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制度的制定与其执行时应注意问题

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747 浏览:17940

摘 要 :灌溉制度是指在一定的自然气候和农业栽培指术条件下,使作物获得一定的产量所需要的灌水时间,次数和水量.具体内容包括:①灌水定额,农作物某一次需要灌溉的水量,1.2m3/亩表示;②灌水时间农作物各次灌水比较适宜的时间,以生育期或日/月表示;③灌水次数,农作物整个生长过程中需要灌溉的水量,即各次灌水定额的总和,也叫总灌水量,以m3/亩表示.

关 键 词 :灌溉制度;执行;问题

1.灌溉制度的制定

灌溉制度的拟定方法有三种:一是理论计算法,即根据土壤水份平衡理论,计算设计灌溉制度;二是根据灌溉试验资料制定灌溉制度;三是总结灌区群众丰产经验制定灌溉制度.

在目前条件下,许多灌区采用以总结群众省水丰产的用水经验为主,结合灌溉实验和理论分析制定本灌区的灌溉制度.

1.1 制定灌溉制度应具备的基本资料

①作物适宜含水率:作物高产要求土壤有一个适宜的含水率,低于此数作物要受早.这是进行适时灌水的主要指标.

②土壤计划湿润层: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其根系发育和扎入土层的深浅各异,需要灌溉湿润的深浅也有差别.因此应通过实际观测,取得各种作物各发育阶段湿润层的深度.

③有效降雨量:作物全生长期所能利用的雨量,叫做有效降雨量.

④地下水的可利用量:指作物借土壤的毛细管作用和作物根毛的渗透压力,可以从地下水吸取一定的质量.其吸水量的大小,是随着地下水的深浅,土壤颗粒大小,作物种类等因素不同而各异.

1.2 合理灌溉制度的基本要求

①充分发挥灌溉水和工程设施的有效利用率,扩大经济效益;

②充分考虑合理调节土壤中的水分,养分和热状况,不断提高土壤肥力;

③在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沼泽化和盐碱化的灌区,灌溉制度必须有利于防治沼泽,盐碱危害.

1.3 计算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的公式

①灌水定额

m=0.667AH(β1-β2)或m=6.677γH(β11-β12)

式中:m――灌水定额m3/亩);

A――计划湿润层内土壤的空隙率(以占土壤体积的%计);

H――土壤计划湿润层的深度(m);

β1,β2――分别为田间最大持水率和灌溉前土壤含水

率(以占土壤空隙体积的%计):

β11,β12――同β1,β2,但以占干土重的%计;

r――计划湿润层内土壤干容重.

②灌溉定额:

灌溉定额等于总需水量一有效雨量一地下水可利用量一播前土壤储水量+收后土壤储水量

1.4 几种主要农作物的灌溉制度:水稻的灌溉制度是根据水稻的前后期小,中期大的需水规律,和水稻生长期气温条件,不同生育阶段采用不同的水层厚度,来促进或控制水稻生育,达到增产的目的.在生产实践中,陕西汉中地区总结出“浅-深-浅,结合晒田”的灌溉制度.

2.执行灌溉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灌溉制度的合理确定,只是为合理灌溉提供依据,在具体执行中,还要根据当时当地气候,水源及作物需水等不同情况,同时,因地制宜,灵活掌握,才能发挥灌溉增产作用.

2.1结合降水和土壤墒情,及时调整灌溉制度:在半干旱和干旱地区,多半夏秋旱涝多变.因此,灌溉制度执行中,必须根据群众“看天,看低,看庄稼”的经验,在灌区选择有代表性观测点,观测降水量,定期和雨后测定土壤湿度,观测作物生育情况等,作为调整灌溉制度的依据.当土壤含水量降到接近作物适宜含水量下限时,就表明作物需要灌水.灌水时,应根据土壤水分消耗规律和灌水前的土壤水分多少,确定灌水量.

2.2 结合水源,调整灌溉制度:在水源不足,流量不稳定的情况下,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抓关键水:除各种作物都应抓播种保亩水外,生长期灌水,应首先保关键水.在两种作物净水时,应优先保证浇正逢关键水的作用水.

②适当延长灌水时间:自流引水灌区,为了充分利用水源,适当提早或延长灌水时间,使大部分面积比较适时浇水,保证丰产;少部分面积提早或推迟浇水,得到稳收,以获得灌区较高的总产量.

③减少灌水定额及浇灌部分作物面积:在特别干旱季节水源大减的情况下,除采取抗旱保墒措施外,可减少灌水定额或浇灌部分面积,以解决短期的水荒问题,使有限水量用在急需灌水的作物上.


2.3 结合作物需水缓急调整灌溉制度:不少灌溉区往往有数种作物同时需要灌水.为了使作物灌溉制度与轮灌用水计划协调,错开集中用水期,必须将灌溉制度作必要的调整.一般采用的办法是:综合各种情况,已全面增产为前提,不同时期,确定必须优先灌水的主要作物.例如:陕西关中地区,冬季以小麦为主,早春以棉田播前灌水为主,晚春以小麦拨节灌水为主;夏季玉米杨花期以玉米灌水为主;其他时间以棉田花铃期灌水为主,对其他作物的非关键水在保证主要作物关键水的前提下统筹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