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利益

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321 浏览:93514

自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至今,朝鲜始终是中国在东北亚与美国对峙的战略缓冲区.为此,中国对朝政策长期以来所追求的基本目标,就是维持朝鲜半岛分治的现状,以及朝鲜半岛无核化,这是中国的地缘政治利益所在.问题是,如果半岛分治的状况不能永久维持下去;如果无核化的局面被打破,引起东北亚局势的突变,如爆发战争或朝鲜弃中投美,中国在东北亚的战略利益必将受到严重影响,届时中国将如何应对?


一、中国对朝政策的内在缺陷

冷战结束后,拒绝变革的朝鲜日益成为国际弃儿.在过去二十年里,朝鲜不惜一切代价发展;近年来,又推行战争边缘政策,在周边地区不断生事.这些不但已突破了中国对朝政策的底线,更引起美日韩的强烈反弹.面对东北亚随时可能出现的重大变局,中国现行的对朝政策显然已不合时宜.

朝鲜之桀骜不驯由来已久,其乖张的国际行为背后所隐藏的战略动机并非深不可测.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的战略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朝鲜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决意开发出.这在冷战结束之初已经成为其基本国策,而非始于今日.然而,中国长期以来对朝鲜半岛局势的演变缺乏动态观察和战略眼光,对于朝鲜“拥核”已成不可逆转之势既缺乏预见,更少远虑;相反,却囿于静态思维,被动延续着以往政策的惯性.

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对朝鲜来说是一场大灾变,因为这不但意味着朝鲜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还意味着它从此只能倚赖中国来维持政权的生存.令人惊讶的是,经济上濒临破产的朝鲜在外交上表现得游刃有余,将包括中国在内的几大国玩弄于股掌之上.中国为了维持朝鲜的生存付出了巨大的经济和道义代价,然而对朝鲜的内政外交却几乎没有影响力,中国不但在朝核问题上被朝鲜牵着鼻子走,甚至对朝鲜在其他方面侵犯中国利益的行径也无可奈何.

朝鲜则坚信,中国不计代价援助自己不是出于什么高尚的国际主义动机,而是出于其自身的国家利益――中国需要朝鲜作为安全缓冲,以避免与美国迎头相撞.既然如此,朝鲜何需感激中国?事实上,朝鲜敢于肆无忌惮地要挟中国,正是看准了中国政策的软肋,“如果不援助我,不为我的核武政策和国际行为写单,一旦我垮了,你就得独自面对数十万难民和美国的压力”.中国多年来在国际社会制裁朝鲜问题上的含糊态度为此提供了最好的注脚.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核大国中国,竟然被一个经济和政治上已穷途末路的小国所挟制,这是世界外交史上的奇闻.然而,人们似乎普遍接受了这样的逻辑,即中国别无选择.其实不然.无论从历史还是战略的角度来看,中国陷入今天这种看似“别无选择”的尴尬境地既非必然,也决非没有化解之道.

二、貌合神离的中朝同盟

中国控制不住朝鲜有其历史根源,这主要与当年的失误有关.那就是,毛出于未知的原因,主动放弃了利用入朝参战控制朝鲜内政的良机.众所周知,苏联对东欧的控制是通过驻扎军队以及派遣由共产国际训练出的、效忠于莫斯科的“国际派”干部建立亲苏政权实现的,对东欧之外社会主义政权的影响则是建立在历史上对这些国家民族革命长期支持的基础上.斯大林在社会主义阵营里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正是基于上述两点.

朝鲜政权的建立是苏联而非中国赞助的结果.虽然斯大林与毛就世界革命进行了分工,但是毛不是另一个斯大林,毛既无斯大林那样的权威,更无苏联那样的国力能令朝鲜俯首帖耳.既然毛无意派遣顾问进驻朝鲜军政部门(如斯大林所建议的),或通过扶植“延安派”取代或架空金日成,那么,在中国军队撤出(1958年)后,朝鲜就完全摆脱了中国的掣肘.朝鲜出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对主权问题异常敏感,这在朝鲜战争初期就已露出端倪(如中朝指挥权之争).1960年代中苏分裂后,朝鲜游刃于两大国之间,不但巩固了国家独立,还利用两大国的竞争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中国从此无法再对朝鲜内政施加任何影响.

尽管如此,中朝之间的互不信任依然根深蒂固.1950年代末,中苏之间展开了发展模式的竞争.毛的农业社会主义模式无法构成中国的软实力,朝鲜自然不会追随中国.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中国对朝鲜在中苏之间首鼠两端相当不满;“”初期,两国一度爆发意识形态争吵,中国猛烈抨击“朝鲜修正主义”,引起朝鲜激烈反击,朝鲜甚至以铲平志愿军陵园来泄愤.不过,就总体而言,中朝同盟在共同的意识形态和安全利益的支撑下得以延续.

1970年代初,双方关系出现转折.中国基于现实主义理性调整对外政策,全面改善与美国的关系.虽然中国事先向朝鲜作出了通报,但中美接近对朝鲜的心理冲击相当巨大.在朝鲜看来,中国与朝鲜的死敌――美国修好,无异于在意识形态上自打耳光,更是对朝鲜的背叛.这暴露出社会主义国家相互关系上的一大痼疾,即对外政策究竟应该以意识形态划线,还是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在此问题上含混不清往往会影响国家关系(如1948年苏南冲突、1956年波匈事件、以及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等等).1950~1960年代,中国视苏联谋求与西方缓和的务实之举为投降帝国主义,中苏分裂后,中国又进一步将“修正主义”的苏联看作比帝国主义更为凶恶的敌人,为此不惜与曾经的头号敌人美国和解,甚至结成同盟来对付先前的社会主义盟邦.朝鲜此时的心理与当年的中国如出一辙,既然毛的中国可以联美抗苏,朝鲜为何不能如法炮制来对付“修正主义”的中国?

从1970年代末起,朝鲜不断寻求与美国关系实现正常化,但美国不予理睬.这是因为:中国那样的世界“大三角”地位是朝鲜所不具备的,且今日之中国也非昨日之苏联.中美和解标志着全球冷战在亚洲的基本终结,同时也加速了苏联帝国的衰亡.中国于1978年开启的改革开放则意味着中国在意识形态上彻底告别了毛的革命极端主义,从一个革命国家转变为一个正常国家.面对这一历史性的转变,美国决心不失时机将中国完全纳入资本主义国际体系.

朝鲜则不同,寻求与美国和解是基于对中国的不信任,也是为了改善其安全环境,而不是为了推动“改革开放”,这一点与毛在1972年对美和解的动机有相似之处.但如果说毛的“修正主义”仅仅是体现在中国机会主义的外交政策上,尚在朝鲜的忍耐限度之内,那么,的改革开放则意味着中朝在意识形态上正式分道扬镳.朝鲜在其内部会议以及公报中,多次指名道姓抨击中国.中国鉴于以往路线的惨痛教训,对朝鲜拒不变革的僵硬路线也颇有看法.不过,中国外交已转向务实,不再将意识形态置于国家利益之上,对于无谓的意识形态论战也兴趣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