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教学中的教育

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135 浏览:32493

摘 要 创新型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学校作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应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动因和机会,通过教师有意识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独立意识和自学意识,不断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机械制图》教学过程应是培养学生读图、画图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有机融合.

关 键 词 机械制图 创新教育 思维能力

机械制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读图和画图的能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思维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直觉思维、动态思维.“思维的本质是表达、表达的核心是创造”.从而形成“思维—表达—创造”的能力链.这就说明机械制图教学应是培养学生画图、读图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机融合,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形象思维,奠定创新基础

制图知识领会的起点,就在于观察.充分利用直观性原则,如对投影方法、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以及三视图的形成的观察等等.只有让学生通过对三维空间体系向二维平面图形的发展、运行以及变化过程进行全面观察才能掌握投影规律,认识它们的特征.

法国作家伏尔泰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就无法发明创造和联想”.“记图”是培养形象思维的又一途径.所谓“记图”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基本体、简单组合体(零件上常见的结构形状)的图形特征与它们所反映的空间实物形状,记住图与物之间的特征及其联系.因此,“记图”实际上是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而不是机械识记.不但要求学生分析、理解图物之间的投影联系,而且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记住图物之间的特征及联系.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形象思维归根到底是表象的储备积累,这些表象正是我们创新的基础.

形象思维的本质是创造的,形象思维以形象表达为终点.形象思维虽然建立在对视觉形象的感知上,但得到的结果不是事物的表象,而是新事物的形象或事物的新形象.也就是说,把个人掌握的感知到的素材重新加以组合成为形象思维过程正符合“创造”的含义.

二、培养发散思维,营造创新氛围

发散性思维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基础,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给出条件及资料不充分的情况下,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法.

教学中教师除讲清重要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外,还应注意启发学生的思路,讲课要留有“缺口”,为学生自学和进一步探索留有余地.例:制图中的“一题多解”就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手段.已知物体的一个主视图,用组合体的组合方法,从多方位,多角度补出不同俯视视图.当然创造、宽松的氛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教师必须做到:首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成才,更相信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其次课前教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心态,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保证教师在课堂上有一个良好的心境,应把微笑带进课堂,献给学生;再者课堂上教师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自信心是产生创造动机的基础,只有自信的人才有创造的愿望和创造的意识,鼓励学生“我能行”,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

研究证明,一个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要经过从分散思维到集中思维,再由集中思维到分散思维的多次循环才能完成.所以培养发散性思维的同时也要培养集中思维.集中思维主要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的能力.教师不应单纯地要求学生从字面上明白或记住科学的结论,而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对提供的典型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概念,并引导学生分析情况.例如:圆锥体表面上点的投影,其方法有辅助线和辅助平面法,但这两种方法的起点应是从投影的积聚性出发,渐渐提高集中能力.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应统一安排,并在发散的基础上多中选优,使之得到升华,产生创造性成果.

三、培养求异思维,开辟创新天地

制图中出现的习题大部分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概括性,这容易造成思维定势,形成对思维的束缚.求异思维是可以同时从广度和深度上进行多思维活动,具有流畅、变通、独特的性质,是比较灵活的思维方式.

“疑”是创新思维的关键.“问”是追求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许多发明创造正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总是更重要”.因此教学时,首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所设计的问题应能针对学生的疑难之处和所教知识的重点,富有现实意义和启发性、开放性,有恰当的问题探索空间.其次要鼓励学生大胆生疑,勇于解疑,敢于发问.第三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设疑生问.第四要引导学生主动地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创造性地释疑.

零件的表达方法“千变万化,百家争鸣”,教师可以将学生各种表达方案张榜公布,让他们相互之间比较,指出优缺点,最后选出最理想的方案.在讲到零件图和装配图时,对某些工艺结构可以做出一些与原来不同的检测设,比较原来的设计方案是否最佳?能否进行改进?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成为革新能手和标兵奠定基础.

四、培养动态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始终是制图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空间想象力它不仅是以过去感知过的、现实中存在的事物形象作为记忆的原材料的再重现,同时也是对已有表象进行有目的的加工、改造、抽象、概括、间接的思维过程,直至反映出事物表象内在联系的必然性和规律,最后确定某一创新的形象.这就说明,空间想象力愈强其创新能力相应增强.

空间想象和思维大都是在必须探索其解决办法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也是受人的需要所推动的.在制图教学中就是要通过投影图、运动联系、空间形体的转换过程体现出来.这些过程本身都是在人的大脑中显现,经综合、发展形成的.运用动态思维,精心设立问题情境,建立大胆想象心态,锻炼和掌握符合思维规律的思想方法,从而科学地、正确地、迅速地实现“形”与“体”的转换.

例如:线面分析是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常用的方法.按此方法讲解图形上的每条“线”时,常被表述为轮廓、面形投影、重影、积聚.这样表述的结果,往往使得本来较抽象的“线”,仍然停留在线面的概念上.如果改用动态的表述方法(如使用切割、迭加、提位、贴合、抽出等术语)描述形成形体局部结构的“线”,这就容易使学生明快地建立起深刻的空间形象.同样.同样,零件图、装配图可从结构、原理、加工方法等诸因素相联系的表象中,概括、综合出最后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空间工艺形象.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入手,使学生学会创新思维,善于创新思维,敢于创新思维.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既要注重某一思维方式的单项训练,又要注意各种思维相结合的综合训练,使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科学的思维结构,掌握创新方法,不断提高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