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哲学视角的道德控制方法的运用

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674 浏览:120238

摘 要:道德是人际社会价值关系的调节器,是解决人们"怎么办"的问题的重要手段,因而也是社会学和社会哲学范畴.道德发挥功能不是随意的而是有选择、可控制的.道德控制的实施必须附之以法律.

关 键 词 :社会哲学视角;道德;控制;方法;运用

当前对“以德治国”问题的讨论主要倾向有二,一是反复强调“以德治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侧重研究“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在“以德治国”问题内部,对道德的理解主要停留在学层面,大多学者往往从学视角道德,从学和法学关系视角研究德治与法治的关系.应该说这是有益的,但却是不够的."以德治国"作为一个治国方略,问题相当复杂,道德也决不仅仅是学范畴.道德是人际价值关系的调节器,是解决人们"怎么办"问题的重要手段,因而也是社会学和社会哲学范畴.本文拟从社会哲学视角对道德的社会控制方法的运用加以探讨.

在现实社会中,社会控制是一个极其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德治虽不能作为主要模式与法治相竞争,但法治从来也不可能代替道德的重要作用.相反,理想的法治必须有道德的支持.

所谓道德控制,指一定的社会组织借助于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传统习惯所产生的力量,从道德规范入手,维持社会秩序,实现社会稳定的一种社会管理活动.它是社会控制的常见形式,具有控制主体的组织性、控制手段自觉性、道德规范的认同性等社会心理特性.这些特性一方面表明,如果道德控制的失宜与失度,不但起不到应有的规范作用,反而会导致道德生活的失范.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合理而适度的道德控制尤显重要.

德治与法治同为治国方略,不可互相替代.在现实生活中,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必然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它们是可以结合而且必须结合的.道德控制也必须运用法律手段.但强调道德作用时不可极端化.泛道德主义将削弱法制的力量,其结果必然出现“人治”或“人治下法治”.强调法律至上,并非主张法律万能.历史事实说明,形而上学地片面夸大或缩小法治与德治任何一方作用都是错误的,在实践中都是有害的.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实施道德控制必须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全面、准确地认识和领会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思想,避免认识上的任何片面性.二者结合起来是完整的治国方略,而不是可以彼此分开的两个方略.二者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之不可.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把二者结合起来一齐抓,而且两手都要硬.法治起到的是外在地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不能内在地遏止和感化人们的思想动机.法治只能在“最不敢”的层次上遏止各种犯罪行为,而难以在更深的层次即“该不该”、“愿不愿”、“有没有”的原始动因上遏止犯罪心理.只有坚持法治与德治结合,标本兼治,才能有效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二,要根据时代精神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以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赋予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新的内涵.今天我们倡导的法治,是各级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要按照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法律和制度来治理国家.我们所主张的德治,也决不是西方资产阶级倡导的道德之光,而是中国社会先进文化建设的范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先进的思想文化、道德观念、理想信念.我们要结合社会现实,大力倡导大众化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使社会主义德治更加充分地表达广大民众的利益、愿望和需要,使其更活泼地流淌进社会生活的每一块土地,以帮助更多的人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在全体人民中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

第三,在实施道德控制的实践中,应自觉地把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联系起来.立法要重视法律的道义基础,司法要体现社会主义的道德要求,道德建设要把遵纪守法作为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提出,使法治和德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第四,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道德规范.紧密结合各级各类人员的社会身份和职业特征,科学地制定好人们的道德行为规范守则,并务使其落到实处.

第五,通过有效的道德教育、舆论导向、行业整顿,使建立起来的道德规范家喻户晓,形成社会风尚,把外在要求转化为人们稳定的道德良心.特别是要使道德教育的宣传生动、形象、生活化.《圣经》作为传播宗教思想的工具,流传两千多年,至今仍然使许多人崇拜到迷信的程度,这给我们的道德教育和宣传以重要的启示.我们的教育和宣传应从吸引力、感染力、凝聚力和说服力的高度设计教育的方案,采用“靠船下篙”的方法进行疏导和宣传说服,真正提高教育质量,获得良好的效果.

第六,在实施“以德治国”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的记载.只要各级领导干部不徇私枉法,不以身试法,做守法有德之人,就会使正气得到弘扬,邪恶得到遏制,在全社会形成遵纪守法积极向上的空气,真正实现法治与德治的相辅相成.

第七,要充分发挥群众在道德监督中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监督氛围,并充分利用大众传媒进行道德影响的做法.由于大众传媒具有形象、快捷、覆盖面广、暗示性强等特点,它们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一些外国学者甚至断定,大众传媒是政治社会化的非同寻常的手段.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作中特别重视大众传媒的作用,并研究出一整套有效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传播技巧.其技巧之一,就是在表面客观公正的形式下,在选题、版面安排、内容选择、报道时机上做文章,避免公众逆反心理,巧妙影响公众信念和引导社会舆论,进行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社会价值观的宣传工作.我们应该认真借鉴西方国家运用大众传媒的规律和技巧,提高我们运用大众传媒的艺术,增强德育工作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