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改陕西省之路

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863 浏览:116468

【摘 要 】我的新课改就在迷茫,摸索,学习借鉴,学校大力支持中不断向前推进.我的新课改仍然任重而道远.

【关 键 词 】课改 陕西省课改 苏教版

四年前,陕西省的课改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但却"犹抱琵琶半遮面".

对于我而言,仅相当于换了一本教材.教法不变,甚至教学的内容也不变,只是知识点的先后顺序作了调整.高一化学教材《必修1》和《必修2》,两本只是需要学生了解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学习方法,实验技能,实验习惯的教材就被我处理成直接与高考对接,一次性达到高考的要求水平.可想而知,我的教学时间是多么的不够用,备课我是如何绞尽脑汁,千方百计设计课堂节约时间来完成教学内容(现在看来是额外增加教学内容);课堂上我是以多么快的语速讲解,学生的思考,学生的演练,与学生的互动肯定会耽误我的教学时间,所以被我毫不犹豫地去掉了.我的课改不是向前推进了一步,而是大大的后退了一步.连以前最起码的引导也丢掉了,学生课堂回答问题,课堂演练也去掉了.而我自己也整天的抱怨,抱怨教学内容多,抱怨课时少,抱怨一门理科从来没有做题的时间,更没有讲题的时间;更抱怨学分认定一栏需要填写学生课堂表现,我哪有时间来看学生的课堂表现,评定学生的课堂表现,我的课我都讲不呀.我忙的几乎焦头烂额.我的教学效果又如何呢?不问也知道,学生不是一个储物柜,不是你想放什么就放什么,即便你放进去了,却再也取不出来了.学生几乎一无所获,我的教学效果等于零.我的新课改呀,你伤我伤的是如此的深,你让我身心疲惫,你让我狼狈不堪,你让我一败涂地.


我只以为新课改是专家笔头上的又一篇得意之作.

一年过去了,又一年.我如期拿到了高二化学选修教材《化学反应原理》,读阅教材我才明白了教参上反复强调的两个字"了解".而我已经让学生"理解"了,"囫囵吞枣的理解"了.高二的化学课究竟该怎样上?是新授,还是复习?这让我头疼.新授加复习,复习加新授,不管怎样学生的胃在高一已经被我撑坏了,现在总有些消化不良,况且一锅加生饭,任你再煮怕也难再可口.

我开始反思新课改.

高三,我主动承担了每一次月考试题的命制.我逼迫自己研究了各个新课改区的高考试题,研究课改之后高考试题命制方向的改变,为高三确定复习课的重点提供了重要依据.每一次月考试题的命制既结合复习内容,又紧随高考方向.后期又研究各个省市的测试题与当年高考试题命制上的雷同于差异,为我们采题提供依据.我以我加倍的付出弥补我失败的课改.

我以我失败的教训重新正视新课改.

再来教授化学必修1,我严格执行"了解",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学习方法,实验技能,实验习惯;遵循认知规律上的循序渐进,不任意拓宽知识面,也不任意拓深知识的深度,更不随意增加知识的难度,并且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以公开课《常见物质的检验》为例,在教学中我并不急于让学生学到新知识而是把重点放在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培养之上,放在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总结和提炼上,从中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总结概况能力上,着重让学生在这些基础内容中体会化学家研究化学物质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所以本节课我选择在实验室里让学生亲自实验,共同探究,共同总结实验结论.再以组内新课改汇报课《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为例,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为前提,从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切入,通过认识道尔顿的原子结构模型,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波尔的原子结构模型等几种典型的的原子结构模型,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基本历程,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过程的艰难曲折.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有关原子构成的基础知识,形成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初步概念.为此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将抽象的科学实验用既通俗又形象的语言描述,将科学家的艰辛探索获得的成就用最华美最生动的语言描绘.在不断钻研新课改教学中,我发现了许多新教材中新增内容对后继教学的铺垫及理解上的极大帮助.例如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一节中研究元素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以及得失电子数之间的关系,这为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以及分析得失电子的数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我从思想到实际教学的改变中,我教学的时间够了,我的抱怨少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也减少了.我满心欢喜的期待我的新课改能小有成就.

来自宜川中学的声音却给了我新课改一个重创,却也获得了一个新生.

"课堂变学堂,客体变主体,辅导变自习"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一个彻底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模式,一个真正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一个真正能让学生体验探索快乐的教学模式,一个能够完美解决新课改与应试教育矛盾的教学模式,一个真正高效的课堂等宜川中学的新课改给我的不仅仅是震撼更是洗礼.我也坚信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好,我也相信学生自主学到的知识才能灵活驾驭,而我所做的也只是将辅导变自习.我也尝试过把课堂变学堂,但由于预习环节连连出问题,课堂上学生没有了合作探究的根,屡屡告败.我也一直不想剥夺学生探索的快乐,甚至解题的快乐,却总也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途径还给学生.宜川中学的新课改是一次从课堂到自习配套的改革,是一次从教学到辅助教学配套的改革,是一次从理念到实际配套的改革.这样一堂新课改课才不至于做秀,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成为一个高效的课堂,并且也为学分认定提供了详实可靠的依据.我的学校也为我提供了全方位的配套措施,使我也能开展这样的课堂,使我的课改进入真正意义上的课改,也使我的课改无后患之忧.我再也不必浪费课堂时间展示知识,重复学生自学可以掌握的知识,而且也找到了合适的途径将学习的快乐,探索的快乐还给了学生,并且教会了学生怎样学,怎样思考,让学生自己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储物柜",自然对知识就能轻易驾驭,解决了长期以来学生总抱怨自己听懂了却不会做题的矛盾.而且去掉繁文缛节加上课堂检测的课堂也成为高效的课堂.但只着重于珍珠,却忽略那根串珍珠线的教学方法,有可能使整串珍珠洒落.知识的准备,知识的过渡,知识的衔接,知识的铺垫,对于学生更深入的理解问题也是至关重要.所以我们要精心设计学案,在我们的学案中让这些问题得到解决.我们不仅要珍珠,我们更要将珍珠串的漂亮.

我的新课改就在迷茫,摸索,学习借鉴,学校大力支持中不断向前推进.

我现在最大的困惑一是化学必修1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选修中不在加深,而高考中元素化合物知识仍然是重点,现在加深还是高三复习时加深;二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一般以工业制备为切入点,这个"实际"离我们师生的实际太远,我们一般对工业制备很陌生,而且工业制备涉及的实际问题又过多,在缺乏足够的理论知识又要考虑实际问题时,我们就显得力不从心,更谈不上指出工艺中的优缺点了.

有着这些困惑,我的新课改仍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