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观为指导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213 浏览:133275

摘 要:针对当前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理念,正确处理好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构建有利于提高医学院人文素质的体系.

关 键 词:科学发展观 医学生 人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5-149-02

“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上的体现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即培养兼有科学与人文素质的人.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将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等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使学生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人.

1.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是医学生和谐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队伍的前提,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有力保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中指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现代医学模式已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敬业精神和行为成为医疗实践的核心.只有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开展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才能实现医学专业与人文学科的完美结合,培养出一大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型医生.

2. 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2.1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状况,比过去有了很大进步.比如许多医学院校成立了人文社科院系,设置了人文社科类专业,开设了大量的必修和选修课程,且相关的课题立项数量越来越多,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医学院校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所面临问题却不少.一是学校重视不够、师资有限且积极性不高.由于长期以来医学院校专业化办学理念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存在“以专业为中心”的倾向.人文素质课程大部分是选修课,人文类师资较弱缺乏归宿感和认同感,积极性不高.二是专业素质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发挥较差甚至对立.专业教师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功能不是非常重视,存在“讲好知识点就好了”的想法,甚至认为人文类课程是“搞虚的、唯心主义”.医学院校开设的文史类人文素质选修课成为调剂课程.三是人文素质课程体系缺乏有效整合.目前,医学院校基本上都开设了人文素质方面的选修、必修课程.但开课缺乏系统性,往往是重数量轻质量,甚至同质课程重复开设,人文素质课程体系缺乏有效整合.

2.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坚持三种理念

2.2.1 树立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高等医学教育的科学发展观,首先是“以人为本”,这要求医学教育要高屋建瓴,以培养“完整人”的理念来构建一系列的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具体表现为以生为本,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强调以教师为本,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激发和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医学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就是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即“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发展”,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2.2 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当前,终身学习已经成为社会和个人的必然选择.正是在学习社会中,无处不在的教育促进了人的全面的、全方位的发展.终身学习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但并不是为了简单地应对社会的要求,根本是基于生命完善的需要.爱丁堡公报指出:“21世纪的医师,应是优秀的卫生管理人才,患者的代言人,出色的交际家,有创见的思想家,信息专家,掌握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知识的专业医师和努力终身学习的学习者.”医学本身具有终身学习的特性.在医学从单一学科向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方向发展的大背景下,要求每一位医学工作者不断地补充和更新知识,使其知识结构适应工作需求.医学工作过程本身又是在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新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终生性教育.教师与学生共同的目标就是要增强自身素质、塑造自身健康的人格,努力做到“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发展”.

2.2.3 树立快乐学习的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观.从马克思关于人的问题看,人的发展只有完全脱离人的发展历史阶段第一、二阶段的对人的依赖和对物的依赖,才能进入第三阶段即马克思《宣言》中指出的:“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本主义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思想家罗素也曾说:人生存的终极价值追求是获得幸福和快乐.医学的本质应该是使病人减轻痛苦、增加快乐.因此,医学教育过程本身要树立快乐学习理念,运用快乐学习法,对于现在医学生感觉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人文课程(比如大学语文、美学、美术欣赏、音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西方哲学等)的学习效果改善是非常有必要的.


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处理好两对关系

3.1 处理好人文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

冯友兰先生认为,高等学校“有两个问题必须分别清楚.一个是关于一个人的学问和修养的问题,一个是关于一个人的工作岗位和职业的问题,不可把这两个问题混淆起来.”又说:“我们培养学生一方面要照顾到他的学问和修养,一方面又要照顾他将来的职业和工作岗位.”这里就产生了两类课程“使人成为人的”人文课程和“使人成为某一种人的”专业课程.两类课程构成了大学课程体系的整体,缺一不可.但其性质和功能并不一样.“使人成为某一种人”课程的功能是使人成为社会需要的“某――种”,即某一种专门人才.“使人成为人”课程的功能是使人成为现代社会“合格的人”,即“成为人”.大学的两类课程都是重要的,但是,相比较而言“使人成为人”的课程是更为重要、更为根本的.如果一名大学生在毕业时不能成为现代社会的“合格的人”,即“成为人”,他怎么能够成为现代社会合格的“某一种人”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尖锐指出:“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因此,将专业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从两者对立态势中摆脱出来,鼓励文理交叉渗透,培养“宽口径、复合型”人才,是当今医学教育的客观要求.

3.2 处理好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人文素质教育侧重人文知识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则侧重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而且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强调意识形态.但人文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统一性,主要体现在目标一致性、内容的融合性、方法的互借性、功能的相通性上.二者的目标都是帮助受教育者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二者都要求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二者都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人文素质教育的功能在于完善知识结构、提升品位和增强人性修养,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集中体现在启迪思想、转化意识、塑造人格和指导行为,二者根本意义上是相通的.因此,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相互等同也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

4.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人文素质教育中构建三套体系

4.1 建构多层次相互融合的人文素质课程体系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根据医学教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建立多层次相互融合的课程体系.一是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建立显形课程(囊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人文课程和文献检索、应用写作、社交礼仪、演讲与口才等人文技能课程)与隐性课程(主要包括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活动)相互促进和补充的体系,同时突出医学人文交叉课程如医学心理学、医学学、医学法学、医学史、医学哲学等核心课程的重要作用.二是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实行分层次教学.第一层次:通识教育.面向在校全体学生,并在专业教育过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第二层次:专业选修.面向不同专业的学生:第三层次:辅修、双选、修双学位班.主要面向部分优秀学生.这三者在具体要求上有层次差别,体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原则,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4.2 搭建全方位彼此促进的人文素质实施体系

以课程体系建设为轴心,校园文化建设、教育评估体系为支撑,形成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宣传、后勤怎么写作等职能部门相互协调、通力合作,教师、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员等全员参与的多方位、多层次的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的人文素质教育实践网络.

应成立研究和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专门机构,一方面协调各部门和院(系),形成“三管齐下”,齐抓共管的局面.另一方面,负责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和研究,重点抓好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践方案的制定,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教育管理部门要把人文素质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系统工程中综合考虑,为人文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校团委、学工处等部门负责隐性课程模块中活动课程子模块的组织与实践,引导、指导、支持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宣传部门则从校园文化子模块入手,通过各种宣传活动、人文环境的营造等为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舆论支持,提供文化载体.后勤怎么写作部门负责基础文化设施建设,为各种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物质上的保障与支持.

4.3 完善利于培养良好医德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

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对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也有重要作用.我们必须坚持课内不足课外补、课内课外互相促进的原则,把第二课堂活动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充分利用双休日大力开展人文科学方面的培训,从而引发学生对人生、社会的思考.还可有计划的聘请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到校讲学,不断提高校园文化的质量和档次.另外,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营造文化氛围中的作用.学校的学生社团都是学生按兴趣组织起来的.通过学生社团开展文化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人文气息的熏陶,这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加强是一种有益的推动.

刘德培院士曾经提出:“人文精神是医学的核心,医学的使命就是对人从生到死的全过程的关爱和珍重.”人文教育与医学教育整合是医学教育自身发展与完善的需要.正像希波克拉底所说:“知道患者是什么样的人,比知道他患有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医生所要面对的是有生命、有心理、有情感的人,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生不仅要治疗人类的各种疾病,还要关注人类的精神健康,减轻人类的心灵痛苦.由此可以说人文教育在医学人才培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