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医是对文明社会的冒犯

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060 浏览:57169

4月13日这一天发生两起医生被刺事件,令人震惊.这是对文明社会的冒犯:是一种不能容忍的暴行,必须予以谴责.但我们有必要拓宽视野,看到医患领域仍有一些正向的力量在生长.

被刺的北京航天总医院急诊科赵立众副主任,躺在病床上称自己是“事件的参与者,不是受害者”.他发微博说:我并不仇恨持刀偷袭我的人,只是希望通过我的鲜血来警醒社会关注医疗体制的健康,以及医务工作者的尊严和生命安全.最终造福天下所有老百姓.

他甚至忍着病痛表示,这一天是“好的契机”.

在多数人看来,这一天却几乎到了医患关系“最坏的时候”.一个蒙着口罩的人冲进北大人民医院刺伤了耳鼻喉科教授邢志敏.9个小时后,他又冲进北京航天总医院急诊科,拿刀刺向从没给自己看过病的赵立众.正在填写病例的赵医生甚至来不及抬起头,就倒在血泊中.

他们间并没有一对一的医患纠纷,赵立众只是“随机地”成了不幸者.与其说他倒在患者的尖刀下,不如说,他倒在医患关系的极端对立情绪下.

可事实上,这两起事件发生之前,沟通与和解的尝试已悄然开始.

医生们在努力.发生“哈医大323”事件的同一天,北京协和医院41名医生正在体验当一日患者,他们装扮成病人,大半夜起来排队,与号贩子周旋,体验患者的种种不易.医院力图自省、纠错,弥合那越来越大的医患裂痕.

媒体人在努力.多家媒体反思数月前一些报纸头版头条报道“八毛门”、“缝肛门”的“辉煌”,反省“医患之战”是不是沦为“医媒之战”,媒体的职业道德出了哪些问题.如今,越来越多的媒体人形成共识,在医患矛盾中,发言要更谨慎、客观、克制而富于建设性.甚至有一批媒体记者直接去体验当医生,写体验式报道.


患者队伍里有了医生“演员”,医生队伍里有了“体验记者”.两支队伍里的两个群体,在触碰、试探、融合等大家都尝试往对方“靠近一步”,期待更深的理解.毫无疑问,这是我们期盼很久的正向的力量.可这些仍没能阻挡多起刺入惨案,从哈医大的王浩,到邢志敏,再到赵立众.

试图打开医患死结的医改,正在深水区,改革成功尚需时日.但医生、患者都可以从微小的自我行为改变开始,向理解对方“更靠近一步”.哪怕这些微小的改变,对促进肌体健康,仅仅如同改善了毛细血管的微循环.

西谚有云:如果你的心里多装点爱,就没有那么多空间装胆固醇了.这句话正适合当下的中国,对医生,对患者,都如此.

如今,被刺后脖子动弹不得的赵立众说:广大患者是最可怜的人,是真正的受害者.医务人员能够安心给你们看病的时候,才是你们该哼起小曲儿喝起小酒儿的时候.

他相信,最坏的时刻,也是转变开始的最好的契机.当然他也说谎了,他对6岁的女儿称自己是摔伤的,他不希望给下一代身上留下阴影.

瞧,连谎言都是美的,都是正力量.我们坚信:医患的阴影终会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