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中小学体育学科农村地区第二批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840 浏览:23878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号)及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教基[2005]9号)的精神,结合《广州市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科教师培训工作意见(试行)》(穗研字[2006]08号文)和《广州市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科教师第二期培训体育学科工作方案》的工作要求,2009年11月至2011年12月进行了广州市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学科教师第二期培训工作,2012年至2013年为深化年,历时三年.

一、培训回顾

2009年6月,从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番禺五区选拔了30所学校,每所学校选派一位培训者教师;从花都、从化、增城、白云、萝岗、南沙六区共选拔了30所学校,每所学校选派一位老师作为农村培训骨干教师.培训者教师与学员教师一对一结对互助,构成学习共同体.广州市针对培训目标,集中培训学员教师与培训者教师6次,各区、各校组织各种形式的配套学习及培训114次.培训主要有理论学习、专家讲座、网上研讨、课例观摩、同课异构、同课同构、案例分析、主题研讨、活动设计、校本课程开发、举办现场会、学业评价研究等形式.经过培训,培训者教师与培训学员的教学观点得到更新,教学方式发生明显转变,一些培训者教师脱颖而出,在教学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培训目标

1.通过培训,在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体育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体育教育教学能力与体育科研能力等方面有显著提高,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能够根据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制定自我发展的阶段与总体目标,并付诸行动,在体育教育实践中真正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和示范作用,成为学校、镇街、区域的体育学科教育带头人.

2.通过体育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带动周围一批农村体育教师提高,提升农村体育教师的实践智慧,促进其专业化发展,力争达到“一人培训,全校、全街、全镇受益”的良好效果.

3.通过培训,为农村学校、镇街(学片)培养一批素质良好、业务过硬的基层体育骨干教师队伍,以此为抓手,提高农村体育教师素质,推动农村学校体育学科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切实提高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质量,实现城乡体育教育均衡化发展.

三、培训思路及方法

以广州市教研室教研员为核心,市体育教研理事会、市体育教研中心组、市第十五届特约教研员组成教研团队,负责培训工作的规划、统筹、培训、辅导,对每次的培训工作进行精心的设计、周密部署,树立工作开展的指导思想,即:结对帮扶、科教结合、盘活资源、共同发展.在这一指导思想的统领下,制订培训工作实施的基本工作思路.

1.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定期对培训教师和学员进行理论学习培训,发挥理论的先导作用,更新培训对象的教育理念.同时,要求学员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与改进作用.

2.集散结合,知行统一.集中培训与跟进式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自觉指导教育实践活动.

3.结对互助,共享共进.按照城乡结对的方式组建培训者和学员“一对一”、“一对多”的帮扶工作小组,并按照广州市“百校扶百校”行动计划的要求,区域与区域之间组建结对区,在结对互助的过程中谋求共同进步.

4.条块并举,盘活资源.充分发挥“市—区—镇—校”的上下一贯教研工作网络的作用,以“市、区、镇、校”为块组织多样化的培训活动,盘活教学资源,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5.以点带面,辐射引领.发挥市级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促进各区(市)农村体育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6.科研与教研相结合.在开展群体活动、课堂教学研究时,注重科研引领,以构建体育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为主题的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成为研究者,提高农村教师的科研水平和能力.

7.专业发展与师德提升相结合.在培训过程中,通过文体活动、知识讲座、案例分析、观看事迹报告等形式,对结对教师进行培训,使培训对象的知识得到更新、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培训对象的师德也得到提升.

四、结果与分析

1.目标引领,专业规划,促进学员持续发展.教师要在教学中成长自己的智慧,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专业,就要有目标,需要一种快乐和幸福感来支持.这种快乐和幸福来自于对自己专业的规划,经过努力而达到目标后,源自内心的体验.为了帮助学员做好规划,在培训时重点对学员进行自我分析、制定规划、树立信念、增强动力等方面的培训,并在撰写自我规划和培训结题方面提供参考模板,标明必要的要素,学员在完成相关工作时,参考要素寻找策略.另外,学员在对自己的未来规划时,要对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在总结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对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能力、缺点进行综合分析.鼓励其制定三年规划,确定三年的发展目标,然后把三年目标分解成年度目标,学期目标(即细化目标).在目标细化后,根据要求,再制定达到目标的策略.比如:萝岗区汤村小学的李老师,其规划中的三年目标之一是,掌握并熟练地在课堂中落实和运用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然后定为第一年观看相关课例,阅读新课程改革的书籍,听专家报告等措施,再根据这些策略计划好购写什么书?利用什么样的体育课进行教学?听怎么样的报告等?写进每年或学期的计划当中,然后按照这个计划实施,并及时总结反思逐步达到目标.通过有步骤、有计划地实现自己的目标,为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工作基础.

2.分析校情,寻找突破口,构建合作平台.在培训过程中,把培训的目标从培训者教师与学员教师的层面,上升为学校的层面,学员所确定的目标及发展规划紧密地与学校的发展需要相结合,学员所承担的学习任务作为学校发展的一个突破口,更加有利于学员的培训工作开展,也能更大限度地发挥培训效果.比如:天河区柯木塱小学朱老师与萝岗区汤村小学李老师的互助结对,培训初期朱老师从李老师的专业特长、学校实际情况、教学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汤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史、人文环境等,农村学校现代化的体育教学的要求,确定以跳绳为突破口的体育特色与校本课程建设为目标,作为指导培训的工作基础,并构建学校发展跳绳特色的思路与方案.再如:天河区棠德南小学胡校长与白云区环滘小学钟校长,自2009年接受市的培训任务始,就把培训的工作由培训教师的层面上升为学校的层面,棠德南小学胡老师不但把大课间作为一个突破,把教育的理念、组织方法、课程改革经验带到环滘小学,双方学校还由此结成了对子学校,为了强化交流效果,棠德南小学专门组织了一次体育大课间开放日和一次教学开放日,环滘小学钟老师把自己学校的老师带到棠德南小学参观学习,深入课堂听课评课.这种全方位的培训模式,提升了培训的理念,丰富了培训的内涵,强化了培训的效果. 3.构建市、区、镇层级培训管理架构,盘活区域资源.为了保证培训老师能够以最新的理念、最佳的状态、得到最好的怎么写作和帮助,构建了“市—区—镇—核心组—中心组—科组长—学校”的层级管理架构.即在市教研员的组织下,各区、镇建立核心组和中心组.在进行管理及教学研究时,一方面,学科教研员管理和指导核心组、中心组成员和学校科组;核心组管理和指导中心组、学校科组成员;中心组成员管理和指导学校科组.另一方面,教研员指导和管理核心组、中心组及对口学校教师;每位核心组成员负责对2—3名中心组成员及对口学校的骨干教师的专业培养;每位中心组成员对口2—3所学校教师的专业培养和教学研究.如:天河区与萝岗区、天河区与白云区的互助帮扶,培训者教师都是本区核心组成员,他们在该区是负责组织全区教学改革工作,当他们具体负责指导相应的区开展工作时就把相关的教学理念、组织方法、教学改革中积累的经验带到相对应的学校.通过这个架构能很好地达到“条块并举,盘活资源;以点带面,辐射引领”的工作目标,在实践中盘活了资源,扎实地推进了城乡体育骨干教师的共同发展,促进了区(市)体育教师和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地怎么写作农村地区学校与教师.


4.运用信息技术平台,实现观点交流常态化.在本次培训活动中,培训者教师与学员教师都是来自一线的专任教师.一方面,他们要承担培训和学习工作,另一方面要承担学校和日常教学工作,而结对教师所在单位之间都有一定的距离,在时间和交通上制约了互相联系的常态化.信息技术平台在信息传递和实时交流方面提供了便捷条件.因此,本次参加培训的60多位教师建立了“广州区域互助”群组,把培训教师与学员教师纳入到同一个平台,在交流中不管是对口教师,还是非对口教师,只要有问题就能在该平台找到帮助.另外,还借助天河部落博客平台、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这个现代化的网络工具为教学研讨提供了跨越时空的便捷怎么写作,有利于实现观点交流的常态化.

五、存在问题与建议

1.在培训的过程中,培训者教师与学员教师都常常遇到时间不统一、交通不便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如果拓宽培训的途径,把视频、博客平台的即时功能开发出来,就有利于实现交流的常态化和即时性.

2.广州市地域广阔,城乡学校分布不均衡,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与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以建立优秀科组、教师,新教师跟踪培养模式,把权力下放在区教研员的层面.以优秀教师个案研究、新手教师跟踪辅导、优秀科组建设的培养模式,更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和促进城乡教师的专业均衡发展.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