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族地区旅游品牌的建设

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30 浏览:8779

作者简介:杨强(1987-),男,彝族,单位: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研究方向:旅游经济与管理区域经济,民族社会学

摘 要:旅游品牌是旅游建设的灵魂,任何一个地方的旅游要想可持续性发展,必须突出旅游特色,打造并培育好旅游精品,提高并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使之适应旅游市场不断壮大发展的需求.本文主要是是从四川省民族地区旅游业品牌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来为塑造本地区的旅游品牌和推动本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提出相关的对策和意见.

关 键 词:民族地区;旅游特色;旅游品牌;旅游管理

旅游品牌是旅游核心竞争力,要是失去了这个核心,整个区域的旅游业就谈不上发展,我省甘孜、阿坝、凉山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包括有彝、羌、纳西、藏、蒙、回等少数民族,三州地区山清水秀、瀑布林险、洞奇湖美,蕴藏着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文人景观以及率真纯朴的民族风情、古老神秘的文化遗产,使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

一、四川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2010年凉山彝族自治州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772.6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4.74亿元,甘孜全州实现旅游收入23.56亿元,增长32.5%,阿坝州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8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3.7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5.5%和81.4%.2010年,四川全省共接待国内旅游者2.71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862.03亿元,增长28.2%.从上面的数字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虽然三州地区近年来旅游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全省其它市区相比,仍然还有较大差距,三州地区旅游总收入只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8.5%,所占比率很小,特别是单个景区和景点,其品位和规模以及竞争力都非常小,真正具有震憾力、强烈吸引力、高品位的旅游产品没有从根本上开发出来,当前三州旅游业发展现状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交通,四流知名度,五流经营”.


二、我省民族地区旅游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民族品牌文化挖掘和开发度不够.

没有形成具有轰动效应的旅游品牌文化精品来拉动和牵引客源市场,事实和实践都充分证明了只有品牌才能带动区域旅游的发展.我省民族地区旅游产品种类繁多,但没能很好的提炼和开发出民族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最富有特色的民族品牌资源.有的州虽然精品目标已经确定,但所有的这些尚未拉动整个地区的旅游,很多地方对民族品牌文化和民族风情品牌旅游价值的建立缺乏认识,导致资源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旅游资本,民族品牌精华未能打造成旅游产品,只是停留在浅层次上,简单地将民族风情品牌活动改换成节庆,导致各种节庆不断,品牌文化底蕴不足,始终没有形成一个“主打”产品.

2.财政投入不足,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仍是制约旅游品牌建设的瓶颈.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省政府和州政府对三个民族自治州加大了对路政设施资金的投入力度,总共新建和改建了四千多公里的路程,这对于三州旅游品牌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但这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通往景区主干线的交通状况,与其它交通设施发达的市相比,还显得非常滞后,所以概括起来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我省民族旅游品牌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道路不畅,旅客可进入性差.

3.缺乏固定的关于民族品牌建设的文化研究传播基地和展示场所.

关于精神层面的文化,几乎都是无形的,许多民族风情都是分散的,必须要通过媒体或者是其他传播载体要向游人展现,但要传播就得有基地和场所才行,否则再精粹的传统文化、民族风情,也都不能向游客集中展现和以强烈的视觉震撼,更不要说切身的体验了,所以我省民族地区缺少多功能的综合展示民族文化的“平台”.

4.对旅游品牌建设的宣传和促销不力度不够,难以产生轰动效应.

去年阿坝州接待入境旅游者13.10万人次,实现外汇收入3452.42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6%和19.1%.;甘孜全州实现旅游收入23.56亿元,增长32.5%,其中,接待国内游客355.9万人次,增长32.7%,接待入境旅游者2.78万人次,增长52.4%.从甘孜和阿坝两地区接待国内外游客数量与出入境游客数量就可以清楚的知道,入境旅游收入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比重仅百分之一都不到,足见对外宣传促销上的乏力.所以我们应加大宣传和推销力度,塑造我省民族地区“旅游胜地”的品牌形象.

三、塑造我省民族地区旅游品牌的对策研究

1.培育特色精品

随着对物质生活的追求的饱满,人们更注重对精神的追求,游客对品牌旅游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增强特色旅游产品竞争力,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集中力量狠抓特色旅游品牌建设.同州外其它的主要旅游城市相比较,三州地区最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是集旅游、休闲、探险、科学考察于一体独一无二的世界级自然景观――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具有民族、民俗风情的“彝寨”及“羌碉”;具有难国风情凉山州螺髻山和邛海庐山国家级风景区;通过资源整合和培育这些景区景点,使之形成三州具有实力的抢占未来旅游市场的旅游精品,将特色的民族文化、自然风景、民俗风情集于一体的三州民族地区建设成为大西南旅游集散地.

2.打造旅游经济圈

通过区域联动,打破行政区域界限,要各自突出自己主题和重点,三州应突出民族风情特色;阿坝州应抓住自然风景项目的建设和完善;凉山州要突出湖泊景观和阳光度检测胜地的开发,并起到龙头带动作用,按照州政府提出的建设“城市经济圈、通道经济、产业经济地带”的要求,精心设计具有内外辐射的精晶旅游路线.以水域风光、历史人文、生态旅游为主的西部旅游线路,使百色的旅游业真正地联动起来.

3.提升旅游产品结构以适应市场需求

三州地区的旅游产品主要是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而历史文化、休闲度检测、会展商务等旅游产品都还不够成熟,旅游业所到来的整体效益不高,因此必须调整三州旅游产品结构和游览方式,由单一的观光游向集会展商务、休闲度检测、健康疗养、科普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等方向发展,全面拓宽消费层面,不断丰富和完善旅游内涵,开发一批生态型、独具特色的民族旅游项目,以适应多元化的旅游市场发展需求.

4.加强交流与合作,实施资源共享

民族地区旅游应加强与其它市区旅游的交流与合作,使该区域的旅游品牌溶入西南旅游网,并努力构建跨省区域的立体旅游网络,同时不断加大旅游产品联合宣传促销力度,与攀枝花、昆明等地联合打造“大西南旅游经济圈”的旅游品牌,加快建立推进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发的市场机制,改善投资环境,吸收区内、区外资金参与旅游资源开发,形成旅游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多元化格局.(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