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区大学生就业安全问题

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566 浏览:107817

[摘 要]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上当受骗的案例越来越多.大学生就业安全是事关毕业生顺利就业、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的大事,应当引起社会、高校、家庭的重视,认真分析就业安全隐患的原因,并采取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防范意识以及提供一个安全的就业环境等措施,确保大学生安全就业.

[关 键 词]大学生;就业;安全;对策

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大学生的就业焦虑也越来越高,求职心情非常迫切.许多毕业生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遍投简历,广搜信息,只要是符合自己意愿的招聘信息,就积极行动,绝不放过,但这也给不法分子造成了可乘之机.有的不法之徒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巧设名目,设置的求职陷阱,给大学生再次求职蒙上难以抹去的阴影,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据门统计,这种案件在近两年内呈急剧上升趋势.面对这些问题,除了学校要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外,大学生自身在求职过程中更要注意提高警惕,增强安全自我防范意识.

一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表现

一般说来,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遭遇到的安全问题涉及交通、财产、人身乃至精神等方面,其中由求职陷阱引发的安全事件最为频繁.对于正规招聘单位来讲,瞄准的是毕业生所蕴含的知识储备与发展潜力对企业的智力推动;而对于行骗方来说,毕业生特殊群体所直接拥有的财力、物力等资本才是他们要追逐的对象.近年来,大学生因各种原因而上当受骗的新闻报道时见各大媒体.总结起来,求职陷阱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以敛财为直接目的的招聘陷阱.这类骗局在大学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出现最为普遍,且骗术屡屡得逞.如一些招聘公司紧紧抓住毕业生求职心切的心理,利用过时或伪造的证照、合同进行虚检测招聘,向其收取各类保证金、培训费、上岗费,随后就音讯全无;也有一些非法职业相似度检测,以介绍工作的名目骗取相似度检测费、资料费等各类费用,并一再拖延对求职者的承诺,到其明白上当受骗后,前去索要钱财或有关部门接到后进行查处时,非法相似度检测已经人去楼空.

2.以征用劳动力为直接目的的招聘陷阱.这是毕业生最难以防备的职场骗局,其中以试用陷阱最为突出:招聘单位利用试用期骗取廉价劳动力,在试用期即将结束时便以各种理由辞退求职者,而不用担负任何法律责任,并再一次以很少的薪水继续招聘同样也不会熬过试用期的新人,周而复始,以此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此外还有薪酬陷阱:一些招聘单位打着“高薪诚聘”的诱人广告,或任意延长工作时间、增加工作量,或在月底兑付时借口业绩不合格、工作失误来扣除实习大学生部分薪酬.

3.以攫取毕业生延伸资源为目的的招聘陷阱.这里面最为典型的就是非法.一些非法组织打着知名企业或单位的名义招聘毕业生,以要求面试或到单位实习为由,将毕业生骗至外地,控制其人身自由,诱骗、强迫其加入组织.在组织的控制下,有的毕业生明知违法,却不得不按照要求,在同学、朋友、亲属中间发展下线;而有的则为挽回损失,甚至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影响大学生安全就业的原因分析

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中遇到的安全问题也在不断上升.大学生尚未踏人社会就遭遇不测,会给他们今后的工作、生活带来诸多消极影响.因此,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安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引发大学生就业安全问题的原因众多,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缺乏安全常识,防范意识淡漠.从大学生就业中遭遇不安全的事例分析来看,当今大学生缺乏起码的安全知识,防范意识淡漠是引发就业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大学生求职心切,面对让人眼花缭乱的就业信息,既无防范心理,又无必要的社会经验,没想到也不懂得如何对招聘信息进行筛选、甄别.尤其是在当前就业市场以写方为主的情况下,求职者处于劣势,不少毕业生慌不择路而疏于防范,对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作岗位、薪资待遇、工作要求、工作时间与地点等具体内容不敢多问,更不敢讨价还价.大学生就业安全问题还与部分大学生的就业期望过高有关.现在的大学生中不少人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好高骛远,幻想轻松暴富的奇迹出现;也有一些大学生看不清社会现实,企图不费力气就能轻松拥有稳定、高薪、体面的工作.正是由于这些大学生不顾职业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差距,对未来职业充满着梦想,心存侥幸而容易受到高工资、高福利待遇的诱惑,导致在求职时轻信于人,容易发生就业安全问题.大学生缺乏法律知识和维权的意识,也是遭遇就业安全问题的常见原因.由于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对于一些在就业过程中遭遇的一些明显的违法情形视而不见,才会出现象媒体中屡有报道的工作不签合同、长期试用、缴纳工作押金、上岗前培训费用等上当受骗案例,更为可怕的是缺少维权的勇气,不敢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面对受到侵害的合法权益,大学生通常是保持沉默,认为个体是弱势群体,不敢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的甚至是顾及个人的面子,以交学费的心态自我安慰.


2.人才市场不够健全,社会监管不到位.这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一枝独秀.非公有制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得到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由于非公有制企业处于事业发展的起步阶段,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方法不科学,考虑减少运行成本以谋求效益最大化导致难以保证员工的合法权利.还有的企业缺乏基本的道德,不顾社会公德,随意侵犯员工的合法利益.社会监管缺位导致毕业生的权益受到损害.由于我国人才市场发育不健全,用人制度尚不规范,缺少对用工单位信用的统一评价和权威的资讯发布制度,对用人单位在人才市场所发布的信息的真伪难以审查,更谈不上对招聘的全过程做到有效的监控,加上对用工单位缺乏有效的长期监管,以至于用人单位公然侵犯员工的合法权利.一些不法分子为利益所驱,利用大学生急于求职的心态和社会经验的欠缺,混进毕业生就业市场谋取不正当利益,侵害大学毕业生的合法权益.3.家庭和学校安全教育的缺失.当今大学生一直是在家庭的呵护下成长,由于升学的压力,从小到大很少能够顾及学习以外的东西,缺少必要的锻炼,社会辨别能力差,独立生活的能力欠缺,一般的学生家长也缺乏安全教育的方法,致使学生从小缺少必要的安全教育.大学阶段多数家长关注的是子女如何满意就业,却忽视了大学生就业过程的安全问题.高校对大学生安全教育重视不够.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安全教育采取实用主义,发生安全事故后就突击抓一下,事情过后又是“好了伤疤忘了痛”,导致大学生安全教育形式大于内容.很少有学校系统地开设安全教育课,绝大多数大学生没有掌握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不仅如此,高校在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时,主要侧重于学生求职的基本技能的指导,很少会涉及就业安全的事宜,更谈不上采取有效的就业安全教育.

三构筑大学生就业安全防线的高校行为应对探究

就业问题关涉大学生的切身利益、高校稳定发展及和谐社会的建构,高校作为大学毕业生的培养者对就业市场环境的管理责无旁贷,必须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把就业安全问题提上议事日程,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长远谋划,扎实推进.

1.正本清源,确保就业信息安全.就业安全首先是就业市场和就业信息的安全,这是大学生实现安全就业的首要保证.一是规范校内就业市场,创造安全就业环境.高校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扩大毕业生的校内就业空间,开拓招聘渠道.与此同时,高校也要不断强化用人单位实质审核制度,规范校园招聘活动.二是加强网络安全建设,推进信息安全怎么写作.就业信息发布是各高校就业网站的主要功能,有鉴于网络本身的虚拟性特点,高校必须严把信息源关,严格审查,仔细筛选,必要时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工商管理部门取得联系;规范信息发布流程,对于利用网络远程发布用人单位信息的计算机IP地址进行校验,建立起全程跟踪监控机制;启动供需双方远程面试系统,通过网络,使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实现远程面试交流,减少毕业生面试出行次数和时间,降低其因外出就业带来的风险,确保就业安全.

2.对症下药,深化就业安全教育指导.一是扩大宣传领域,强化毕业生的安全意识.为防止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落入求职陷阱,高校应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就业安全知识,努力营造就业安全教育氛围,增进毕业生的就业安全常识.二是加大教育力度,提高大学生的自我防范能力.高校应根据形势需要及时调整就业指导课课程设置,充实教学内容,将就业安全教育列入就业指导课的讲授安排.加强与求职就业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为毕业生进行面试注意事项的介绍、外出应聘安全的教育和模拟就业市场的培训等,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帮助毕业生主动构建自我心理“防火墙”.

3.未雨绸缪,建立就业安全预警机制.一是加强领导,落实安全责任制.学生安全是高校的生命线,针对就业市场错综复杂的局面,高校要全面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怎么写作力度,进一步提高对就业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对就业安全工作的领导,组建以校领导、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院系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组成的毕业生就业安全工作队伍,严格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职责、完善制度、改进措施,逐步构建起高校就业安全工作的长效组织机制.二是健全管理,严格请销检测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的日常管理,辅导员与班主任应经常性地深入毕业生宿舍、班级和实习单位,掌握毕业生信息;严格请销检测制度,密切关注出外联系工作和在外地实习毕业生的思想动态和行动,保持与每一个外出就业毕业生的即时联络.

4.排忧解难,加强就业援助保障.大学毕业生在遭遇到就业安全问题时,往往因法律知识的匮乏,或有效的法律监督和保护措施缺乏导致的社会救助成本过大而放弃援助,并可能因此产生系列心理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应切实担负起保护重任,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中出现的问题,做好“后勤怎么写作”,完善就业指导功能,建立专门的就业救助机构,及时为利益遭受侵犯的大学生提供政策支持和切实帮助,畅通救助渠道;加强对毕业生的心理咨询怎么写作,在全校营造关注毕业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为因求职挫折而产生心理压抑的毕业生舒缓情绪,帮助其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提高心理耐挫力,积极应对生活挑战,理智求职,健康生活.

[参考文献]

[1]王子杰,文丽,等.大学生择业安全现状透析及应对探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3),25-26.

[2]丁华萍,黄杰颖.从职业安全感探讨大学生就业[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

[3]张龙.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思路分析[J].医教科研.2008(8)

[4]昌兵.毕业生求职中的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