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注意力不经济”

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563 浏览:30838

[摘 要]在信息化社会的时代里,大众获取信息愈发海量与便捷,传媒的注意力资源正面临着“不经济”的窘境.新媒体频繁活跃于各种信息传播场合,传统媒体本轻车熟路依赖“眼球经济”求发展的生存方式遭遇挑战.面对强大的因特网网络冲击,传统媒体甚至表现出难以招架、难以抗衡的无力与无奈.尤其是自2008以来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原本靠广告投放支持媒体庞大开支的美欧报业带来一片寒冬.数字化转型时期媒体的注意力经济发展正面临窘境.

[关 键 词]传媒注意力经济社交网络

谈到“注意力经济”问题研究,得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那儿追根溯源.早在1971年他就审时度势地指出“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所谓“注意力经济”是指“如何更有效地培植企业现有的资源,以最低成本去吸引用户或消费者的注意力,通过培养其潜在的消费群体,以期获得最大的未来无形资产,即经营消费者的注意力”[1].

而传媒的注意力经济发展,得从18世纪与廉价便士报同时催生的对后续传媒经营与发展影响深远的传媒双重销售模式谈起.这种双重销售模式的经营特点是,媒体付出成本制造信息产品或怎么写作,信息产品或怎么写作以低于成本的出售甚至是免费提供,但在这个过程中媒体会获得“传媒注意力”的附加值,同时也使其潜在的“传媒影响力”增值.[2]随着信息科学技术革命不断的推陈出新,传媒愈发注重将己身的注意力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继而促进自身的延续发展和壮大.报纸的注意力经济在于其发行量多寡、广电的注意力经济在于其收听收视率的高低,而以互联网网络为典型的新媒体也无法摆脱点击率关注率等的注意力经济学生存法则.

在信息化社会大众获取信息愈发便捷的时代,新媒体频繁活跃于各种信息传播场合,传媒的注意力资源正面临着“不经济”的窘境.尤其是自2008以来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原本靠广告投放支持媒体庞大开支的美欧报业带来一片寒冬.数字化转型时期媒体的注意力经济发展正面临窘境.

这种“注意力不经济”现象正逐步蔓延扩散于传媒运营当中.即便是在互联网环境下的网络广告对于支撑媒体也有些力不从心.2008年爆发的美欧报业大危机表明,单一依赖网络广告远不足以抵补报业的庞大开支,大多数报纸网站仍然受到“注意力不经济”的困扰.[3]

那么传媒该如何摆脱这种“不经济”困扰呢?笔者认为媒体转型,尤其是朝着“转网”方向发展时尤其要注重物尽其能,积极与新媒体的革新保持步调一致,运用新媒体技术实现自身的运营结构与资源配置的整合营销,积极开辟多元化的媒体赢利模式.

除了被视为从传统媒体广告经营模式直接延伸而来的网络广告之外,笔者认为新闻传媒还可嫁接一些网络商业营销运作的模式,实现自身扩散力与影响力的提升.

1.网络社区模式.

“六度分割理论”指出:个体与任何其他陌生个体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4]此理论也催生出了面向社会范围内、以建立、拓展互动关系为核心功能的互联网网络社会交往怎么写作.网络社交模拟传统的人际交往行为,借助互联网为延伸人际脉络的工具.从早期的电子邮件、BBS、Blog到如今备受推崇的微博、轻博客等,建立在一定用户忠诚度的网络社交已经发展成为互联网上最为常态普及的应用.

信息传播是社交网络的核心功能之一,订阅和分享是构建用户关系和进行信息传播最基本的两种行为.[5]如今,网络社交也发展成为一些新潮的商业模式,成为获取分享、营销推广的窗口.与此同时,社交网络也为引导社会主流舆论、回应社会需求关切、怎么写作社会百态民生提供了迅速而有效的传播平台.尤其是当下发展势头火热的微博,正是不动声色演绎传媒注意力经济学的典范,“加粉关注”成功的搅动着互联网站之间的注意力战役.部分新闻传媒已经开始注重将这一模式运用到传统媒体转网化发展中.从早期轰动一时的新华社电视台进驻开心网,到如今诸多新闻媒体网站实名注册微博,致力于打造网络社区模式有效经营信息产品等.这些都是媒体跳出传统经营模式圈,适应网络虚拟社会传播环境的尝试,以试图在互联网媒体传播生态中形成忠实受众群,继而扩散影响力.

2.多元平台

针对目前出现的“从消费者角度说,今天许多人的消费心理是愿意为‘连接’或‘渠道’付费,这意味着更多的选择,但不大愿意直接为某一内容付费”[6]这一情况的出现,新闻媒体可以加速与时俱进的步伐,积极“破冰”,打破新旧媒介间的过渡屏障,自然将传统新闻生产与新媒体技术相衔接融合,开启多终端平台传播时代.

继电视、电脑之后,分别有着“第三屏”、“第四屏”的手机和平板电脑迅速普及,它们不但开启了全新的信息传播渠道,同时也成全了受众更为便捷的阅读体验,引领新的生活消费方式与信息传播潮流,同样也给新闻传播媒体带来了新的营销契机.目前中国的手机用户已经超过9亿,手机网民用户数量也逐步增加,据一份《2012年中国手机用户行为调研报告》的调查显示,在“用户对手机功能的使用情况”一项显示77.2%的手机用户表示会用手机上网浏览网站信息.由此看来,有着“拇指新闻台”称号的手机报未来的发展前景不容小觑.而引人注目的新兴媒体终端电子阅读器,以苹果公司2010年推出的平板电脑Ipad为典型,被视为“真正神奇和革命性的产品”的Ipad是对“媒体融合”概念最鲜活的诠释.[7]其丰富的媒体库资源让受众在满足自身阅读需求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信息消费时代感官的愉悦.

网络时代是关注“长尾”、发挥“长尾”效益的时代,互联网有助于媒体分众化、窄化信息传播,更好怎么写作于若干长尾小众,而各部分的小众累积,更容易促使利基市场获利.所以,互联网时代,媒体更需要运用“巧实力”,搭乘高科技的顺风车,推动自身信息传播途径的丰富多元.


媒体本就具有与时俱进发展的特质,“传媒注意力不经济”问题也在提醒着广大媒体特别是传统媒体在经营管理上应当审时度势,勇于破冰,突破囿于自身发展的瓶颈障碍,让传媒的注意力经济发展走向正轨、走向繁荣.

注释:

[1]陆军.中国传媒注意力经济与影响力经济.求索,2006(10)

[2][3][6][7]范东升.拯救报纸.南方日报出版社,2011年3月版

[4]http://baike.baidu./view/3056.

[5]郭海霞.新型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特点和模型分析.现代情报,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