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

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033 浏览:106454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新课程理念确立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语文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和调动其积极性的学习主体,因此,在高三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自主研究,总结规律,探究难点,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加以解决,从而达到知识共享、高效学习的目的.

一、自主研究、自行总结

1.学生自主研究试题,明确考纲考察内容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其被动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讲解高考题,不如发动学生,让他们自行研究,自行解决.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生只有了解了考纲考察内容,才会有的放矢.在高三开学初,把研究高考题的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通过研究近三年的海南、宁夏等新课改区的试卷,结合新考纲内容,熟知了试卷出题模式、各个板块的所占分值、试题趋势走向等等.学生通过试卷分析揣测命题者的意图,虽然理解可能较为浅显,不如教师分析得透彻深入,但毕竟是他们自己做出的对试题的归纳总结.以命题者的身份来思考分析,是实践中得来的经验,感受自然要深刻得多.教师如果在此基础上加以指导,稍加点拨,便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2.对学习过的知识点,自行积累归纳整理

高三学生的误区在于只知道一味地做题,埋首于题海中,不知道加以总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既费时又耗力,做不到高效学习.语文知识点相对琐碎,需要记忆的东西多,必须要细心、有耐心.教师可在高三教学中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主积累、归纳整理相关知识点的意识.

例如,文言文的学习,除了要求学生多读、多背、多做题之外,还要让学生学会归纳积累.如一些重点实词,要求学生先查阅《古代汉语字典》,明确它们的特定含义及相关文言例子,把它们记录下来,总结在一起,文言句式、文学常识也是如此.如此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经常翻阅,时时复习,学生熟记了一些重点实词的含义,了解了句式变化的特点,扫清了阅读障碍,阅读起古文来自然就不费力了.发动学生自行积累总结,远比教师总结出120个实词的含义,印成资料发给他们看要高效得多.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多想办法,调动学生自主研究的积极性,学生自己积累总结的东西会倍加珍惜的,教师既省力又达到了高效的目的,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二、合作学习,资源共享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条件,给学生提供更多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让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的快乐;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群体中,自主地探索,获得知识.

1.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古诗鉴赏学习

古诗鉴赏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师讲解了意象特征、意境特点、表现手法,又有诗歌类别、常见题型分析等等,印发了许多资料,学生却一头雾水,无所适从.针对这种情况,除了督促学生多读、多背古诗词,增强文化底蕴之外,还应采取小组合作研究诗歌的方法.

在古诗鉴赏的知识要点讲解完毕后,让学生自由结合,4―6人为一组,先确定本组所研究的诗歌类别(边塞诗、离别诗、咏史怀古诗、山水田园诗等).然后各小组成员开会研究,明确本小组所研究诗歌的重点、研究步骤、每个成员的具体分工等.有的同学课下查阅资料,搬出《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作为佐证;有的同学精心设计,特意制作成课件进行展示;有的同学就小组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和老师、同学进行探讨质疑,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了自学能力.每个小组把研究成果形成文字加以展示,并选出中心发言人介绍小组研究情况.成果展示会上,学生热情高涨,纷纷登台发言,每个小组都不甘人后,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最后把各小组的研究成果装订成册,建议在全班交流传阅,资源共享.


2.集思广议,合作收集整理作文素材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中,作文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作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近几年作文命题多和社会实际相结合,注重思辨性,考察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

教师在日常作文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多关心国家大事,阅读《中国青年报》、《看天下》等报纸刊物,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栏目,了解社会现实,多留心收集现实中的作文素材.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要求学生集思广益,将搜集到的作文素材资源共享,每节课前请两位学生向大家展示所收集到的作文素材.采取合作收集、整理作文素材的形式,开阔了学生眼界,扩大了知识面.

三、创新发展、主动参与

1.形式上创新,师生角色进行转化

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化为主动参与

者;教师由原来的主体地位转化为学生中平等的一员.比如讲《论语》时,由学生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一则来进行讲解,学生课下查找资料,探讨疑点,课外拓展,认真备课.学生早已厌倦了“老师讲解――学生接受”的单一模式,对这种新的学习形式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各抒己见,相互探讨,进行思想火花的激烈碰撞,精神世界的自由交流.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成为学生最向往的地方,成为学生释放浑身能量、求知创新的最佳地方.

2.内容上创新,多种形式提高写作能力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六十分的比重使教师和学生都不敢有丝毫懈怠.以往作文教学模式单一,由教师布置一道作文题,限定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极大束缚了学生的创作自由.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可以尝试一些新的方法,比如拟一些自由度较大的作文题,如“让心灵在 中憩息”、“站在 的门口”等,不给命题特殊限制,使学生写作相对自由.再比如,让学生自己出一些作文题,由学生斟酌,选择自己感兴趣、有话可说的一道题来构思行文.还可以不拘泥于记叙文、议论文的写作文体,在学习文言文时让学生用文言文形式给自己写篇小传;在学习古诗鉴赏时,引导学生尝试写作古诗.如教师讲解送别诗后,明确了诗歌是诗人自由表达情感的需要,可以引导高三学生在离别时以写诗的形式作方法赠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自学自励.”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师者“传道授业”的前提.语文教师应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各种策略,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合作分享、发展创新的能力,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能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成为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

作者单位:河南省许昌高级中学(4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