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化学教材的

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718 浏览:92748

摘 要 :教材是教学理论的载体,它既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们汲取化学知识的源泉.因此做好教材的分析对一名化学教师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

关 键 词 :化学;分析;教材;编写模式

1化学教科书的编写模式

当今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把通过优质的基础教育,特别是科学教育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当作一个国家谋求发展的战略.许多发达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高于我国,因此其优秀的教学经验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那么下面我们来谈谈国外化学教科书的编写模式.

课程理念是一门课程的灵魂,也是教科书编写模式的决定因素.从国际上的化学教材不同的编写情况来看,其理念大体分为三类.

1.1“学科中心”模式

这类教科书以培养少数精英为目的,以简约的方式呈现知识,重视知识的逻辑结构.这类教材的学习难度较大,仅适用于学习能力强,接受能力快的少数学生,因此无法被普遍学生、接受.早在半个世纪前的美国曾出现过此类教材,因而导致了美国民众知识上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也逐渐被当时的美国社会所淘汰,现在这类教材一般用于培养高端人才或化学上的专门人才.

1.2“社会中心”模式

此类教材突出学生的自身发展,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密切联系生活实践,重视化学学科与社会间的联系,在内容上抛弃了旧的教学框架,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作为教材的主要线索.从20世纪70年代,此类书籍一经问世便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关注.

1.3“融合型”模式

“融合型”模式的教科书是目前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使用最广的一类教材.此类教材的主线依然是化学学科中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它并没有刻意去寻找社会与生活中的化学实例作为主要内容,而更多重视的是以学科为背景.但它并没有放弃将理论联系与实际,而是通过一些附加材料,将实践很好的与理论融合.这类教材因设计理念科学且适用范围广泛而被大众所接受.


2我国教科书的编写模式

2001年6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一轮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并在全国部分省市实验和实施.我国新推出的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以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方面为课程目标.落实到具体内容上时有三条基本线索.首先是化学学科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其次是化学学科的理念,最后是化学与环境、社会及其他学科与技术间的广泛联系.

我国的几个不同版本的教材并不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而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科学的认识体会为基础进行内容的编排,从而使教材具有了灵活性、实用性、适应性等特点.书中加大了自主探究的力度,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人们在探索未知事物时,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手段,而通过这些手段得到的是一些感性认识,这些感性认识通过大脑的过滤、提取、加工才上升为理性.大脑的这种思维加工存在抽象与形象之分,化学学习中也不例外.

另外,书中也增加了许多精美的图画,这种一途代文的应用使化学的美体现的更加直观.

3化学教科书的编排体系

所谓学习,即人们对未知事物进行科学认知的过程,那么化学的学习也不例外.这一认知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提出问题指对未知现象的发现,解决问题是指通过查阅文献,交流探讨等手段进行探索.而总结规律是对一系列探索活动的总结与升华.化学学习遵循学习活动的普遍特点,但与其他学科相比又有特殊之处.基于学生对新事物的认知过程与规律,教科书在编排时要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顺序,具体的编排方式有如下几种:

首先是螺旋式的编排,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难点较为集中的篇章又无法跳过时,如果不想办法分散就可能会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此时应采取螺旋式的编排方式,合理分散梯度.然后是穿插式的编排,即理论与实验穿插,不仅合理分散了难度,也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理解了教材的编写模式和体系结构,无疑将有助于落实教学目标,提高化学的教学质量.(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