学生又说:“为了寻找我的语文幸福,我自己也应该多写文章,自己尝试那些没写过的文章.我写文章时就如两只手,在钢琴上把自己想听的音弹出来,连在一起如一首曲子,可能会是慷慨的英雄交响曲,也可能是宁静的致爱丽丝,或是抑扬顿挫的卡农.”

徐银燕的《长征精神》获“弘扬长征精神,树立理想信念,争做文明小公民”主题征文省一等奖、市一等奖.黄小益的《写给孩子们的一封信》获省三等奖.陈莹的《龙王爷逃荒》荣获“节约苏州校园行”图文创作大赛征文类市一等奖.任若雯获苏州市“金鸡百花杯”首届影评大赛二等奖.韩丽在“我和我的祖国”读书征文中获苏州市高中组特等奖.

正如学生所说:“有人说生活像杯苦咖啡,我认为语文就是加入苦咖啡中的一块方糖,它能为苦涩的生活增添一丝香甜.”“幸福就是快乐,体验到了语文的快乐就一定能学好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