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

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463 浏览:13906

摘 要:旅游管理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建立一支理论知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新建本科院校囿于自身发展,关于该类教师队伍的建设存在诸多问题.通过观念转变、构建平台、动态管理、重视激励等途径,完善新建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关 键 词 :新建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双师型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7—0190—02

一、问题的提出

自1999年起,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十几年里,一些具有较好办学基础和实力的高等专科院校通过各种形式升格为本科院校,这些院校的新建为更多的学子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在诸多的新建本科院校发展中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大部分的新建本科院校在当地都是办学实践较长,有一定办学经验和水平的高职高专院校转化而来的.在这些院校中,很多新建本科院校没有能够及时转换办学思想,明确办学定位,提升办学条件.升本后,此类院校在办学基础与实力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存在着办学定位模糊,缺乏院校的经验,师资力量层次低,各专业师资力量不均衡等问题[1],加之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很多新建本科院校纷纷设立了与市场需求结合较为紧密的专业,这一类专业与行业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对实践和教师经验要求较高.但由于前期缺乏该专业的办学经验,其教师队伍也往往是由以前相关专业的教师转化而来,更多的则是引入刚刚毕业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扩充队伍.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这样的师资队伍建设途径的弱点就表现得较为明显.以前的教师没有经过新专业的系统培养,理论基础和知识的系统性较弱,刚刚毕业的新进教师则在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上较为欠缺.教师队伍的不完善,往往影响到该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所培养的专业人才缺乏竞争力.作为十分强调实践性在的旅游管理专业,其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就具有一定代表性.

(一)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

旅游管理专业具有明确的行业指向性,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主要为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以及旅游行政单位培养专业操作技能熟练、适应面较广的专业管理人才.这一目标定位决定了应用型本科旅游教育更应考虑旅游行业对管理层面人才的特殊性需求.强调厚基础、强能力、广适应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发展的大方向[2],因此,提升旅游管理人才的竞争力就必须在其培养过程中重视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这就要求建设一支理论知识过硬,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

(二)“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目前,我国对“双师型”教师还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具有一定指导性的标准.但很多院校,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却十分急迫.一般来说,“双师型”教师应该是通过专业系统学习、具有专业教育教学经验、具备从事高等教育教学资格,又具有相应专业技术工作经历和相关行业技术资格认证的教师.由此可见,“双师型”教师在知识、素质、能力方面都应有较高要求.由这样一类教师构成的教学队伍是一支理论出众、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的复合型群体.该类队伍的建设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专业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建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

近年来,很多新建高校已经认识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虽然,每个高校在具体教师队伍的需求方面存在差异,但一般而言,旅游管理专业对“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和要求除了通常的专业知识外,还主要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


(一)教学能力方面

在该方面,教师首先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其次,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涉及面广、知识庞杂、贯通性强,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丰富的知识基础,能胜任本专业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并熟悉相关课程的内容;再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活动较多,课程实践比例较大,教师还应胜任与专业相关的实验、实习、实训的组织与指导工作;最后,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引入,加之旅游管理专业课堂体验性的要求,授课教师必须能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日常教学.

(二)行业实践方面

旅游管理专业与行业联系非常紧密,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进行相关教学不同于一般传统学科授课,学生对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的要求较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行业现状与发展有所了解.教师需要进入行业实践或是通过与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保持对行业信息的更新.一般要求教师具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如导游资格证、职业经理人证书,等等.同时必须要求教师怎么写作于地方旅游企业,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三、新建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

(一)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双师型”教师

很多新建本科院校其前身是高职高专类院校,而“双师型”教师在高职高专院校中被看作是教学的主体.当该类院校成功提升为本科院校之后,其观念发生了改变,认为继续培养和提升“双师型”教师失去了实际意义.然而,“双师型”教师却是我们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队伍.这支队伍有严格的资质标准,较高的职业道德规范,它的存在和所提供的教学怎么写作是不可替代的.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双师型”教师队伍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加强对该类教师队伍的构建.

(二)重视自我培养,提供多种平台

新建本科院校为了生存和发展一般会开设一些与经济建设发展相适应的专业,而这样一类专业其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非常紧密,复合型人才往往比较紧缺,市场需求量大.由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应届毕业的高学历人才缺乏相应的行业实践经验,而社会从业人员又往往不具备本科教学的专业知识要求.这就使得新建本科院校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条件,提供平台,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可以通过兴建校办企业、专业工作室、推荐教师进入企业挂靠等途径,一方面怎么写作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能为教师提供一个结合行业实际的平台,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三)设立专项资金,实施动态管理

设立“双师型”教师培养专项资金,以竞争选优的方式,分批精选国家级、省(部)级、院校专业带头人及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作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点培养对象,实行优上劣下的动态跟踪管理制度,充分发挥重点培养对象的骨干作用和辐射作用[3],缩短培养周期.

(四)资格认证纳入考评,鼓励考取行业认证

要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就要求从教教师必须具备与这一专业相适应的条件,这就要求从资格管理入手,设定从事这一职业的基本条件,建立严格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国外在这一方面已经规定了具体要求,但我国目前规定的“双师型”教师标准过于笼统,缺少操作性和严肃性,带来了认证上的困惑,也影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专业化进程[4].因此,可以将行业资格认证纳入到教师考评体系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组织的各类行业资格证书考试和培训中去,从而提升教师与行业的结合度.

(五)丰富培养机制,重视激励措施

建立有效的培养运行机制,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双师型”进行培养.如有学者提到的全脱产参与社会实践模式、教学和生产兼顾模式、校外挂职锻炼模式等[5].同时,还应重视激励制度的设计,通过对实施社会实践的教师发放一定的津贴和补助,或是将实践转化为课时;奖励取得相关资质认证的教师;着重奖励较好转化为地方旅游怎么写作成果的科研项目主持人;重视教师的继续学习与培养等措施,提高教师联系行业的积极性.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