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307 浏览:21688

当今,传媒高度发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媒介传播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传媒业本身来说,这是个巨大的推动,但对于公众来说,过多、过杂的声音和观点,会影响对事物的认知,误导社会公共意识.那么,传统媒体应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引导公众舆论、明朗公众认知?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和探索.


一、主动出击 抢先发声

当前,既是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又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高发期,新媒体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快捷化,令事件、矛盾与全社会“零距离”接触,不仅“纸里包不住火”,而且往往会“越烧越旺”.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传统媒体的动作缓慢无疑是其中之一.出于对矛盾、事件的认真负责的态度,传统媒体往往要经过认真地调查、梳理,才发布权威信息.这样的过程,较之新媒体的快速反映就要落后.我们打开网络、手机等媒体,往往会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件事在公众中已经被炒得火热,各种负面的信息传递得如火如荼,而传统媒体却保持静默,或者是直到吵成了一锅粥,才出来发布权威信息,以正视听.

事实上,大家在接受新媒体铺天盖地的各类信息的同时,亟需一个权威发布的平台,让公众厘清事实、看清真相,这不仅是党和国家的需要,也是广大公众的现实需求.为此,传统主流媒体对待事件、矛盾的处理方式,必须要有新的认识和提升.要改变“等一等”“看一看”的传统思维方式,主动出击,抢先发声,在第一时间向公众传递正确的声音和实事求是的信息,以此打压各类不实之传,从而避免公众从一开始就陷入“迷局”,造成不良舆情.

二、理直气壮 传递正能量

新媒体时代,我们往往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些人不知道从哪儿找来一堆数据、挖出一段“历史”、弄出一幅“黑幕”, 歪曲事实,否定历史,制造事端,挑动公众情绪.任由这样的情况发生,将极大地伤害整个社会心态,造成不稳定因素.

比如日前的“东莞扫黄”.黄、赌、毒本就为社会法理所不容,扫黄也是天经地义之事,但这一举动却引发众多“非议”,很多人公开在网上高呼“东莞挺住”,引发全社会热议热炒.在这次舆论事件的一定时间段里,卖淫嫖娼成了“声援对象”,扫黄者却显得有点“理不直气不壮”.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但这也给传统主流媒体提了个醒:在舆论事件中,主流媒体绝不能缩手缩脚,要理直气壮、敢于发声,要利用法律、公理,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驳斥歪理邪说,回应公众关切,承担起引导社会舆论的“中流砥柱”作用.事实上,这也是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冲击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的根基所在.

三、突破束缚 用好新媒体

新媒体的出现,直接冲击的就是传统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新媒体较之传统媒体的优势:一是在于传播手段的快捷,二在于传播形式的多样,三是在于传播渠道的开放.这些都是传统媒体所不能企及的.所以,传统媒体也在全力动用新媒体手段,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传播力.

但就目前传统媒体所创办的新媒体发展态势来看,除了少数几家以新闻见长的媒体拥有一定的影响力以外,很多传统媒体的“触新”结果并不理想,一些网站只是传统媒体的“复制”,发挥不了应有的潜在作用.

笔者认为,传统媒体搞新媒体建设,一定要突破传统的固化思维,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量身打造新媒体的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不能用传统思维经营新媒体,而是要用全新的思维去建设新媒体、用好新媒体.

四、优化表达 落实“走、转、改”

在新媒体的冲击中,传统媒体的弱势不断显现,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表达方式的僵化、硬化,不接地气,让人不爱听、不爱看、不爱读,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新闻界前辈们曾指出,优秀的新闻宣传作品,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好看,二是有用.可以这样理解:好看是前提,有用是目的.好看了,有人看了,作用才能发挥出来;如果不好看,没人看,作用就大打折扣.

在新媒体时代,公众爱听、爱看的往往取决于说话的方式.硬生生的说教,已经为公众所拒绝,生活化、大众化的表达往往才会吸引眼球.比如前一段时间传递出来的习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漫画形像,就是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表现国家领导人的形像,显得可亲、可敬、可爱,获得了公众的一致认可.

由此笔者认为,要想提高传统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就必须走出“老套子”,用群众的语言,去表达、去讲述我们要传播的内容.

责任编辑:邰山虎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