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与清闲对寿命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738 浏览:129585

不少人认为,繁忙的工作会影响健康,而多多休息和静养可以延年益寿,但无数生活实例所得出的结论却截然相反.这是一个养生保健中非常值得探讨和深思的问题,

据美国(现代医学科学)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曾对3500名壳牌石油公司的工人进行了26年的跟踪研究,他们分别以55、60、65岁三种不同退休年限的人员作为考察对象,从中发现早退休的工人死亡率更高,平均寿命也更短.55岁退休的人在退休10年死亡率比60岁退休的人高37%,他们的平均寿命只有72岁;而那些60岁或65岁迟休的工人,其平均寿命分别为76岁和80岁.研究人员还发现,寿命最短的是那些55岁退休的低收入男性.最长寿的人群是65岁退休的高收入女性.

美国科学家的上项研究表明,那些退休工人的平均寿命除了与经济收入有一定关系之外.最主要的是与退休年龄的迟早密切相关.那么,为什么退休年龄的迟早会影响人们的平均寿命呢总部设在加拿大的“积极变老国际委员会”首席执行官科林,米尔纳对此做出解释说:“以前我们认为退休后工作压力减少,生活节奏放松,有利于长寿.这种看法忽视了工作对健康的积极作用、人类离不开工作,我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围绕着工作来运转的,工作可以产生适度的压力,激发我们的潜能,使我们保持健康的状态.当我们退休后不工作时,容易丧失活力,导致健康水平下降.”有鉴于此,科林,米尔纳因而提出建议,希望老年人能过一种积极的退休生活,无论如何要摆脱那种饱食终日而无所事事的过度清闲状态,他明确指出:“那些找到新兴趣或新活动的老年人更能享受生活,活得更健康,因此也更长寿.”

美国心理学专家雷米博士也曾对有关忙闲的问题做过专门研究,并且发现世界上最忙碌、最紧张的名人们,通常要比普通人的寿命高出29%.他还发现,外出工作的妇女其发病率明显低于一般家庭妇女,不工作的人比忙于工作的人健康状况更差.一个人过度清闲,精神无所寄托,就会感到空虚无聊,彷徨苦闷,无论对身体健康或心理健康都很不利.与之相反,一个人勤奋工作,争取多做一些事情,尽管终日忙碌,缺少闲暇,却感到思想充实,精神愉快,内心深处那种无法形容的喜悦和欣慰就会油然而生,这无疑是非常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美国成人教育家卡耐基说得好:“要忙碌,要保持忙碌,它是世界上最便宜的药,也是最好的药物之一.”

我国唐代名医孙思邈,也是一位坐事高寿的著名养生家.他毕生都在“博极医源,精勤不倦”,除了积极为广大苍生(百姓)治病之外,又奋力笔耕,忙于著述,直到年满百岁之时还完成了《千金翼方》这部名著.享誉海外的北京大学著名教授李羡林先生,虽已年逾九旬,著迷等身,却始终手不释卷,笔耕不辍,哪怕住进医院治病,也仍然每天要写上几百字的散文.著名漫画家方成先生已经80多岁,仍是每天从早忙到晚,每年都有大量的漫画及文章见诸报刊.有人向他请教养生之道,方成先生极其利索地回答说:“我的养生之道就是一个字――忙.”这绝非搪塞之词,可谓一言九鼎,高度概括,再没有什么别的话比这更言简意赅的了.

由上可知,老年人还是适当地忙一点好,适当地忙一点远比过度清闲要好得多.我们提倡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所学、所为和所乐,无非是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西方有句格言:“存在就是做事.”中国人也常说:“有事长寿.”老年人必须心中有所寄托,手中有事可做,方可达到健康长寿.但话又说回来,老年人亦不可过度忙碌,绝不可不顾身体条件和牺牲应有的休息时间去做些什么事.无论学习、做事还是参加社会活动或体育锻炼,都应注意量力而行,劳逸结合.总之一句话,在主、客观条件都许可的情况下,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编辑 祝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