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闻自由的

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762 浏览:67726

摘 要:本文首先研究新闻自由的定义,发展过程,理论基础,然后分析新闻自由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历程,从“窃听门事件”西方新闻自由.新闻自由是国家宪法规定的一项基本的自由,它在保障人民监督政府,政府充分听取民意,凝聚民智,保障和促进制度的发展,个人的充分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新世纪我国新闻自由的新进步,我国新闻自由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也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应该不断地改革创新,不断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繁荣发展.

关 键 词:新闻自由;隐私权

一、新闻自由的定义

新闻自由又称新闻自由权,通常指政府通过宪法或相关法律条文保障本国公民言论、结社以及新闻出版界采访、报道、出版、发行等的自由权利.可以延伸至保障新闻界采集和发布信息,给提供公众的充分自由.新闻自由是公民利用和直接从事新闻活动的自由,是公民利用新闻媒介知晓信息和表达意见或思想的基本权利.①

二、西方国家新闻自由的发展过程和理论基础

新闻自由起源于欧美等国对于出版自由的争取,新闻自由理论经历了一个长期逐渐变化发展的过程.新闻自由的提出是在近代报刊出现以后,15世纪手抄小报首先出现于意大利.17世纪以后近代报纸在欧洲诞生,为资本主义发展其到了重要作用.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摆脱专制政权对舆论的束缚,展开漫长的争取新闻自由的努力.在大多数发达国家,新闻自由主要体现在所有公民都有通过各种合法途径来表达自己观点和意见的自由.新闻自由一般通过立法来实现.新闻自由权是在权、出版自由权的基础上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权利,是现代法治国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现代法治国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各国受到不同形式的普遍保护.西方主流的新闻学学术界认为新闻自由的传统理论基础包括天赋人权理论、观点市场理论和促进理论,较新的新闻自由理论基础为第四权理论.

1.天赋人权

英法学者提出的天赋人权学说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有着重要作用.强调人具有与生俱来的权利,天赋人权学说的集大成者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2.观点的市场经济

最早是由英国约翰·弥尔顿在1644年《论出版自由》中提出.将“观点的自由市场”理论化的第一人是约翰·斯图尔特·密尔.“观点的自由市场”和“观点的自我修正”理论后来称为自由主义新闻学的理论根基.

3.人权

新闻自由对于人权原则的确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权是从天赋人权理论再延伸,是现代西方社会的理论基石,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们第一次阐述这一观点.在这一观点后来衍生出了著名的“三权分立”原则.

4.第四权理论

第四权理论是美国波特·斯图尔特在1974年提出.

英国新闻自由的发展

1694年之前,英格兰的都铎王朝施行严格的出版物许可制度.英国皇家的“星法院”规定国王的权力至高无上.国会在1643年制定了新的新闻检查法,规定未经检察官的审查批准,不许印发任何书籍和小册子.1689年《权利法案》是英国最重要的宪法性法律.1712年,国会通过《印花税法》.经过以弥尔顿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长期的努力,新闻自由在工业革命期间的英国实现.

法国新闻自由的发展

法国新闻自由的确立是以1881年《新闻自由法》为标志的.法国在15世纪末出现近代报刊,新闻出版始终是王室的特权.进入18世纪,法国的新闻自由思想通过孟德斯鸠,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得到充分的传播.1981年社会党上台后,通过法令允许建立私人广播电台,放弃国家对广播电视媒体的垄断.

美国新闻自由的发展

第一张定期出版的报纸是《波士顿新闻信》,殖民地时期的第一张独立的报纸是詹姆斯·富兰克林在波士顿发行的《新英格兰报》.“新闻自由”这一概念被明文写入美国宪法,最早可以追溯至1735年发生在纽约市的联邦政府诉约翰·彼得·曾格案.在美国独立战争中,领导者们将新闻自由作为他们致力于争取的权利之一.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正式规定,国会永远不许制定妨害新闻自由和的法律.

三、从“窃听门”事件分析西方新闻自由

近年来,西方传媒集团的规模越来越大,资本在传媒行业的垄断程度越来越高,控制这些传媒集团的财团对社会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大,资本和权力操纵下的西方新闻自由.新闻自由成为大财团对社会进行控制和统治,获取更大利益的工具.

默多克新闻集团旗下的英国《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引起轩然大波,《世界新闻报》的窃听行为使许多人感到震惊,为了获得可观的发行量和高额的利润,吸引读者的眼球,该报以发布春光,八卦秘闻而著称.在《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中,该报为了所谓的新闻自由追寻的真相,超越法律界限,逾越道德,对他人的个人尊严和合法隐私权造成了很大的侵害.这种行为,打着新闻自由的幌子,实质上在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对新闻自由本身造成了很大的损害,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受到质疑.默多克新闻集团旗下的《世界新闻报》,以媒体的知情权为借口,打着新闻自由的幌子,不遵守法律,违背社会道德,大肆侵犯公民的隐私权,丧失最起码的新闻道德和职业操守的西方新闻自由,暴露出西方新闻自由的虚伪本质.《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告诉我们,西方媒体所鼓吹的“新闻自由”是多么虚伪.这次的“窃听事件”让人们看到了西方媒体藐视法律的自由、冒犯人权的自由.“窃听门”事件,真实的暴露了西方媒体和新闻鼓吹的“自由、、人权”的虚检测,其本质是已经背叛社会最基本的责任、良知和善良.

政府利用各种手段控制新闻自由.西方国家媒体和政府之间是一种利益共生、相弈、相互利用的关系.媒体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力,西方国家政府从来都不会放松对新闻舆论的利用和控制.当前的西方国家媒体主要被一些大的财团所操控,新闻自由代表和反映的也必然是大财团所代表的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新闻机构就成了资本的忠实喉舌.在今天的西方,因为媒体丧失了对新闻真实性的基本尊重,新闻自由已经遭到扭曲,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剥夺了民众的知情权.西方媒体以牺牲个人隐私和人格尊严等基本人权为代价,违背职业操守、突破道德法律底线的丑陋行径,是对新闻自由的滥用.西方媒体一向标榜“新闻自由”,号称自己是独立于行政、司法、立法之外的“第四力量”,是传播真相、维护公正的“无冕之王”.一些西方媒体提倡新闻的绝对自由,并自信新闻媒体系统能够进行自我的矫正和控制.“窃听门”事件说明,不要迷信西方的“新闻自由”,中国的新闻媒体尚有不完善之处,需要不断提高.四.新闻自由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新闻自由观念的演进变化过程,伴随着中国人图强求变的民族自强史.中国的新闻自由观念是随着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活动而传入.中国国门逐步打开,西风东渐,一些觉醒的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西方的新闻自由理论逐渐在中国传播近现代报人的新闻传播观念也大都承袭了西方的新闻传播观念.例如王韬、郑观应、梁启超、康有为以及孙中山开始把自己对进步社会的理解与各自的办报活动紧密联系.民国时期,中国新闻史上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民初三大记者”,邵飘萍、张季鸾、范长江、邹韬奋、戈公振.这一时期的中国报人把办报作为实现救民图强,捍卫新闻自由理念的途径,反对提倡人权,主张法制,捍卫新闻自由主义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主要强调“群体自由”,“国家自由”.西方文化的内核之一是主张维护个体自由和权利,西方文化中尊重个体自由的理性精神.新闻自由观所涉及的对象也是以个体自由为基础.不同的经济,政治,文化传统,造成当今中西方新自由观念的不同理解.

进入新中国后,我国新闻事业要面对复杂的国内外斗争形势,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为了巩固政权,加强了对新闻的管制,并逐渐了强化“喉舌”论以确保新闻出版物与党的立场一致.新闻事业全部进入国有体制,党报一统天下,新中国的党报体制决定了新闻宣传的高度“一律”,新中国新闻自由观念大多以新闻政策形式出现.新闻事业进入了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建设怎么写作时期.从媒体的发展史上看,新中国的传媒业是在党的领导下建立起来的.

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后,新闻事业没有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屡反斗争、“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接踵而来.这期间“喉舌”论的定位似乎发生了变化,不仅党的机关报要发挥“喉舌”作用,其他报纸也不允许出现不同的声音.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宣告了新的历史进程的开始.在许多有识之士的努力下,新闻界艰难地突破了“两个凡是”,开始走向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则真正意义上掀起了一场思想的风暴潮,引发了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改革开放后,我国新闻界开始全面的拨乱反正,新闻业务领域进行效果显著的变革.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这一系列有关新闻宣传的方针成为之后很长一段时期,我国对新闻自由的基本政策性观念.从2002年到2007年,对新闻政策作了具体调整,比如对宣传工作提出“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

五、我国新闻自由的现状

2008年6月20日,视察《人民日报》并发表讲话.新闻政策更强调“舆论引导”.这篇讲话,标志着新闻政策正式出台.的“6·20讲话”,重申了新闻政策的核心理念即党管新闻的原则,出现了若干变化:其一,强调“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新世纪我国新闻自由发展的进步:

1.保障新闻自由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快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许多有关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法规,涉及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出版.地方政府加快法律法规建设,以保护记者采访,报道自由.这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媒体行使监督权在法律上的较大突破.虽然没有新闻法,但是已经建立起一定的法律法规体系.社会主义政治把人民当家做主作为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把依法实行选举、决策、管理、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放在重要位置.十六大以后,我国政府逐渐建立电子政务制度、听证制度、新闻发布制度、公民旁听政府会议制度,加大政务信息透明公开程度.新世纪以来,中国进程非常快;作为中国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新闻自由在内的整个新闻事业对进程的发展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2.新闻界平衡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能力增强

我国媒体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自觉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社会价值为主,以社会责任为先,以社会效益为重,以社会责任感为荣,尽量避免因报道失误而引起民族、宗教、种族、地区之间的矛盾.我们把追求社会责任与新闻自由的统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本质内容之一,不搞无视法律和纪律的自由;既履行新闻自由权利,又承担其责任和义务;既遵循新闻报道规律,又考虑媒体传播效果;既弘扬新闻职业精神,又恪守新闻职业道德.我国新闻工作既强调做人与做事的统一,又坚持责任与自由的统一.新世纪以来,中国新闻自由有了政治作基础,有法律法规作保障,促进新闻事业不断焕发朝气活力.我国新闻的采访自由、报道自由、批评自由、出版自由这四种形式,也都有明显进步.

3.采访自由的进步

我国记者进行采访活动,享有充分自主权.媒体鼓励并要求记者深入现场采访,获取第一手资料,确保报道真实、准确、及时、客观.有的媒体实行采编分开,扩大或提升记者自主权、主动权、创造性和灵活性.我们要求记者在第一现场第一时间发回独家报道.

4.报道自由的进步

新闻报道内容多、范围宽、速度快、传播广,没有报道自由,媒体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如此大量、宽领域、重时效和市场的传播.我国没有新闻审查制度,媒体报什么、何时报、怎么报,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享有自由,编辑主要依据读者需求、新闻价值和社会责任等对新闻信息进行选择,版面主编到部主任至分管副总编等对稿件从导向性、真实性、可读性层层把关,在程序上与欧美没有大的差别.特别是编采分开以后,编辑自主权更大,自由度也更大.批评自由主要表现为舆论监督,突出体现在监督、批评政府工作失误和公务员腐败以及社会公德低下的自由.我国媒体舆论监督力度越来越大,社会效果越来越好.

5.出版自由的进步

我国媒体只要依法注册,在法律法规范围内进行采访、传播、经营活动,政府不予干涉.传统媒体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

6.经营管理自主性的提高

现在我国媒体都是独立经营实体,部分媒体改制为公司甚至上市,报道方针除需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外,基本按照国外媒体运营模式运作.六.我国新闻自由如何更好地发展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法律的权威至高无上,新闻自由也是如此.许多西方国家在赋予人们新闻自由权利的同时,对新闻自由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规范和限制.新闻自由还受到社会道德的制约,与社会责任紧密结合.新闻媒体事业主的新闻自由权利则包括设置新闻媒体事业、决定营运方针及人事选任管理等权利.对媒体来说,树立和秉持高度的社会道德感、社会责任感极为重要.随着网络,微博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新闻发布之后其传播速度快,影响广泛,常常超出发布者的主观预期和愿望.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扩散,博客等“参与式媒体”正成为主流媒体的补充.②“喉舌”论是走亲民路线的群众喉舌.新闻自由制度的确立,要经过漫长的努力与斗争.但正由于这些长期的努力与斗争,新闻传媒的社会功能:监视社会环境,开启民众心智.形成有益舆论方向才逐渐突现出来,新闻自由的构成要件:出版报刊的自由、报道新闻的自由、发表意见额自由才逐渐明确起来.

新闻自由是国家宪法规定的一项基本的自由,它在保障人民监督政府,政府充分听取民意、凝聚民智,保障和促进制度的发展、个人的充分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自由体系是一项系统长远工程.我国新闻自由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同时存在一些问题.受新闻自由保障者包括新闻媒体之从业人员和事业主.新闻媒体的从业人员记者、编辑、评论员及专栏作家基于新闻自由,有免受政府干预,进行采访、调查、编辑及评论,并使其工作成果呈现给大众之权利,甚至包括对抗事业主的意志而为专业新闻报道、评论的权利,不过后者并非宪法上新闻自由的本质而有待立法规定.中国新闻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工作者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怎么写作人民、改革创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实践,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恪守新闻职业道德,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敬业奉献、诚实公正、清正廉洁、团结协作、严守法纪,做到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新闻界不断的采用更加新颖的现代技术,来适应网络时代捍卫新闻自由的需要.各种新兴技术的发展,新闻媒体传统上来自政府的压力逐渐被突破.我们不断地改革创新,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提高媒体和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繁荣发展.

注解

①《苏州大学》2007年论新闻自由章敬平

②《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2期新闻自由要素的比较分析吴晓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