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心理学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更新时间:2024-04-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734 浏览:60656

摘 要: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需要与时俱进.本文以心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性为切入点,探讨心理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并结合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措施.

关 键 词: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主要包括心理过程与个性两方面的内容.个性包括由气质、性格、能力等组成的个性心理和由理想信念、世界观、动机、需要组成的个性意识倾向性.心理学的内容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培养其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品质的过程.


一、运用心理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因素分析

(一)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性

1、研究对象上具有相关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个体的认识、立场和思想品德,这与心理学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有着内在的、密切的联系.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通过人的思维来改变人的认识、世界观、价值观和并以此提高人们的认知水平.

2、教育目的上具有相关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使其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质;心理学的教育目的是处理好心理、思想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提高其思想品德素质.因此,在教育目的上他们也具有相关性.

3、内容上具有相关性

思想是心理的一个组成部分,高尚的思想是认识情感、意识、需要、动机、性格和各种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只有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才能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二者在教育内容上同样具有相关性.

(二)以心理学相关理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行性分析

1、积极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于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体性问题有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从微观意义上说,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思想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以及二者的主体性有机整合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具有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体性缺失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首要障碍,而以心理学理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了对症下药的作用,它有关需要、动机、角色等的研究理论对培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人的心理规律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心理学相关理论为指导.人的所有有意识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因需要而发出的,心理学家们用动机行为的图示来说明人的行为的产生过程.在这个图示中,需要是人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的起点,紧张是需要在未得到满足时的一种不安状态,动机是需要和紧张驱导产生行为的内部直接原因,而需要、紧张、动机都属于人的心理要素.

(三)心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当今大学生承受着来自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和生存所带来的种种问题,迷茫、压抑和焦虑严重影响着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渴望正确的人生引领,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无法很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心理学就能够加强对大学生的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更加重视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心理健康,达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与学生产生心理共鸣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心理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一)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因势利导,实现其思想的转化过程,其实质是人的心理内容和行为的转化.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依据大学生的心理活动及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引导其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为接受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心理学的规范研究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门基础学科,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二)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人的心理活动是对客观事物的特定反应,同时表现在人的行为中.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工作前期就应充分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行为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及规律对大学生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进行研究,掌握其心理活动规律和思想状况,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做到未雨绸缪、有的放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预见性.

(三)心理学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在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才能客观公正地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与学生沟通才能掌握其思想动态.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运用心理学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对策

(一)尊重当代大学生心理规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不仅依赖于社会环境,同时也依赖于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发展规律.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时应注重心理活动的正确引导,充分掌握道德品质形成的规律,把握好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分析与把握.只有尊重大学生心理形成和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二)运用需要层次理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需要是人行为的基础和根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要正确认识与对待学生的某些需要,并且要学会平衡调节,做好需要的转化工作.要善于把学生的求学需要、成才需要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形成群体性的内在动机,把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上升并发挥到为国家、为社会的进步而努力学习上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性和实效性.

(三)明确大学生自身定位,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构建学生的自我教育模式,组织、引导学生参加有益的活动,并把教育目标寓于其中,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成长.

新时期,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日新月异,我们要不断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心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性,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遵循客观规律,建立长效机制,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学的运用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把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推向更高更新的台阶.(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康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01).

[5]彭萍,许放.高校心理咨询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12).

[6]郭崇岳.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