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

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046 浏览:116761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对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SAS)、抑郁(SDS)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舒适度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舒适感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 键 词:消化道出血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243-02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内科中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多发性疾病,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多样,出血部位也会因基础疾病的不同而相异,对临床定位具有一定的难度,且该病具有起病急、病程发展快的特点,病情多较凶险,尤其大出血,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在临床上应当引起重视与关注[1].本文作者对我院部分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比观察其临床效果,以作参考依据,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60例,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21~83岁,平均年龄39.67±8.92岁;对照组患者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23~85岁,平均年龄40.12±9.24岁.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和年龄结构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病例经临床检查均有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临床症状,且大便隐血呈阳性,确诊为消化道出血.所有患者在本次实验前均对实验有充分的了解,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实验,符合医学学要求.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内科常规护理,做好基础护理,遵医嘱使用相关药物进行治疗,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治疗期间及治疗后注意事项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

加强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疾病的发生原因、治疗中及治疗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应处理措施、治疗后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使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及治疗情况,消除顾虑,平复情绪,提高其依从性;并根据患者的心理活动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加强信心.加强对患者的饮食、生活指导,调整患者饮食结构,指导其进食清淡、温凉及流质的饮食,中和胃酸,减少胃蠕动,促进溃疡的愈合;在出院后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忌辛辣刺激食物,提倡少量多餐,多饮水等;并注意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饮酒吸烟等.可加强对患者的基本护理,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并可使用温水进行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2].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及舒适度、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其中焦虑、抑郁情况使用临床自评量表SAS/SDS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

1.4数据处理.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17.0版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水准为0.05,可信区间95%,P<0.05为样本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的常见多发性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与死亡率,随着近年来我国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该病的发病率仍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该病起病急、发展快、病情凶险,对患者的影响较大,而患者常因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好心理准备,又常被病情表现、发展所惊扰,在临床上大部分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及紧张、敏感、焦躁的心理,会导致患者对医护工作依从性的降低,进而影响对患者救治工作的展开,容易因延误病情而造成不良预后[3].因此对患者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以缓解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减轻心理负担,以平稳的心态积极配合医护工作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由本文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焦虑(SAS)、抑郁(SDS)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舒适度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对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舒适感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