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独立学院考试制度的一点

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788 浏览:143939

摘 要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创新办学成果,正处于发展初期.按照教育部要求,从2008年开始,独立学院录取的本科新生,毕业时要统一授予独立学院的书和学士学位证书,不再颁发母体高校的学位证书.权利的赋予就意味着义务的生成,在授予书和学士学位证书的时候就要制定相应的制度,而这个参考物就是学生的成绩,有成绩必然有考试,考试是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本文根据自身经验,提出 对独立学院考试制度的一点思考.

一、考试制度对独立学院教学体制的重要性

独立学院的学生入学门槛相对一本二本的学生比较低,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主动性较差,但要完成同样的本科教学目标,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要求办学规模、学科专业设置、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水平、基础设施、办学经费及领导班子配备等要合乎要求、学校名称的确定,必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层次、类型、学科门类、教学科研水平、规模、领导体制、所在地等来确定.独立学院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尤其要加强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同时按照学校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要求积极调整专业设置,完善教学计划、教学规范及教学管理制度,力争使各项办学条件都达到民办普通高校所应有的基本要求.考试是检查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 如同检验产品质量是保证工厂生产水平的必要制度一样.当然也不能迷信考试, 把它当作检查学习效果的唯一方法.要认真研究、试验, 改进考试的内容和形式, 使它完善起来.对考试的总结因人而异,但从古至今,考试确实是考核一定时期内的成绩的最有效途径.部分高校长期以来不重视学业考试的改革和职能发挥, 教学中存在考试内容陈旧、考试形式与方法单一、考试后无反馈等问题.独立学院作为新生力量,很多地方都不完善,往往一味的抄袭母体学校的制度,使得走上思维陈旧的老路.

独立学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机构, 因此, 必须对独立学校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考试是对高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质量进行检验的有效方法.有考试参与的教学能将高等学校的教学活动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这是因为, 实施考核本身对于大学生明确课程目标, 巩固所学知识, 检验学习效果, 掌握关键问题, 训练思维, 培养应变能力, 都具有积极的作用.高校考试就是一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它参与到高校的教学过程, 渗透在高校教学体系之内, 并与其他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一起共同促使高等学校的教学取得最优化的效果.

二、独立学院考试制度存在的弊端

( 一) 考试管理机制上的弊端

大多数独立学院都设立了专门的考试部门或是相关的岗位,专门负责学院的各种考务工作.从表面上看, 似乎加强了考试的管理, 使各种考试趋于规范化.其实, 这仅仅是一种管理形式的加强, 并不能在质量上起把关的作用, 而且容易导致一些不良因素的出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考试目的功利化, 导致考试这个教学功能众所周知, 考试具有预测、评定、选拔、诊断、激励、调控等多种功能, 但在现实中却往往被扭曲, 过多地表现出表象性、功利性特征, 考试的主要目的变成了及格、拿到学位证.按照传统的理解和习惯性作法, 考试就是课程学习的终止符, 考试结束则意味着课程教学活动的终结.及格万岁成了一些学生的流行口号,他们仅以考试过关、取得文凭作为学习的最终目标.

2.大部分闭卷考试影响学生的心理

现在极大多数高校在考试方式方法上采用闭卷考试, 只有很少一部分的考查科目采用开卷考试,并且考试时间都集中在期末.这样的考试方法, 尽管从表面上看, 有利于增强考试的规范化、严肃性, 但弊端还是较多的.首先, 容易导致一些投机取巧的不良行为出现.现在高校的闭卷考试大多数是侧重于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或运用的检测.然而, 每门课程这方面的内容都是很多的, 学生很难都能背下来.因此, 越是闭卷考试,对考试过程组织得越是严密, 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精神负担越重, 也就越容易导致一些投机取巧

的不良行为出现.由于这种考试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与负担, 加之考试正在严冬或酷暑之际进行, 容易导致学生心身方面不健康的问题出现, 有些学生甚至出现考试恐惧症、考试焦虑症、神经衰弱症等心理疾病.


3.考试形式单一, 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目前单一的理论考试形式忽略了追求知识的深度、广度及其互通性与灵活性.考试形式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闭卷考试多, 开卷考试少; 笔试方式多, 口试、答辩、操作方式少; 理论考试多, 技能考察少; 客观性试题多, 主观性试题少等.侧重于简单判断和静态考核, 识记能力成了考核的主角, 而对实际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较难.

二、考试内容缺乏科学性, 评分方式不能客观反映教学状态

当前的课程考试内容仍然偏重于原理化、结构化的识记性知识, 以知识性考核居多, 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测试内容比重太少, 结果是教师照着课本读, 学生在下面呆呆的听.现在高校考试的内容大多数仍然是侧重于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或简单应用, 忽视对能力、素质、创新思维的检测.有的课程教学和考试内容长期反复使用, 一套教案、几份试卷多年循环使用,学生都可以通过像学长学姐要试卷的方式通过考试,使得教学质量无法完成.无法通过课程学习,获得学科前沿知识及与发展相关的适应性能力, 对专业成长极为不利.在评分方式上, 注重答案的规范化、标准化, 要求任课老师出试卷时必须附交标准答案,缺乏求异性、创新性意识.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仍然是能力不够、综合素质较差、缺乏创新性, 不能适应时怎么发表展的要求.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