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师德建设工作问题

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168 浏览:82345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087-01

在当代师德建设的研究中,人们已突出"人"的情感因素,强调社会环境对师德建设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强调教师的个人教育实践对师德建设发展的作用.

重视实践,提高师德,乃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中人民教师应有之义.强调这点,乃是由于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正之风,其主要的是如同志所说的三种:一是"金钱第一",二是"享乐主义",三是"极端个人主义".这三方面倾向其内因在于我国还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尚有大量的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土壤存在着,其外因乃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西方欧美的资产阶级思想渗入我国,在市场经济冲击下使不少人深受其害.而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也没有例外,或多或少会染上一些.

通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实践,不断地建设师德,提高师德,不仅是教育工作的根本需要,更是祖国、民族及新时代、新世纪对我们提出的重大期望,我们决不能有负于建设师德.因此从研究这一点中,我们可以从四方面阐述清楚,使师德建设工作不断地深化、加强.

1以身作则,教化之本

宋代苏洵在其《议德》一文中认为:"教化之本,在于学校."那么,学校是教师的集合体,学校是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化的.因此,只有"以身作则",才能"身正影不歪",才能让学生"学有表率".

教师的个人教育实践是学校教育的始终.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最易感染学生."育人无小事",学生的品德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他们在学校里仿效的对象主要是教师.中学生处在未成年阶段,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甚至是导向作用.学生都认为老师是可亲、可敬、可爱的人,容易把老师作为他们的榜样.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身教效果常优于空洞的说教.教育家孔子毕生从事教育工作,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时时以不能进德、修业、迁善、改过为忧,一切行为都向学生公开,对学生竭诚教诲和帮助,是学生学习中的楷模,这便是良好的师德.


如果不具备这一大前提,一切教育家皆是空谈.教师也只有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注意这些,不断地充实德行,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胸怀大志,笃爱学子

我们的教育工作是为国育才的大业.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前途,时代的前进,人类的开拓,全都取决于学校教育的成果,因此,教师应当胸怀大志,笃爱自己的子弟,视生如子,育生成才.

教师的爱是大公无私的,是挚诚宽厚的,教师把自己的才华知识无条件、无保留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可谓是人类中最伟大的至爱.因此必须通过教育实践,不断地发扬、扶植,使之光大.

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关心、理解、尊重和信任的感情,是教师所具有的独特之情.《三字经》上说:"教不严,师之惰",教师在教育中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善于宽容学生.宽容是师爱的一项品质.由于青少年涉世不深和思想修养差,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对犯错误的学生,有的教师横加斥责,张口漫骂;有的声色俱厉,变相体罚;有的失去信心,撒手不管.这些做法都是不能宽容学生的表现,也是师德不良的反应.其结果,有的学生慑于老师严厉,检讨错误,保证不重犯,而内心不服;有的敷衍一时,过后依旧;还有个性强的学生,甚至跟老师唱对台戏.学生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教育.学生是受教育者,是在不断改正错误中成长进步的.教师应从爱护学生出发,对他们存在的错误应予以谅解,然后设法诱导,使之感化.如一味训斥,不仅容易滋生逆反心理,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形成师生间毫无感情,相互关系如同水火,一旦如此,教师岂不是束手无策,劳而无功了吗?

有人说过:"世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的客观含义就是说,任何有思想、有感情的学生都是能够教育好的,但是,如果当教师的丧失爱生之心,那就什么事情也办不成了.只要我们在工作中把自己的感情毫无保留地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尤其是差生,更是要用热烈的爱去温暖他们的心,用爱的春风吹动他们积极上进,长歪的小树同样可以成才.

3终身教育,不断学习

每一个教师,决不能满足于自己所有的学业,因为,事物是不断地变化发展的,杂是没有边涯的.所谓"学无止境"即是此意.同时我们的教育传统美德中,也有"教学相长"之语,《学记》中明确无误地指明:"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

由此可知:"终身教育,不断学习"是师德建设的又一个大问题,只不过这些"学习"是在教育实践中进行罢了.

教师在文化知识水平上,决不能误人子弟,误人子弟者根本无德可言.何况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足够的一桶水.当今的要求是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一桶不断更新的水.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即在专业上要达到精而深,对自己应有的知识尽可能达到广而博,不仅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必须有深入透彻的了解,并能掌握现代化的科学知识.不但通晓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全部知识,而且还应熟知本学科现代较复杂的问题.

一般说来,教师的知识水平与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威信和教学活动的成败.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如果教师在工作上、知识上和成就上有辉煌卓越的表现时,那你自然就会看到所有的学生都会倾向你这一方面了.相反,如果你表现出无能和平庸,那么不管你如何温存、耐心、善良、殷勤,如何关心体贴学生,仍然不会博得学生真正的尊敬."因此教师也必须在学业方面给学生做出榜样,形成良好的师德.

4加强修养,努力完善

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除了具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以身作则的品行,不断学习的进取精神外,在思想意识上也要加强修养,努力使之完善.

周恩来同志的一句名言是:"活到老,学到老".他所说的"学",不单指"学问",而是包含了"道德".

教师的道德修养主要体现在"热爱事业"与"乐此不疲"之上.教师若把教师职业看作是"骑牛找马"的跳板戏或看作是副业,甚至以副业代替正业,就根本无师德可言,更谈不上师德修养;若把教师只看作谋生的职业,师德就只能停留在"为活而教"的层次,如把教书育人看作是奋斗的事业,师德就会上升到"为国尽责"的境界.人民教师是学生的表率,肩负着传播马列主义之道,授文化科学之业,解思想认识之感,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历史任务.缺乏品学兼优的教师,很难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同时教师也应认识到自己的尊严,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在教育中不可"秀手旁观",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参与教育活动.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和当代教育家、特级教师为榜样,学习他们为教育科学的发展而求索拼搏;为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而呕心沥血;为培养四化建设人才而废寝忘食,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而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