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同一性

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858 浏览:158872

摘 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包含有建立科学、先进、高效政治体制的内容和要求,与政治体制改革具有同一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制度创新,本质上亦是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关 键 词 :执政能力;政治体制;改革;同一性

中图分类号:D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5)07―0027―0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深入研究了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要求全党紧密结合党的执政实践和执政能力建设实践,深入开展执政理论研究.现就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同一性问题作粗浅探讨.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综合素质与建立科学、先进、高效政治体制的同一

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对执政能力作了一个科学的界定,揭示和概括了其内涵.党的执政能力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党的层面或制度层面、客观层面,即党的整体层面,亦即党自身在其世界观、价值观、执政理念、执政思维支配下,制定宪法、法律、法规和各种政策、规定、规则、办法等,从而设定出自己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支配方式、运行方式,设定出执政体制、执政机制、决策机制、执法机制、监督机制以及干部任免制度和机制等,从而使自己的执政法制化、制度化、程序化和秩序化,对国家、党、社会实施全面控制.执政党的执政效能如何,这一层面的因素是前提,因为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体制、机制属于政治上层建筑范畴,政治上层建筑是国家对社会的统治、执政的核心,是解决由谁执政、怎样执政这一根本问题的.制度、体制、机制设计既依赖于社会的生产方式,同时又对社会和生产力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也是判定执政集团先进性的重要与主要标准,因此,执政体制、机制带有根本性,所有革命,很多改革、改良都是冲这一块来的.所以,解决制度、体制、机制问题是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的长远之策、治本之策.执政能力的第二层面是人的层面,即党的个体层面、主观层面,指我党的各级党委和几百万大大小小的官吏.科学发展观的“人本”观念告诉我们,首先,制度是人定的也是为人而定的;其次,任何好的制度、体制、机制,乃至于具体的计划、方案、工作都是靠人来执行、组织、实施、推动的.平常人们都说: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不能见物不见人,制度并不万能.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有时大得很,好制度下能做出坏事、恶事,坏制度下也能干出好事、善事.所以,制度与人的关系以及两者的配置、结合后产生的结果都是辩证的.同志提出的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其要求和强调的就是科学先进的制度与优秀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完美结合.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政治体制的改革完善与建立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同一,是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综合素质与建立科学、先进、高效政治体制的同一,是主客观两方面的同一,是整体与个体的同一.它们是一对辩证统一的有机体,不可分割和不可偏废,不可注重一个方面而忽略另一个方面.

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制度创新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本质、内容上的同一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的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要求,是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的重要手段和措施.目前党内存在的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不适应新任务的需要,一个是不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所谓“不适应”正如《决定》所提出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既有思想观念和执政理念的不适应,也有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不适应,还有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不适应.从中可以看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包含有改革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问题,由此可以消除造成“不适应”的体制、机制弊端,消除影响执政效能最大最好发挥的制度和体制性障碍,消除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不适应的、不符合“与时俱进”要求的、束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陈旧的、保守的一切制度和非制度桎梏.而这正是大家所热切期盼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只不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涵和包容性更大,既强调了“人化”的因素又强调了“物化”了的制度、体制、机制因素,并以近几年来党一直倡导的、更为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所肯定和要求的“制度创新”涵盖包容了政治体制改革.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制度创新与政治体制改革,二者在本质上、内容上并无二致,应该是同一的,只不过制度创新的提法和实际推进更具全面性、科学性和策略性,反映了我们党在政治和理论上的成熟,反映了党在推进改革的宏观把握和工作布局上的高超政治艺术.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与贯彻政治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方针的同一

加强党的建设是每个政党永恒的课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又是每个执政党永恒的课题.巩固执政地位是执政党加强党的建设和提高执政能力的主要目的,是执政党的政治诉求和政治利益之所在.政治体制改革既是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要求,也是执政党能够提高执政能力、发挥最大执政效能、进而能巩固自己执政地位的必要政治保证、政治策略和政治手段.所以,党的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执政党主导下的政治体制改革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着天然和必然的联系,之间充满着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如何既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考验着党的政治智慧,尤其是策略选择和把握至关重要,策略关系到党的生命.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对政治文明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和安排,从近年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实际进程不难看出,我们党不愧是一个历经各种风险和考验的思想理论成熟、充满政治智慧和十分理性自觉的党,始终强调和贯彻积极稳妥的方针并且十分正确地把握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路和策略:(1)将政治体制改革纳入到党的建设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之中,明确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政治文明建设、政治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等都在党的领导下稳步推进;(2)提出以发展党内来推动人民,并明确发展党内,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强调党的组织原则,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维护权威,严肃党的纪律,保证政令畅通;(3)提出以制度建设、制度创新来改革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决策机制、执政机制、监督机制、任免机制等,既实际推进了政治体制改革又巧妙地规避了政治风险;(4)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和中国人民自己已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巩固和发展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对于外国政体和执政方式、方法,同志强调:“对世界上其他政党执政的一些做法和措施,我们不能照抄照搬,但对它们在治国理政方面的有益做法,我们要研究和借鉴,以开阔眼界,打开思路,更好地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规律.”这就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政治保证,从而保证政治体制改革的健康有序发展,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四、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在根本目的上的同一

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应该是使在党领导下的政治体制和工作机制更科学、更先进、更合理,更具适应性、现代性、性,能够与时俱进,跟上世界潮流,反映时代要求,做到“三个代表”,能使党“科学执政、执政、依法执政”,使党的执政永具合法性、先进性、科学性,使党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始终能执好政、掌好权,从而能达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即完成党自己光荣、神圣、伟大的历史使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及根本目的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作了充分阐述和规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要“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才能保证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核心”,才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由此看出和不难理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在目的上应该是高度一致和同一的,都是为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离开这个根本目的的政治体制改革不是改革而是改向.

总之,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来规范:准进政治体制改革,可以更好地保证政治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以保证党始终主导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规定其内容,控制其力度、步骤,使得政治体制改革能一以贯之地以贯彻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执政体制和工作机制为根本宗旨,始终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根本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耕夫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