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文化其哲学》看东西文化融合

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305 浏览:144313

摘 要:梁漱溟先生的演讲录《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出版于1921年,不久,在第三版自序与第八版自序中曾特致声明,声明其中有些不到的见解,而后来别有新悟.暂且先不去看他所自悔的见解,而这本书确实有很多醒人的观点在里面.这本书讨论了一个热点问题,东西文化是否能够融合?而对于现在的社会来看,东西融合也是一种必然趋势了.

关 键 词 :梁漱溟;东西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1-0149-02

梁漱溟,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现代新儒学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1921年他的代表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问世,影响巨大.他在这本中发表了自己对于中西文化融合论的看法,对现代人看待中西文化融合现象起到了指引和借鉴作用.


一、梁漱溟与《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梁漱溟先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正是在当时西方文化不断进入中国,而中国文化却“无力对抗”的背景下完成的.从《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可以发现,梁漱溟先生有三个醒人的观点.第一,梁漱溟先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尤其是孔家文化的眷恋之情.第二,梁漱溟先生将世界文化分成了三大类:积极进取为特点的西方文化、持中调和为特点的中国文化、消极退后为特点的印度文化.第三,将振兴世界文化的任务落在了中国的头上.这三种观点在学术界也引起了格外的注意.“梁漱溟先生所著《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谓西方文化的特征为‘向前进取’、印度的为‘向后倒退’,中国的为‘调和持中’(大意,非直录原文).泛泛地讲,当然可以备一说,但严格地讲起来,横说吧,每一种里都可能包含此三者的成分;竖说吧,每一种都可能经过此三者所经历的阶段”[1].还有学者认为“梁漱溟的三大路向说就其根本而言是为了维护中国的传统文化”[2].对于梁漱溟先生提出来的世界文化三大路向说这一观点上,虽然还存在批判,这种批判也影响到了“世界文化三路向说”是否能够成立,但梁漱溟先生的这种文化思维是不能因其论断能否成立而被忽视的.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这样说道:“我想但使中国民族不至绝亡他一定会对于这新化、故化有一番解决,有一番成就.又恰好这东方化的中坚,孔化是本地出产,佛化是为他独得.倘然东方化不值一钱固不必论,万一有些参酌之处,那材料不于中国而谁求”[3]237.并且这种文化的复兴,是人生态度的复兴.梁漱溟先生对于中国古代的文化,尤其是孔家文化,尤为重视,他在书中也用了大量的笔墨讲道孔家文化,认为孔家文化是要批判性地拿到现实生活中运用的.梁漱溟对孔家文化有着难解情节,认为孔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其实梁漱溟先生还是一个未脱离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束缚的人,他并不认为西方文化是优越于中国、印度文化的,只是中国、印度文化成熟过早,不切事宜罢了.西方人所走的第一条路向迟早是要走到尽头,要转向第二条路向,第二条路向也迟早走不通,就要走上第三条路向,他认为印度文化才是最最高级.他的这种观点本身自相矛盾.他在书中前半部分将世界文化分成三大类,后半部分又将这三大类说成是三种阶段.就看他说第一路向走不通将最终走向第三阶段来看,这就属于了世界文化三阶段范畴中,就与他所说中国与西方文化是两条平行线,不可能有交点相背离了.仔细阅读《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会发现,书中前部分理论与结尾的结论互相矛盾.但梁漱溟在完成《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时也只有二十几岁,个人阅历不够多,处于时代的局限性中,能写出这样的著作实属难能可贵.正如他在第八版自序中也说道自己观点存在不足的地方:“这本书中关于东西文化的核论与推测尤其不可毁灭之点,纵有许多错误、偏颇、缺失、而大端已立,后人可资以作进一步的研究”[3]6.《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的出版,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有着深远影响,他的独到之处并不是有着怎样的文化观点,而是他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在史学界,并非非要把一个人的论断说出个对错,而是要看这种论断能否走得更远,走不远就加以改之,走得远就继续下去.

二、从《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看东西方文化究竟可不可以融合

秉受东方化的民族不仅仅只有中国,日本、印度、安南、朝鲜、缅甸也属其中.但日本早早就接受了西方化,一个东方的民族,在东方的土壤里,却采用着西方化,二化并用,不仅没发现有何冲突,反而用得其乐融融,是天资尚浅还是东西二文化都没有完全领会得到呢?印度、安南、朝鲜、缅甸,还没来得及采用西方化就被西方给占领了,可以说是在强迫之下采用了西方化.所以说东西融合主要指的就是中国与西方的融合了.中国,唯一东方化的发源地,在这里也充满了西方化,对于吸收西方化可以说是有一个过程.起初,我们照搬西洋的科技,不仅没有成功,反而搅乱了东方原有的文化步骤.之后,大家有了更进一步的觉悟,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但是这种改革,也没有将西方的政治制度安设在中国.最后,大家更有了进一步的觉悟,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无尽的学习,不禁的反问,西方文化究竟哪里优于东方呢?西方文化有哪些特点呢?

早稻田哲学教授金子马治的演讲《东西文明之比较》中有扼要的一句答案:“西洋文明是势能之文明”.民国八年杜威先生的演说也只说西方人是征服自然,东方人是与自然融洽,此即两文化不同之所在.日本人助译的美国人闹克斯的书,他那里边所谈论的西洋人的文明精神,一个是科学,一个是自由.李大钊指出,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梁漱溟先生认为西方化有两样特长,一个是科学的方法,一个是人的个性伸展,社会性发达,即自由.既然是西方文化的特点,也就是中国文化所不具备的特点.举几个例子来看看中西方文化有何不同.中西方的科学精神是有着怎样不同的体现呢?在医学上来讲,西医是老老实实的指那一件东西,说血就是指人的血液,说气就是指人的呼吸,而中医却不然,说肝经有病了,也非真是肝病,是指一种现象为肝病耳.对于风雨雷电这些自然现象上,西方是会用科学去解释,而中国呢,看到这种现象时,就会想到“雷公”、“电母”,上帝的思想反而在中国了.再看中西方的自由精神是有着怎样不同的体现呢?严尊卑与尚平等为中西两异的精神.中国“治人者”与“治与人者”是两个阶级,人生出来就已经分出所谓的尊卑了,并且要一直沿着这尊卑的路走下去.例如中国人除一面是皇帝的子民,一面他还是父母的儿女,他父母所属的东西,他父母怎样他,都是正常的.中国人的道德观念讲的是人对那人的私德,没有人对社会大家的关系.西方一个人是“治人者”也是“治与人者”,人生来就是平等的,没有所谓的尊卑.又如西方人成年以后有自己的意愿,不以孝养老子为事业.西方人的道德讲的是人对社会的功德,而且特别重视人对社会的关系.可见,西方与我们截然不同的就是科学与“德谟克拉西的精神”. 那是不是我们与西方文化存在不同就意味着我们落后了西方呢?是不是我们就应该与西方相融合呢?梁漱溟先生在书中所说的是,只是我们走的路向不同,即使我们走的再快,也达不到西方所有的,因为目的不同.用以上的论述也可以知道,我们中国与西方在精神与方法上都是不相同的.这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又怎样能够融合呢?我们中国人有一点享受一点,而西方人像风一样向前追求,所得虽多,但可能从未从容安逸地享受过,这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西方人无论做什么都要讲究权利义务,法律关系,而中国人不分你我界限,看不到冷漠.这正是梁漱溟先生对于中西文化能否融合的观点,他把西方人积极向前的状态视为后退的,而把印度人消极退后的状态视为前进的,只有中国人,持中、调和状态才是最完美理想的.对于一个已经理想了的文化,怎还能需要与其他文化融合呢.

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带来的现实意义以及东西方文化相融合的新内涵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出版后,在社会上的反响很大,西方人对于梁漱溟的东西文化观以及哲学思想是给予肯定的,他们认为中国学者已经对本国的文化开始思考探索了.“梁漱溟的文化哲学理论呈现出处于一个新的时代的开端和一个旧时代的结束的过渡性质.他建立了一个新的文化比较模式,打破了过去以‘体用’学说为代表的旧的‘范式’.另外,他还开创了一个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对儒学研究的新境界,将以往肤浅的比较和解释深入到本体论和人类存在意义的层次.从这一点来看,梁漱溟的一只脚已经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成为这个时代的开创者之一”[4].虽说,这本书有些观点还站不住脚,有些矛盾,但学术界依然对梁漱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且其现实意义不能被忽视.它现实意义的一方面,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永远不能被抛弃,只是要选择性的继承.另一方面,就像梁漱溟先生所说,讨论东西方文化融合问题,并不是一个遥远的问题.就拿到我们现在社会上来看,它仍然是一个热点.

用今时今日人们的眼光来看,我们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到底可不可以融合?街边大大小小的西餐厅,生活中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生活中不管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事物,只要是冠上国外进口的字样,不管是哪个国,都会被人们看作是极好不过的东西了.这种中西结合的现象已经平常得不能再平常了,在不经意的过程中,人们已经是接受了这种西方文化的介入现象.现在的中西文化融合现象到处可见,即使是文化碰撞,在碰撞当中也都会出现文化融合,最重要的就是看人们怎样去选择了,选择中国式可以,选择西式可以,选择中西结合式可以.中西文化相融合,与其用融合来形容,倒不如赋予一个新的内涵,用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来作用与社会这样形容更加贴切.但我们肯定不是克隆一个西方在中国,只是吸取西方那种社会科学与科学技术的先进经验,加以运用与改造,这当然要结合现在的国情与现实的社会.现在许多学者也都认为,我们中国是要走上既有中国传统的孔教文化,又要有西方自由科学文化的道路.中西文化融合在梁漱溟先生那个年代,会被分得很清楚,中国注重道德,西方注重个人主义,可能因二者注重不同,走不同路线,就被看作不能相互接触.而放到二十一世纪,已经是出现大规模的融合了,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也可能是物理反应,不过这些反应也司空见惯了.东西方文化融合,定是一种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