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枫的两枚印章

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887 浏览:67758

彭雪枫不仅能征善战,而且酷爱学习.他曾刻下两枚印章,一枚是“书有未曾经我读”,另一枚是“有书大家看”.这两枚印章浓缩了许多彭雪枫读书的故事.

彭雪枫一生没有别的嗜好,就是酷爱读书,他认为此中“大有乐趣”.不管环境多么艰苦,战事如何紧张,他一天不读书,不看报,就好像生活中丢掉什么东西似的.他说:“如果不抓紧时间学习,我会输给工作的”.彭雪枫读书,效率高,理解深.400多页的《联共党史简明教程》,他4天就一口气读完.一些重要书籍,他一读再读,《孙子兵法》13篇,他张口成诵.在半城(今泗洪县境内)时,他常在工作之余,夹着一摞子书,到东门外小河南边的小庙里(他称作“我的密室”),一读就是半天.他在给林颖的信中写道:“我恨不得将最著名作品于最短时间一齐装进脑里去,越来越感到自己的贫乏”.

“书有未曾经我读”,这枚印章反映了彭雪枫对学习的认识和态度.不管到哪里,他都不忘携带好书,身边除两床旧被和几件旧军衣外,各种书籍便是他最宝贵的财富.抗战时期,战事紧张,形势瞬息万变.如何提高应变能力和作战水平,要靠学习、调查和思考.彭雪枫在阅读古今战书后结合当时情况,认真思考建立敌后根据地问题.1938年7月,他在《论敌人后方工作》一文中指出:“我们的战略方针是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游击区,把游击区变成抗日根据地”,“我们在敌后的基本任务是发动群众斗争,消灭敌人武装,建立抗日政权”.彭雪枫率部进入皖东北后,在组织部队巩固发展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同时,发动群众认真总结路西反顽斗争和创建豫皖苏根据地三年来的经验教训.1941年5月18日、6月1日两次召开全师参谋会议,彭雪枫在会上发表了《三个月来军事斗争检讨与今后战术进攻问题》的讲话.在他的带动下,大家畅所欲言,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彭雪枫对个别同志针对他较偏激的批评,始终抱着“一不辩驳,二不迎击,三不伤神”的宗旨,耐心听取不同意见,表现了一个人纯洁无私的党性修养和人格魅力.会后,彭雪枫联系思想和战斗实际,抓紧战斗间隙,学习的《论持久战》、《列宁选集》、《孙子兵法》等,撰写了《游击战术》、《战略战术讲授提纲》等军事著作,他的军事思想进一步得到了提升.他把学习和战斗紧密结合起来,在书中寻找战斗经验和捷径,在战斗中总结摸索战术、战法进而形成文章.1943年12月,彭雪枫在《一年的军事工作》中,分析了部队获得的两个明显的进步:一是攻打据点的技术和攻坚的信心提高了,从而打击了敌伪守据点的依赖心;二是攻打据点的攻坚与配合运动中,能收到牺牲小而胜利大之效.这正是彭师长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结果.

“有书大家读”的典型特征是读书的群体性.在革命战争年代,人学习机会少,条件差.1940年6月,为推动根据地建设的开展,彭雪枫把聂荣臻的《晋察冀边区的形势》、孙志远的《在冀中平原上我们怎样和敌人斗争》及周士第的《冀中区平原游击战争的经验教训》三文合编成书,定名《怎样和敌人斗争与怎样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印发给军队和地方干部学习,他亲自为这本书写了《序》.在他的引导下,广大官兵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大增强了.

作为彭雪枫“三件宝贝”之一的《拂晓报》,更是四师宣传、激励的阵地,是干群集中学习的窗口,正如彭雪枫在《拂晓报》创办一周年时总结说:“《拂晓报》是支队全体指战员政治上的指南针,部队中军事政治、、文化娱乐工作的导师,是党惟一的机关报”.“它已经从单纯的军事读物,变成为广大群众的读物了”.1940年3月,彭雪枫亲自兼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的校长.在开学典礼上,彭雪枫殷切地勉励大家好好学习,能文能武,“立志做一个政治的军事家,军事的政治家”.不管多忙,他总是抽出时间为学员讲游击战争课,和大家一起读书.

“有书大家读”体现出彭雪枫宽阔的胸怀和博大的视野,他在千方百计地营造官兵共同学习的氛围.他身先士卒,带头读书,同时引领着同志们求知进取,掌握革命战争的本领,为抗日战争胜利打好基础.

彭雪枫师长离开我们60年了,他留给我们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是他传下来的两枚印章,全面反映了他的学习观念、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应该学习继承,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