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422 浏览:68970

~摘 要:高职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教学中加强观察能力培养十分有意义.在《电视机原理》的教学中,通过多年的总结,对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的环境、手段、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习惯养成、兴趣培养、模拟环境等有效手段,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关 键 词 :观察能力 电视机原理 模拟故障 方法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c)-0-02

观察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或借助一定的仪器,有计划、有目的地考察、认识自然现象的一种方法.从心里学角度讲,观察不单是注视,而是一种积极思维的知觉过程[1].

实习、实验等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观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也是必须要走的一步.如果能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准确的观察,就能获得物体的外部表象、外部特征,进而摸索物体的内部规律.所以 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观察力培养是十分重要的[2].在《电视机原理》的教学中为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安排了三周实验教学(即教学实习),其目的是让学生对一种典型的内部构造、信号流程、整机电路进行深入的观察了解,使所学理论知识具体化,系统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电视机故障识别、检修的初步训练.实习过程中,观察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因此探索实习中的观察手段的应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观察的种类

实习中按观察的方法分,可分为直接观察和仪器观察.按对测量结果的要求来分,可分为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

1.1 直接观察

直接观察就是利用感官来感知.实习如电视机调节时图像稳定性,色彩的正常与否等就是依靠直接观察来判断.故障维修的第一步,也是直接观察.电视机后盖打来后,首先要查看电路板,有没有明显的烧坏、烧黑的地方,或有焦糊味,开机检查时要看是否有打火、发热等现象,或听一下是否有特殊的声音等.这些观察有助于对故障方位的判断和认定.直接观察能力的培养在于多听、多看、多观察,在于实践经验的积累.

1.2 仪器观察

仪器观察即借助一定仪器对事物表象的感知.实习中所用的仪器主要是万用表、示波器、扫频仪等.用示波器可观察一些测点的信号波形.用扫频仪可对高频头等的通频带进行观察测量等.实习中大部分观察属于仪器观察.要做好仪器观察,首先要熟悉测量仪器,其次要掌握正确方法.

1.3 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

定性观察主要是考察研究对象的大致性质、特征.定量观察是对一些确定的物理量(如电压、电阻、波的辐值、频率等)进行的定量描述.实习中往往将定性测量和定量测量结合起来.如用扫频仪测高频头各通频带宽时,有时实测幅频特征与理论值符合很好,有时有较大差别,这其中有仪器的原因,也有调节等因素,因而对性能的分析就不能全靠定量分析,而是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


对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进行分析是,要注意工作与测量条件不一致.用万用表测试发现一只三极管在机子上不能正常工作,可取下来测其性能正常.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是测试条件与工作条件不一致.用万用表测时,其电源电压(表内提供)低,而在电视机上工作电压高,因而性能就有较大变化.

2.观察的条件

教师在实习中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观察环境,使学生进入可观察的最佳状态.

观察是有计划、有目的地知觉过程,因而指导老师要为学生制定明确的计划,并提出相应的要求.在实际中我们按以下计划进行[3].

(1)整机电路的认识,观测点及关键部位的寻找.

(2)不开机时,电源集成块,高频头、各种性能三极管对地电阻的测试.

(3)开机时,电源集成块,高频头、各种性能三极管静态工作电压的测试.

(4)示波器对各测试点信号的观测,高频头通频带的观测,整机性能分析.

(5)故障识别,模拟故障的检修.

本计划从不带点操作,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使学生克服了胆怯心理,敢动手,会动手.实习过程人为故障率低,这说明了计划的合理性.

2.1 观察必须以观察者的事先准备为基础,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一定的方法为前提

为使学生每次实验前有所准备,在每天实习开始前为学生进行实验方法串讲,使学生所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实际操作时,要大胆心细,出现问题要首先关机,及时总结.对测试仪器的使用要合理,调节要细心,方法要得当.

2.2 观察必须利用可借观察的状态,灵活机动,不拘形式

观察是有计划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实习中要利用一切可提供给学生的可观察状态.如在实习中,有些机子出现人为故障,这时可结合这个故障让学生观察这时故障的表象,并同学生一起分析故障的部位.指导学生应用测量仪器来检查有关部位的电阻值、电压值等.这样通过实际故障的观察、对照,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观察“情境”,使学生有了深刻的印象.

3.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力的培养是实践教学的长期任务,不是短时间能迅速提高的.但可以通过短期集中地培养来促进,升华.实习中我们主要注意观察的良好习惯,观察的手段,方法的培养;注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积极思考.

3.1 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

(1)观察必须尊重客观事实,不凭主观臆想去修正实验结果,要实事求是地反应所观察到的现象.如实习中曾出现这样的现象,用扫频仪观察高频头的通频带宽时,有些频道的带宽不够,幅度改变也较大,有些学生在实习报告中进行了修饰,有些集成块管脚电压与电路图所标值有一定的差值,有些学生改观察数据等.这些习惯都不好.我们也给学生指出,电视器由于内部元件参数,整机调试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同一型号的机子也总是有一定的差别.测量数据与标准值有差别实属正常现象. 实习中,为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我们每次实验做完后,都立即检查数据.对差别较大的数据要学生先找自身的原因,是选的测点问题(如地线的选择,电源部分的地与整机地并不一样),还是档位的问题(如零点未调等),如没有人为因素,也要客观地反映事实.

(2)在实际观察测试中,要有良好的记录习惯.有些学生的观察记录分门别类,数据记录打成表格,一目了然.有些同学则随手记忆,查找有关数据时,很难辨别,且容易出错,因此我们要求操作时一定要精神集中,表笔,探头要拿稳,接地线要牢靠.不要干扰正在测试的同学,更不能在测试时乱翻极板或模拟显像管等.

3.2 观察兴趣的培养

实习中,要使学生有持久、稳定的兴趣,必须有的放矢安排、设计每次实验科目,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过程有机的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用清晰地图像或实际效果表示出来,给学生建构一个观察、思考、记忆的良好环境.比如对亮度及色度的合成,当亮度信号没有或很小时,画面将很暗,但“暗”的 程度很难用语言来表达,其概念也就难以建立起来.但在实习中通过实际操作将实际效果显示出来,经过观察,相应的形象就清楚了,兴趣也提高了.

学生兴趣的提高还在于适时激发.比如在测试时,一台机子出了故障,通常都由老师来修理,或老师检查完后,再让学生去干.这样做也有一定效果,但给学生的映象就跟做作业一样,他可以根据老师的反应本能地他的思路的对错,这使他的情绪处于被引导的紧张气氛中,很难确立自信心.其结果是尽管找到了答案,但从情绪的两极性讲是消极性质的,因而学生就不会有很高的兴趣.相反,如果教师适当激发学生,并同等地和学生去解决问题,教师不妨多点“愚”,少点“智”多一些鼓励,少一些点评,让学生多主动的思考和观察;弯路肯定会多一些,但学生的思维过程是积极的,其感觉是与老师‘同步’解决问题,因此兴趣自然得以提高[4].

3.3 观察方法的培养

实习中,要对学生进行电视机一般观察手段,观察方法的培养,如色度、亮度、光栅等外观量的观察;内部一些点的电压、电阻、信号的测试观察等.尤其是电视的各个调节旋钮必须搞清楚,观察时务求准确全面.有一组同学一开机,三无,就开机检查,但电源、行、场等测试正常,什么原因?是调节按钮全部调到最小状态.这就是观察不仔细不全面.另一组图像上下翻滚,就判断为内部电路问题,调节场同步,图像正常,这说明观察也不全面.因此我们要求在实际观察时,尤其是故障判断时,必须对调节旋钮、天线,及信号正常与否(使用电视信号发生器时)调节、判断,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3.4 模拟故障的检修是强化观察能力的有效手段

实习时我们要求学生分三步走.

第一步:观察故障现象,要求准确、全面.

第二步;画检修流程图.故障判断清楚后,要根据故障现象进行检修流程设计,每位同学都要画流程图,并对流程进行正确解释.换句话说,检测的思路必须清晰、

明了.

第三步:实测过程.实测时,根据流程图进行测量、观察、判断故障点.判断时要辩证 、分析地看问题.如一台机子出现电源保护,经检查电源部分输出都正常,但一开机就马上处于保护状态.经查是给行场部分115 V电源的稳压管击穿,这是电源的最大一路输出,引起电源处于保护状态.电源没有输出了,故障可能在电源电路本身,但也有可能在负载上.因而故障分析时要对内因外因全面分析.这部分是观察能力培养的兴趣,必须在实践中不断的积累、

摸索.

3.5 学生做好总结

实习中,及时地总结,对观察力的进一步提高有重要意义,教师可根据实习过程适时地分析总结.尤其是故障分析,对前一次各模拟故障进行统一的讲评,讲思路,讲方法,讲各部分的相互联系,这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是十分有益的.

学生总结,主要是实习报告,要在完成本组任务及总结的基础上,学习观察更多故障现象的原因,尤其是一些较为典型的故障检修及判断,应做好记录,并及时同本组及其他组同学进行讨论、总结,这样才能使观察能力及观察水平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