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略读课文自学提示的有效设计

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619 浏览:13563

摘 要:小学语文略读课文在第二、三学段课文构成中占近半壁江山.如何通过略读课文教学达成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培养学生探究性、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培养已获得的知识与方法,在略读课文教学中实现上述阅读能力的培养.但在日常教学中,自学提示的设计表现出随意性大,不顾学情,缺少针对性等问题.本文着重就设计略读课文自学提示的总体要求和具体策略进行论述,以期达到培养阅读能力,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关 键 词:略读课文自学提示有效设计

一、自学提示相对于略读课文的重要意义

想要透彻认识自学提示对于略读课文的重要意义,就需明确自学提示的概念及略读课文的定位.自学提示应是教师通过全面细致地分析教材,抓住教材重难点,以任务形式,引导学生在不同学习环节和阶段进行自主有效学习的教学设计.

而关于略读课文的定位,叶圣陶先生在《略读指导举隅》中指出“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李德成老师给出定义“略读,就是泛读,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读书方法,其基本特点是观其大略.”略读课文就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掌握读书方法的有效载体.自学提示在融入了教学重难点及学法指导等核心要素后,便能直接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自学提示是实施略读课文教学的重要载体.它既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向导,又是略读课文教学中师生活动的框架.


二、有效设计自学提示的策略

1.依托单元及本课重难点分段设计

以四年级四单元课文《母鸡》为例:全单元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4篇描写鹅、猫、母鸡等儿童常见动物的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不仅读懂课文,而且能延伸到生活中有所发现.《母鸡》作为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教学中更应体现积累、迁移、运用的要求.作为前缀段(预习)的自学提示,可安排学生熟悉文本,收集资料,小结前三课的表达方法.混合段(课堂中)的自学提示可分三部分: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说出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而后缀段(巩固应用)的自学提示可向口语交际与习作的延伸.

正如陈燕朵老师指出的“在学完文本后,看看文章在写法上还有什么特点值得学习和借鉴,这样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既锻炼了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方法.”

2.结合课前阅读提示设计

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阅读提示是这样的:“说说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这一处阅读提示既紧扣单元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又紧扣本课重难点.因此不妨采用“拿来主义”,设计自学提示:

(1)轻声自读课文(阅读方式),读准确,读通顺.(扫清字词障碍)

(2)扫读课文,(阅读方式)说说黄河变化的过程和原因?(学习任务)请你分别用一两句简洁的话来概括.(学习方法)

(3)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资料的整理运用),联系家乡的颍河谈读后的感受.(拓展迁移)

但也有部分阅读提示有“大而化之”的特点,我们需要把这样的阅读提示进行符合学情的转化、解释.使之明确化、策略化,而非简单的重复照搬.

3.融学法入设计

略读课文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对已有的阅读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提炼,并鼓励他们尝试运用这些方法和经验.如我校王琰老师所授《大自然的启示》一课,自习提示中学习任务、学习方法、学习方式有机融合,有效解决了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列举如下:

(1)默读(阅读方式)《打扫森林》,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学习任务)?(学法提示:可采用将各部分大意连起来的方法.)

(2)画出感受深的句子(学习方式),(学法提示:可用一个词或简短的句子记下感受),想想大自然给我们什么启示?(学习任务)

4.将略读能力的培养作为设计要素

略读课文更使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方法,形成略读能力.(快速浏览、信息搜索、比较阅读等能力).如《各具特色的民居》一文相似度检测绍了客家民居与傣家竹楼的特色,阅读之后,我们可以补充要求:搜集其他特色鲜明的民居,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说明写法,试着介绍一种你感兴趣的民居.这样,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初步掌握信息搜索与整理的方法,读写结合,提升了语文能力.

从略读课文中探寻自学提示有效设计的规律,从自学提示中思考略读教学的有效规律,是一项长期且有意义的教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