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10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更新时间:2024-04-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958 浏览:130102

[关 键 词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中图分类号]R9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4(b)-112-02


随着药品品种的不断增加,临床药物应用不合理或滥用的情况时有发生,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也逐渐上升.为预防和降低患者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率,现将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收集到的102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收集2005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ADR报告102例,其中住院处68例,门诊34例,对上述病例按引起ADR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与ADR的发生

102例ADR报告中,男44例,女58例;患者年龄最小4 个月,最大78岁,各年龄组的病例数及性别构成比见表1.

2.2 不同给药途径与ADR的发生

由统计结果可知,随着给药途径的不同,ADR的发生率也不同(表2).

2.3 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及发生率

根据ADR报告分析可知,引起ADR的药物共32种,其中抗菌药为68例,占总例数的66.6%(表3).

2.4 ADR涉及的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

根据ADR发生后所涉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表4).

3.讨论

由表1可知,102例ADR发生率在31-60岁占45.1%,远高于其他年龄段,这可能与人群在该年龄段易患病、处于亚健康状态从而加大用药机会有关[1].从性别比例看,女性占56.9%,高于男性,这与女性生理状况,且对药物较敏感,耐药性较差有关[2].

由表2可见,静脉滴注发生ADR共86例,占84.3%,远远高于其他给药途径,这主要是由于该给药方式将药物直接输入血液,同时静脉注射液的PH、渗透压、微粒、内毒素等均可能成为引发ADR的因素.因此,药品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医务工作者还必须正确使用,避免因药物配伍不当、浓度过高、配置的液体放置时间过长、滴注速度过快或过慢等因素而引发的ADR[3].同时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如采用其他给药途径能达到治疗效果时,应尽可能避免静脉给药,减少ADR,以达到安全用药的目的.

由表3可知,引发ADR所涉及的药物以抗菌药最多,占66.6%,居各类药物之首,这与我院大量应用抗菌药密切相关,且在应用抗菌药时,可能存在无明显指征用药、预防用药、联合用药,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过长等问题,从而造成了对抗菌药的滥用.本次调查显示以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药物的ADR最多,与相关报道一致[4].另外我们看到中药制剂的ADR也较高,占23.4%,这主要是由于中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复杂,分子量大,某些含蛋白质或生物大分子物质易作为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同时人们普遍认为中药的药性平和,副作用小,安全有效,使中药制剂应用广泛,也使ADR的发生率增高.

由表4可见,ADR发生以皮肤反应比例最高,占54.9%,这与皮肤反应易观察、患者易感觉有关.

通过对我院102例ADR报告分析可知,ADR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机体状态、给药途径、药物品种等因素有关,临床医生在用药时应从这几方面考虑,避免或降低ADR的发生,降低医原性疾病的发生率,以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用药的目的.同时,药学人员应留意患者换药、退药的原因,最大范围地收集ADR报告,作好ADR监测工作.

(收稿日期:2007-02-15)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