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临床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

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530 浏览:59962

[摘 要]针对中医内科学临床人才培养目前存在着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中临床实践安排不足等现状,提出要采取教学内容的深化,以中医优势疾病为指导重点讲授;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穿插中医经典教育,增加课程讲授过程当中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引入,结合图表说明,使中医知识系统简明化,便于学习记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合理安排,在临床见习过程中把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以便于更深刻的理解所学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指明方向,也为临床实践工作奠定基础.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新型中医药人才,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

[关 键 词]中医内科学;临床人才

[中图分类号]R197.1;G6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0616(2013)18-148-03

中医内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实践中,中医内科学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阐述了内科病症的病因病机以及各病辨证论治的规律,并且以中医药为主要治疗手段[1-2].中医内科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中医特色的优势学科.所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以从事中医内科临床为主,中医内科是各级中医院病区最大、专业分化最细、诊治患者最多的学科.所以探索中医内科培养临床实用人才的途径与实践,对培养合格的中医内科临床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医事业的发展亦有重大意义.然而,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使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很高的积极性,加之没有牢固的中医临床基础知识,没有灵活的临床思维,这些在中医药院校学生就业过程中显示出了教学过程中的弊端,中医内科学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3].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我们有必要对以往的教学手段以及方法进行相应的改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作为一种工具而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科学的教学方

法可以对学生的记忆力、判断力以及观察力等进行充分的诱导和启发.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实践,不断尝试,找寻高效可行的学习方法,培养具有开拓思维、革新精神的现代化人才.

1临床人才的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医院校所毕业的学生存在着动手能力差,缺乏辨证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着理论与临床实践脱节,“高分低能”的现象,严重影响中医临床人才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方法单一

长期以来,中医内科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的灌输教学方法[4],形式单一.一根粉笔、一本教材这样简单的教学方法仅仅通过一块黑板向学生面对面的传授知识,课堂学习没有新意,理论与实际脱节,学生在课堂上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以应付考试为学习目的,理论知识不扎实,临床思维能力较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从而使学生对中医内科的学习缺乏信心,影响了学习成绩,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1.2教学过程临床实践安排不足

临床见习和实习阶段也是中医内科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教学过程,也是帮助学生提高临床技能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由于课间的见习时间较少,部分学生缺乏与患者沟通的心理准备,与患者交往中自信心不足、紧张等,在医患沟通技巧上缺乏应对策略,常被患者不信任,不理解.

2对策

通过分析中医内科临床实用人才培养现状[5],我们认识到应该从两方面着手.(1)改变《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方法;(2)改变后期临床实习模式,即中医内科以培养临床实用人才为目的,以课堂教学和后期临床教学两方面为研究内容,改变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落后、学生缺乏临床实践,临床实践过程缺少严格的考评,实习效果差等现象,最终提高中医内科临床人才培养的效果.具体措施着重于以下几点.

2.1改变授课模式,优化教学方法

中医内科学是基础课与临床课之间的桥梁课程,是临床各科的基础课,中医内科学传统的“铅笔—黑板—教材”的授课方式[6],难以让学生对课程学习产生兴趣和自我学习的意识,我们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法、PBL教学法等,借助声音、视频、文章等多媒体技术和分组讨论等学习模式,使课堂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变枯燥为生动,课堂积极发言,课后认真查阅资料,提出解决方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又在互动学习中分享了大家的学习信息和研究结果,并有了新的灵感和提高,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改变课程教学一言堂、以主导代替主体的做法,努力激发他们探求奥秘的好奇心以及追求真理的热情,引导他们理性和自主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体现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2.1.1着重中医优势病种,以图表代替通篇文字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其自身的优势.对于某些疾病,现代医药治疗有确切显著的疗效,而中医药在此过程中起到减轻病患痛苦,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对于一些现代医药没有太多办法的一些疾病,中医药运用整体观念调理治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对于中医优势病种例如心悸、黄疸、不寐等课程要重点讲授,辨证分型要透彻,联系实际要紧密,为日后临床工作奠定基础.同时,在教授的过程中要避免通篇文字,文字太多易使学生思维紊乱,缺乏学习兴趣.可以采用图表方式列出知识大纲[7],以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2.1.2穿插经典,总结规律中医内科学以整体观念为根本,辨证论治为重点,理、法、方、药自成一体.中医内科学教学受传统观念思维模式影响较重,对其指导作用较强.《内经》、《伤寒》、《温病》以及金元四大家等的经典理论对于中医内科学都有很重要的影响以及指导作用[8].使我们对于经典理论能够有更透彻的认识,辩证用药更加准确,提高临床辨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经典,讲诉典故,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热情,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在经典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我们可以总结相关规律,把冗余难记的中医内科理论条理化,简明化,便于记忆和理解,使学生可以灵活地运用于临床时间内,不至于出现遇到患者无从下手的情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将相似以及相近的知识相互联系,以增加联想记忆的效果,并且引导学生总结规律.2.1.3互动学习,调动兴趣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接触患者以及临床实践较少,所以在中医内科学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没有方向,找不准重点,不知该如何学习,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提问的方式等互动式学习法,吸引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动力,引起重视[9].例如,课前问题:通过课前几分钟以提问的形式对上次教授的课程进行简单的回顾,是学生对学习的重点内容更加熟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课后问题:在每次教授课程完毕以后,留流出几分钟时间,学生可以就讲课内容提出问题,不仅增强学生自我思考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兴趣,也使教师在此过程中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点,以便在今后的教学当中对于这些问题重点讲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互动提问方式,不仅加强了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同时,在师生互动中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全神贯注地学习,提高学习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