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中国武术非物质文化缺失与媒体传播误导

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141 浏览:72846

摘 要 :数年来残酷的传统文化发展受阻现实迫使中国武术无奈的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下,但是武术非物质文化研究的不足和媒体利益诱惑下的误导正在成为中国武术目前文化传承的重要障碍.

关 键 词 :武术;非物质文化;媒体;传播

邱丕相(2006)《文化的流失:传统武术的痛楚》中指出,“研究和拯救传统武术文化遗产,是一个严肃而沉重的话题,研究和拯救传统武术文化遗产,迫在眉睫,需要用实际行动去捍卫,还原传统武术和传统武术文化的尊严”.自2006年以来我国政府以对传统武术的非物质文化保护出发从政策的高度数次强调了武术传承保护的重要性,但仅此还是远远不够,一种传承悠久的历史民族文化要想同步于时代与发展的现实需要的是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类似于跆拳道漂亮实用于中国武术误导的群众思想以及弃民族文化于不顾而进行媚外选择的专业管理者的现怎么发表展理念等怎能不使得武术的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现实苍然而悲凉.诚然,武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需民族人的共同努力,从市井弱民到巨贾鳄腕均有不可推卸的民族责任,作为专业研究者不可从自身的高度和专业角度对平民群众给予过高的专业要求,数年前笔者也曾就武术的非物质传承与保护略陈拙见,几年来即使专业领域中国武术的非物质文化保护亦显见不足,笔者在动笔此篇之前通过检索发现自2007至目前对于武术与非遗的保护研究文章还不足50篇,《2007年国内期刊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目录》共收录与武术非遗相关论文6篇;《2008年国内期刊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目录》共收录与武术非遗相关论文23篇;《2009年国内期刊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目录》共收录与武术非遗相关论文8篇.《2011年国内期刊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目录》共收录与武术非遗相关论文11篇.数年时间区区几十篇文章足以显示对于全球五分之一人口在专业领域所要承载的一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性传承的力度如何.我想再度回顾2008“北京奥运”武术申奥的失利不会有人忘记,而2008过后我们为武术与奥运的工作又有多少持续?作为中国唯一的一所综合类体育大学――北京体育大学,承担着中国体育教育、训练、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数项任务于一身,其中高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北京体育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自武术博点的开始曾培养出几十位中国武术的专业领军人物,而2012年北京体育大学却不见了武术博士再培养的影子.作为本民族的文化我们自身对其研究已是甚为欠缺,而武术的研究与传承亟待这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专业人才的缺失也是保护不利的一项重要原因.


媒体传播是文化传承的当下产品、时不过久,这种文化产品的时代产物毋庸置疑的显现了其自身动态先进和文化优势,几多时媒体的存在与传播不断与社会的发展动态互进,小到百姓的精神收益与物质享受大到国际交流与世界共融,媒体不仅仅是一种信息传播媒介,还是一个文化创造主体.媒体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传媒文化,在诸多视角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其所营造的“传媒生态”,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人们的文化理念与生存认知.而今天传媒世界的负面影响――对利益追求的不计后果、更甚以对文化传承的无情鞭笞和横加踩踏为代价――:充斥着铺天盖地的检测广告,拳头加枕头的浅薄故事和各种无聊的娱乐和恶搞,对经典的亵渎、对崇高的消解无处不在,全民娱乐以至于“娱乐至死”、人文精神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引起了越来越多有社会良知的知识分子的批评.究其原因,媒体人对于自己所操控的媒体缺乏清晰而自觉的文化理念,对自身媒体文化建构的责任、使命和追求,缺乏足够的理性和自觉,使得媒体传播在市场化的压力和工具理性的指引下,迷失了自己的文化身份.看看眼下的传播媒体还有几家在出于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角度漠视利益追逐,相信足球在中国应为大家毫不陌生,源自英国的现代足球竞技进入中国时实有限,而数以千万计的中国球迷阵容依然在现代媒体导视下不断扩大,大到央视小到地方传媒几乎无不竞相为足球写单,相比之下,我们的中国武术却被冷落的可怜,也曾有过媒体做过有关武术方面的节目,但少之甚少,与“球迷”相比之下的“武迷”似乎实在让人感觉生疏.如果说现代足球及其他当代竞技体育的时代性是媒体选择偏重的借口、武术传统的特质难与媒体的发展相溶,那中国散打和西方拳击的对比当作何解释,据笔者数年的调查,本源西方的拳击比赛从农村到城市具有相当的收视率,中国的散打比赛在国家体育总局的努力下也仅有2000-2004的散打王短暂红火,即是短暂红火期间全国媒体能为其倾情传播的也少至可怜,致使的“散打王”比赛最后销声匿迹,在中国武术的现代竞技中成为历史.

我们对武术近半个世纪稍作回顾,便不难发现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那就是武术的传承传播越来越体现出对媒体嗜需的文化特征,或者说,与半个世纪以前的武术存在状态相比,媒介在武术传承中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从历史角度说,依照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的分类,人类文化及其交流传播方式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每次转变都和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即从原始社会一直到十六世纪,人类文化的交流方式是以口头文化为标志;十六世纪出现了印刷术,文化的交流进入了印刷文化阶段;到了上世纪中期,点子媒介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播又一次面临着巨大变迁,这就是所谓的电子媒介文化的来临.依照这种历史的形态学划分,人类文化的发展史,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交流方式发展变化的历史,是新的传播媒介涌现的历史;或者说,是文化越来越趋向于媒体化的历史,中国武术当然不能脱离文化传播的轨道.

现代足球与中国武术的对比、西方拳击与中国散打的比较也明显呈现当今社会这一很显著的现象:武术的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对媒体尤其是大众媒体的依赖日益增强,突出的表现在载体的依赖.过去武术的传承靠的是口传心授,本源文化发展的现代媒体对传统的武术传承进行划时代改写,中国武术传统的传承难与时代下的媒体高效可比,而令我们不希望的却是当今媒体传播的视觉享受加上传播作品利益驱使下对收视的追求、对武术的劣质夸张造成了武术传承保护的巨大障碍.而且在强大的利益驱使之下有些媒体人甚至全然不顾文化传承悖逆的后果,如当今的功夫影视笔者去年于此曾略发感慨――《金钱诱惑下的文化扭曲――简评现代功夫影视对中国武术的亵渎》(《电影文学》2011.20),一部分人不顾武术的历史厚重与文化特质肆意进行媒体杜撰,对武术的历史本貌进行恶意摧残使得世人对武术的认识谬极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