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职业化教学改革的

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380 浏览:43625

摘 要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应该放在如何更好的怎么写作于学生的专业学习方面.当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毕业后,大学期间所学的英语知识往往学无致用.文章针对此问题,分析并研究了大学英语教学如何与学生的专业学习、毕业后的职业需求有效结合的方式方法.文章的从教材建设、教学计划、教学模式和考评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 键 词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职业化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国内众多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出了一批批的高分低能,甚至低分低能的毕业生.是教师的问题吗?历经几轮国家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国内众多高校积极进行师资引进和培养,如今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已经颇具高度.是学生的问题吗?随着基础教育整体布局的不断优化调整,基础教育教学条件和质量逐渐提高.如此看来,也不会是学生的问题.既然不是教师的问题,也不是学生的问题,那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题,也就是课程的问题.为此,笔者认为,大学英语职业化教学改革正式突破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困境的有效途径.

二、现状分析

(一)教学内容缺少职业性

尽管教育部在2004年1月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 但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学外语教学很少考虑如何能让学生利用英语学习更好地怎么写作或促进专业学习,明显缺乏有专业特色、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要求.

(二)分层教学认定为因材施教

众多高校根据学生入学英语成绩将学生划分为大学英语ABCD层次,各层次使用不同难度的不同教材.这种分层教学,自认为是因材施教.的确,分层教学是实现了针对差异化的学生实施差异化的教学,但是有失教育的公平性,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三)教学过程的实施

现行很多高校的大学英语实行大班化教学(多数班级人数都在60-100人),而且实行学分制和分级教学以后不同专业的学生经常会被编在同一个班级上课,这从客观上限制了教师根据学生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授课和组织有学科特色的教学活动.


(四)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

当然,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一直以来就对英语学习比较感冒,加之进入大学后英语是公共课而非自己的专业课,因此更加觉得只要考试通过就万事大吉了.甚至还有学生会因为觉得自己今后的工作不需要与外国人打交道,用不到英语而持“英语无用论”的观点,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学英语.但不可否认的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原先对英语学习还是比较有兴趣的,可当他们发现大班化的大学英语课堂也往往是以教材和等级考为中心(甚至很多内容存在与中学重复的现象),与自己的专业学习没有太大相关性,教学模式与高中基本无异时,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无疑就会大大受挫.

三、应对举措

近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与学生专业需求相脱节这一问题已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关注和重视,但真正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探索和尝试还较为有限.为此,笔者结合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就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更好地开展与专业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一些探讨.

(一)教学团队的建设

良好的教学团队是这一教学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实践中,可以根据教师们各自的兴趣将其归入不同的课程组,集体备课,挖掘教材中能与专业相结合的内容,收集不同专业特色的语料和素材,组织和专业有关的英语活动和比赛等等.

(二)教学班级的编排

改变按照高考成绩编排A、B、C、D级别形式的教学班,按照专业大类对学生进行教学班的编排,这才是实质上的因材施教.这也有助于教师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开展有专业特色的教学活动,在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又能进一步促进其专业发展.

(三)教材的处理

合适的教材是英语学习的物质保障.目前大学英语本科主要采用了教育部所推荐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新希望大学英语》等教材.统一的英语教材无法与专业相匹配,因此辅助使用符合学生专业与实际水平的教材和教师自编教材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评价体系的构建

笔者认为,既然学生的学习为主体,那么对于高校课程教学的评价唯一标准的就是学生的成绩,而且必须采用教考分离的方式来保障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这种教考分离,初级层面上是学校内部建立题库,抽题考核;高级层面上是引入校外相关人员或机构作为第三方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聘分开定课酬的重要依据.

(五)教学计划的设置

对于普通高等教育,笔者认为在教育国际化的今天,非英语专业在校生的大学英语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四年制大学教学的始终.在保留大一、大二开设原大学英语课程以外,大三、大四开设大学英语课程可以是专业英语范畴的,可以是针对口语交流的、翻译的、写作的,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笔者认为非英语专业在校生的大学英语教育也应该贯穿于在校阶段的整个培养学期内,侧重点在大二阶段有针对性的开设小学时的大学英语课程,满足对学生岗位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四、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最终的着眼点还是应该落在如何使英语语言学习更好地推动和怎么写作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同时,通过与专业相结合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专业国际视野,提高外文文献阅读、把握学科前沿信息等方面的专业能力,从而提升其专业学习层次.

(作者简介:谭明霞(1971.10-), 女,吉林榆树人,本科,副教授, 黑龙江煤炭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 .)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