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双基的有效途径

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987 浏览:56143

【摘 要 】通过建立合作小组,精心处理教材,选择合适的探究主题.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可以较好的解决农村中学学生基础不好,班级人数多的情况下,既要有探究学习又能很好的让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掌握.

在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数学改革的一个亮点.而“双基”是传统教学精华,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现今农村高中班额过大,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时教师们无法对每一个学生加以指导与监督;另外农村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在知识储备上难以做到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确处理好开展“探究性学习”与“双基”之间的关系,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探究性学习”与“双基”的关系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探究性学习的界定是: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那么什么是双基呢?传统的 “双基”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课程标准中指出:我国的数学教学具有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传统,新世纪的高中数学课程应发扬这种传统.从中可看出新课改提出了具有时代意义的“双基”.从提高学生能力这一角度来看,“探究性学习”与“双基”之间并不矛盾.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拓展和延伸;而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形成的思维、判断、发现、探究能力,以及在探究性学习中获得大量的新信息同样会迁移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中.

二、“探究性学习”与“双基”的三大困惑

困惑一:“探究”、“双基”与大班教学的矛盾

当一个班上众多层次有差异的学生同时开展探究性学习时,教师往往无法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探究情况,当然就更无法了解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是否真正掌握了“双基”.

困惑二:“探究”与学生知识储备不够的矛盾

学生知识储备少,在探究学习中宛如做“无米之炊”.

困惑三:“探究”、“双基”与课时的矛盾

开展探究性学习,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体验.因此,探究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在一个有限的课时内往往往无法按计划完成探究活动,而教学任务又不允许教师为了某一个探究活动占用多个课时.甚至有时时间浪费掉了又得不到什么科学的结论,探究活动无法完成,又不能保证“双基”的有效落实.因而在高考的压力下不如直接将结论教给学生来得“多、快、好、省”,但这样做又不符合课改精神.


三、开展“探究与落实”与“双基”的对策

1.建立合作小组,加强指导

合作学习既是探究性学习的构成形式,又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策略.在它群体活动中教师必须要给以监督,比如给予合作小组明确的任务,确定小组成员的明确分工,及时的检查,并对完不成的小组给予指导,确保小组活动得到有效落实.而不是简单的分组讨论、检查就可以完成的.

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调查“父母及祖父母的结婚年龄”活动时,根据所探究的内容要求学生先以个体为单位回家调查基本数据,然后就要求学生自由组合,组成活动小组.学生在开展活动时,教师只要对这小组进行指导就可以了.这就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同时也增强了教师指导的力度.当学生探究活动结束后,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根据小组探究情况写出自己的数据分析并且汇集成册,然后小组成员共同评价、筛选出本组写得最好的一份交给老师作为老师对小组评价的依据.每个学生都要写,就可避免一些学生在完成热闹的探究活动之后无所思、无所得的现象;而经小组成员自评、互评筛选出最好的一份上交又可以让学生在这一环节进一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加深对探究所涉及的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整个探究活动可利用星期天让学生回家调查不耽误课堂时间并组成小组,再用一节课的前10钟时间进行基础知识学习,20分钟学生活动总结,后10分钟教师总结并进行习题.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场面十分热闹.但由于任务落实到小组、再由小组落实到人,形成了组组有任务,人人有事干的局面,每个学生都能在这个探究活动中通过自主体验,掌握数据分析等基本技能和相关的基础知识.因此,只要教师指导得力,在大班额教学情况下开展“探究性学习”同时落实“双基”,还是可行的.

2. 处理教材,精选合适的探究主题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文本教材等相似度检测间接地掌握现成的人类经验,从而避免重复人类认识史上发现真理时所经历的曲折和错误.学生认识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最基本的形态是接受学习.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教学就是把所有知识教给所有人的艺术”的愿望,就是对接受学习的充分肯定.但是接受学习有它的局限性,在极端的功利主义思想下如高考,很容易把教学变成“填鸭式”的教学.怎样弥补这一不足,教育家把目光对准了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的目的在于体验、理解并尝试经历类似科学家那样发现真理的过程,并相应的掌握人类在长期进行探索、研究的过程中所总结出来的凝结在知识中的科学方法.这种学习方式的确能弥补接受学习的不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积极探究的意识与创新精神.但是探究学习不可避免的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知识基础.因而我们并不能把所有知识都让学生去探究和发现,这也是不允许和不可能的事情,即不能泛化探究学习.新一轮教材的编写为教师创造性教学留有大量空间.因此,在每学期开学初,应先仔细分析每一个探究活动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的侧重点在哪,通过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后,学生应达到的整体要求是什么,本地区经济及学生情况等,来决定哪些探究活动应安排在课上完成,哪些探究活动可作为课外作业布置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完成,哪些探究活动可作为建议活动让有能力的学生来完成.

教师在实施新课改中,教师通过适当处理教材,精选探究主题,就可以有效解决时间不足这一问题.从而教师在开展探究活动之前对此活动的要求早就做到明确在心,那么对学生的指导就更具指向性,有利于“双基”在探究性学习中的落实.

3.充分的课前准备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既不能当“哑巴”,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指导,也不能回到传统教学的“一言堂”的状况.而充分的课前准备就可以有效解决“讲与不讲”的度的问题.这看起来是一个老话题,一点也不新鲜.但如果教师在课前能认真做到了这一点,既明确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又考虑到在上课前对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更好的把握讲与不讲的尺度.对于一些陈述性知识、对于学生在探究中应掌握的“双基”,教师该讲的还必须讲;而对于学生在探究中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体验,都是学生最可宝贵的财富,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探究进行反思,引导学生在反思中得到收获.

面对课改这一新生事物,在实践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也是不可能避免的事情.只要我们能树立新课标理念充分发挥个人和集体的聪明才智,在行动中研究,在探究中发展双基,就能很好解决这些问题,创造数学改革的新天地.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