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罗制”与管理:一种实证主义路径

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965 浏览:19325

摘 要:时代哲学是管理创新的思想根源,“泰罗制”源自实证主义思潮的牵引.管理创新的科学性在于实证,个案却难以证明管理思想的真理所在,泰罗加上“效率至上”,使管理新思维有了实证的标准.“工时研究”、“挑选第一流工人”、“劳资互惠”均来自机械论和还原论的推演.

关 键 词 :“泰罗制”;实证主义;效率至上;还原论;机械论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3-0245-02

忽视时代哲学的引导,只注重现实化管理,驰骛于跟随式模型,结果管理创新的思想总是落后于实践.“泰罗制”方法实质上是一种19世纪的哲学方法论,这种方法论把哲学思维贯穿于管理创新的路径,使时代精神内化为管理的精髓.剖析“泰罗制”哲学方法论,从中可获得创新启迪.

一、实证主义思潮对管理创新的发轫

可以说,19世纪末的实证主义思潮牵引着管理创新.19世纪末人们普遍认为,理论只有被实证,才能被认为是科学的.泰罗认为,他创立的管理理论能被实证,因而可以叫做“科学管理原理”.

“科学管理并不是什么大发明,也不是发现了什么惊天惊人的事.科学管理是过去曾存在的诸要素的结合,即把老的知识收集起来,加以分析、组合并归类成规律和条例,于是构成一种科学.”[1]

不难看出,泰罗在管理理论所讲的“分析”、“组合”、归纳就是当时流行的实证方法.在《工厂管理》一文中,泰罗的“工时研究”、“动作研究”、“分配研究”都建立在分析、归纳的方法之上,这些实证方法是泰罗建构管理理论的方法论基础.

设定管理中有科学,应该有一种方法去证明.管理的实证方法往往都局限在个案,这样,实证方法与个案就存在矛盾.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只有在实证方法上加一个标准,才能证明管理理论的科学性.泰罗提出了“效率标准”.“效率标准”为他的“科学管理原理”找到了实证坐标,突破了具体管理实践个案的局限性;只要在实践中被实证为效率最优,那么管理理论就是科学的.

二、实证的坐标:效率至上

泰罗在担任工长期间,其工厂已经实行了计件工资.照理,工人多劳多得,积极性很高,但工人并没有发挥出最大潜能,“磨洋工”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泰罗认为“这是品德败坏的表现”,“这种罪恶比机器或工人仅仅闲置不用更为可恨.”[2]泰罗说这话不是在责备懒惰的劳工,而是痛心旧式管理体制.

泰罗把影响效率的磨洋工分为“有意磨洋工”和“本性磨洋工”.“本性磨洋工”来自于人懒惰,“人的天性使然,都想轻松随便”[3] ,“有意磨洋工”是管理不科学所致,工人觉得多干没有意思.

有意磨洋工的第一个原因是工人们有同情心,速度快的人不愿意更快地干活,他们要保护速度慢者.泰罗提出用“挑选第一流工人”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挑选来淘汰弱者,让速度快的工人没有同情的对象.泰罗这样做是因为,“现代科学管理中最突出的独一无二的要素看来是任务观念.” [1] 效率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

磨洋工的第二个原因是业主的不合理经济管理体制,即劳动总额理论.总额是厂主规定工人必须要完成的,但是,在计件工资下即使有超额,厂主不会在总体上给工人增加工资,或者所加的工资与工人付出的劳动不成比例.泰罗认为,企业主还不懂得工厂管理与红利分配之间的关系[1].

泰罗把经济管理问题聚焦在分配管理上,认为只要给工人恰当的好处,定能有高效率.高效率一方面来自于机械生产流程的使用,更重要的是产生第一流的工人去和流程保持一致.为了刺激工人去争当第一流的工人,就得解决报酬问题.解决报酬问题的方法是高产出、高工资;而不是根据生产量的增加来降低计件工资的比率[1].这样,效率至上的坐标体系包含了四个方面的要素:工时、动作、劳资的利润分配、挑选第一流工人.只要是有利于效率的提高,管理方法就是科学的.

三、实证的方法:效仿机械论与还原论

19世纪末,工程力学是科学的典范,因为这门学科已经不再是单靠经验和猜测,而是提出了可以实证的普遍原理.工程力学的原理在许多学科得到推广,一时成为人们探究世界的世界观,在哲学史上被称为机械决定论.①

《工厂管理》一文便可见“科学管理原理”与机械决定论之间的关系:现代工程学大概可以称之为一门精密的科学,它已经牢固地建立在原理的基础之上.管理这门学问也应该更注重技术的性质,使得管理技术标准化[1].新式管理制度要有致密的工时研究和精心的计划[1].

19世纪末,人们并不是把管理理论看做是科学,要使一本管理著作为广大管理者所接受,还需要特殊人群的支持.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的支撑点是工程力学,只要取得工程力学界权威人士对这本书的认可,说服力就大大加强.于是,泰罗于1910年1月最先向美国机械师协会敬献其手稿“科学管理原理”[1].

工程力学提倡对力进行分解和还原,再计算总体合力,把这个理论扩大和普及就成了哲学上讲的还原论.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渗透着还原论的精神实质,原理的四个方面都体现了还原论的精髓.

“第一,对工人的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替代老的产品经验的办法.第二,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教育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而在过去,则是由工人任意挑选自己的工作,并根据各自的可能进行自我培训.第三,与工人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第四,资方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均分的,资方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那部分工作承揽下来;而在过去,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职责都推到工人们身上.” [1]

“动作研究”是对流程的还原;“科学挑选工人”是对个体能力的还原;“协作”是对总体力的还原;“劳资分工”是对职责的还原.工人的技能,个体适合干什么工作,甚至分配都可以用还原法来研究.“上述的一切,都意味着对每个工人进行个别研究和区别对待,而在过去确实把他们圈在大集体里进行处理的.”[1]


泰罗仿效机械论和还原论有其社会历史根源.早期工业化的时代,需要管理帮助资本主义经济健康、快速地运作,而管理学的理论还未成熟,只能师从其他学科.由于物理学的成功和影响,管理学深受其方法论的影响.物理学的方法以分解、还原为基本的方法,泰罗仿效了这一方法,把管理中的人、物、流程等看成是可以分解和还原的.科学技术的探索方式往往移植为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科学管理原理》就是管理学移植自然科学方法的代表作.

四、“泰罗制”方法的局限与反思

与泰罗同时代的管理大师戴乐尔曾把只适合于工厂主管理的方法叫做“工厂学理管理法”. 戴乐尔认为,“学理管理法之根源是雇主与雇工均获最大之利益”.“学理管理法之要诀:各工人均按时施教使之相互友善.不令领工者驱之太甚,亦勿任工人自由无度.故密切管理之人及共同组织,实为学理管理法之重要原素.”[4]显然,“学理管理法”局限在工厂内部.

美国管理学家斯图尔特·克雷纳在《管理百年——20世纪管理思想与实践的批判性回顾》中,就尖锐批判过科学管理思想,称“泰罗思想的第一个负面影响是,它把效率置于道德之上”[5].我们要因地因时应用它.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