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命科学》学科中STS教学策略

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233 浏览:21021

一、STS教学与生物课程改革

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英文缩写.STS教育强调把科学教育和当前的社会发展、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其根本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锻炼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技术能力,并将所学到的科学技术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

STS课程产生于科学技术盲目发展带来的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社会生活的异化的社会背景,其显著特点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联系和整体化,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密切结合;其宗旨是培养具有科学技术素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公民.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生物课程改革,《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这样的课程目标:以提高全体学生生命科学素养为核心的课程理念,内容包括提高生命科学素养,关注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强化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实施科学、技术和社会相结合的教育;加强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所以具有STS教育观很重要,初中阶段应帮助学生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经验和认识,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去认识人口、环境、资源、自然灾害、科学技术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形成关注社会重大问题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逐步养成科学的生活态度.

二、STS教学策略

笔者就结合初中《生命科学》教材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来探讨其中的STS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教学内容的精心组织策略

教学内容是实施教学的基础,因此,组织好教学内容,是有效实施STS教育教学策略的关键2--.

初中生命科学基础型课程具体内容包括:“人体”、“健康”、“生物的主要类群”和“生态系统”四个一级主题,共涉及14个二级主题.

以下是笔者对本模块教学内容的简要分析.

主题一:人体

主题三:生物的主要类群

(二)教学内容与社会重大事件相联系

今年5.12汶川大地震举国上下无不为之震惊.教师可以把这件事和教材中医疗急救这一章的内容联系起来.教材中就有如何预防灾害,遇到地震、火灾、化学药品伤害如何处理等内容.这次地震中有一个学校的校长立了大功.该校每学期都要进行一次地震逃生演习.所以当地震真的来临时,他们全校师生只花了1分36秒便有序地逃离教学楼,站到操场,全校师生无一人伤亡.所以我们平时学习的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关键时刻会派上大用场.

(三)教学环节的有效利用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导课、呈现新知、知识巩固和应用、结课等各个环节渗透STS内容,可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1.课前五分钟演讲,增强STS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课前五分钟由学生演讲的制度,面向全体学生,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课前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课程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自行收集与此知识点相关的科学前沿动态、科技成果、科学技术作用于社会的实例等方面的资料,这样做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养成看书读报、上网搜集资料以及学习科学知识、了解科学技术的运用等良好习惯.例如:生命科学初中第一册医药常识中的活动园地,请同学们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某医学历史人物相关资料并进行交流.同学们通过网络资源的收集,了解到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发展史,加深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进行演讲的同学更是培养了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再如:第二册植物这一节可以让同学们观察校园内、小区里特征明显的植物,不能摘的叶片、花朵可以拍下照片,在课前五分钟演讲中给同学们展示.同学们对鹅掌楸、银杏、枫叶等叶片非常感兴趣.因为这些叶片形状比较特别.

笔者认为,课前五分钟演讲使学生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科学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STS意识.

2.导课中渗透STS的精神

区里有位老师的公开课《解剖蝗虫》的教学设计就把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结合了起来.

她首先提问,蝗虫有哪些危害一下把学生的兴趣调动了起来.学生议论纷纷,把自己知道的有关蝗虫的知识纷纷说出来.然后,教师总结蝗虫的危害并列出数据使学生更加信服,如:全世界的蝗虫已有1万种以上,其中对农、林、牧业可造成危害的蝗虫约300种左右;全球除南极洲、欧亚大陆北纬55度以北地区外均可发生蝗虫,全世界常年发生蝗虫的面积达4680万平方公里;全球1/8的人口经常受到蝗灾的袭扰.知道蝗虫对农作物的危害这么大,就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蝗虫到底有什么本领能危害农作物呢于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蝗虫能跨省市,大面积地危害农作物这个问题一直贯穿整堂课,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认识了蝗虫的外部结构并进行了解剖蝗虫的实验.最后解剖完毕,学生对蝗虫的结构有了了解,自然就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同学们纷纷补充回答使这个问题答案更完整:蝗虫有1对复眼,3只单眼,有跳跃足,有咀嚼式的口器,生殖腺发达,繁殖能力强等等.

3.结课中渗透STS的精神


成功的结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起到系统性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可以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产生重要影响.渗透STS的结课方式,最常用的是“激励结语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能怎么写作于社会,给社会带来价值.

(四)知识巩固和应用中理解STS的实质

学生的学习遵循着“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认知规律.笔者根据生命科学第二册第4章第3节微生物中的《制作甜糕》来具体谈谈这一问题.很多同学都吃过甜糕,但自己动手做过的人却很少.做甜糕用面粉100克,市售鲜酵母一小包,塑料盆一只,大碗一只,冷开水.这一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对微生物在生活中的用途有了深刻了解还能品尝美味的甜糕.学生会觉得原来生命科学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甜糕制作这一具体的实验实践,使知识得以在新情境中应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丰富和深刻,记忆会更为牢固和精确,同时可训练生物学基本技能,并使学生将科学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等紧密结合,理解了STS的实质.

(五)借助调查研究,明确STS的价值

学生走进课堂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无形的课程资源,如果我们的教学能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亲眼所见的资源,使教学内容更接近现实生活,那么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并接受知识.

我校校园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其中有很多植物是药用植物.学生对这些植物虽然经常看到,但并不是很了解,常常视而不见.在学习“用药和急救”这一课时,我适时地介绍了校园的一些植物的药用价值,并且带领学生到校园去辨识这些植物,制作标有种名、科名、药用价值的简易牌子,挂在这些植物上.由于这些知识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

在学到“鱼”这一课时,课前让学生去参观菜场,仔细观察鱼类的形态和结构,并在课堂上作介绍,这样对于书本中有关鱼类的知识,学生也很快就理解记住了.

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的社会大环境中真切地了解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使学生懂得如何理解与运用科学,科学技术在改善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功效,这一点正是STS的价值所在.

三、讨论和展望

笔者在深入分析初中生命科学教材和进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认为在初中实施STS教育的教学策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加强了生物教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

2.有利于形成开放性的生物教学空间

3.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但要想在课程教学中实施STS教学策略,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提高生物教师的科学素养.STS教育教学目标的多维和人文性,对教师人文素质的要求大大提高.据调查,目前中学生物教师人文素质普遍存在不适应现代教育要求,要完全正确到位地理解STS教育理念是存在困难的.因此教师应明确STS的目标,提高自己的知识基础、教学技能和改变以往对传统教学的态度.

第二,由于STS教育没有固定的教材,因此教师必须选取合适的STS教育切入点,在不削减原来知识的基础上,使补充的STS教育思想内容与教材内容能自然衔接,融会贯通,保证教材的系统性.

第三,教学策略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通过分析学生的特征,选择最适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并把它们有机组合,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要知道教学策略不是抽象的教学原则,而是有明确具体的内容,因此在选择教学策略时应注意其有无现实可操作性,

总之,STS教学策略如果能在生命科学课程中得到实施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实行中往往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理论的指导下,从实践中积累更加丰富的经验,让学生将学习生物学知识同认识社会、解决与社会有关的生物学问题结合起来,培养社会责任感,使其具备未来意识和参与意识,将STS教育的精神真正落实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