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的全球传播

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693 浏览:11059

【摘 要】新媒体语境下的全球传播被打上了新时代的烙印.伴随着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以SNS社交网站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依托其跨越时空和传播迅速的优势,正在深刻地改变全球信息传播的生态环境.本文试通过对新媒体语境下的全球传播与国际传播的比对,主要从传播主体与传播媒介等方面探究其传播模式,并结合与之相关的跨文化传播,对其中的“文化霸权”提出警示.

【关 键 词 】新媒体 全球传播 跨文化传播

在全球传播时代,谁掌握了新媒体,谁就掌握了未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进程加快所带来的空前剧烈的信息流动,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相对狭隘的国际传播,取而代之的便是更具广泛性和包容性的全球传播.在当今新媒体语境下,全球传播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点,以SNS社交网络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依托其跨越时空和传播迅速的优势,伴随着高度的互动和参与特性的多样表现手段,跨越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突破了国际传播的壁垒,成为全球传播不可或缺的载体.

一、全球传播的实质

全球传播理念的产生与时代大背景密不可分.有学者指出,“一方面国际的、地区的、全球的权力结构限定了国家的实际行动.这些权力结构包括国际规制和组织、世界经济日益居于主导地位的逻辑,国际法的约束以及民族国家安全能力的下降.”①毫无疑问,受到全球化的冲击,主权国家在国际事务中越来越力不从心,就越来越需要借助全球传播在其全球事务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而这种影响促成了全球传播与国际传播重要区别的形成.传统意义上的国际传播是以国家和政府为单位进行跨国、跨文化进行传播和交流,具有浓厚的色彩,并且其将对象国的阅听群体作为受众的定位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传播的进行和效果的发挥.与国际传播不同的是,全球传播在传播理念、传播范围的确立以及价值定位方面都有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恰如传播学中对于全球传播的定义:一个国家社会系统内部的传播称为国内传播,不同国家社会系统之间的传播称为国际传播,而将国内传播与国际传播融为一体,以整个地球世界为范围的传播则是全球传播.②这就厘清了全球传播的传播范围和传播对象,即整个世界的阅听群,而其传播理念无非也是在世界范围内塑造民族和国家的良好形象.全球传播区别于国际传播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将以文化为代表的软实力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将跨文化传播作为传播重点,并且不以政治宣传和教育为主要途径和手段.其实质便是:全球化背景下,以文化作为外包装,以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作为隐性目的,淡化色彩并且以整个世界的阅听群体为受众的传播.

二、传播模式的转换

如上所述,全球传播与国际传播在传播理念、传播范围、传播对象、传播制度架构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传播模式的转换亦在情理之中,也符合新闻传播的规律,有利于在国际传播中争取到好的效果.

1.多样化的传播媒介

在国际传播向全球传播的过渡过程中,媒介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主要得益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传媒产业属性的凸显,传媒业成为经济发展进程中势头最强劲并且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很多国家在全球化的冲击下逐步放松了对传媒业的管制,以发展传媒经济.在此背景下,传媒业走上了产业化道路.比如说我国近期正在推行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举措便是题中之义.近年来,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快速,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传媒产业市场潜力巨大,都会对全球传播产生正效应.

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媒介的形态也越来越多元化.当前媒体格局中,诸如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在全球传播中地位固然不可或缺,但以社会化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在全球传播中的作用也越来越不可替代.社会化媒体使得政府对信息的管控更加困难,信息流通更加方便流畅,使得个人有成为全球传播主体的可能性.并且,网络的出现在真正意义上将整个世界连结成网,其直接后果是传统的民族-国家的地理和文化界限日渐模糊,传统的时间、空间和地域的概念面临深刻的危机.用自然分界来划分民族、国家和社会变得越来越困难,而“象征性分界”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借助网络的力量,在全球传播体系中,出现了超越传统政治力量和地域界限的“超国家领域”.③“超国家领域”的出现,使得全球传播施展的空间越来越大,同时也使各国重视加强全球传播以在全球领域内发挥更重要作用.

同时,媒介自身经营管理的多元化也是促进传播走向全球的重要促进力.许多成规模的传媒公司纷纷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构建自己的传媒帝国.传播媒介的多样化,是传播走向全球的基石,促进全球传播更加具有广泛性和包容性.

2.多元化的传播主体

全球传播的一个显著特征便是传播主体的多元化.随着信息通信不断发展,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化,媒体、政府、跨国公司、社会组织以及个人都作为传播主体参与传播活动.以SNS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最重要的优势便是建立在人际关系基础上的信任性.在六度分割理论的指导下,业界开创了面向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怎么写作的新局面,通过“熟人的熟人”来拓展网络社交.④现在一般所说的社会化媒体,其内涵已经远远突破“熟人的熟人”这个层面.信任建立在“熟人”的关系网中,便会产生说服力,这是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的前提.

数据进一步印证了这一事实.经过数年的发展,以人际传播为基础的社会化媒体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标志性事件就是2010 年Face book超越Google成为美国访问量最大的网站,有人称这是互联网应用领域的转折点,是在获取新闻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更加注重以人为中心.新媒体因此在全球传播中的作用日渐受到学界和业界的重视.其在全球传播中不但没有消弱媒体作为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的地位,反而在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的传播网络中,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小组、个体)都可能成为再传播的主体,并且随着传播主体群的扩大,使得传播过程和传播主体更加多元化.

3、个人化的“全球媒体” 信息技术的进步为传播主体的跨越地域或者国界的信息与文化传播提供了可能,在以SNS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的诞生之后尤为突出.互联网的易获得性使受众可以参与到新媒体信息生产的过程中.理论上,任何人只要拥有个人主页或建立个人网站,就可以和全世界网民进行信息交流.个人化的“全球媒体”应运而生,这与国际传播时代不可同日而语.其主要表现为各个社会化媒体推出自己的APP应用,以满足受众日益移动化的需求.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进步,以智能手机、ipad平板电脑等为代表的移动接收终端进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其更加注重互动和分享,并且基于用户制作内容的特色所带来的便捷性和及时性,使其成为社交网络的重要载体,同时也使得传播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大大拓宽了用户面.2011年谷歌发布的中国城市地区智能手机使用情况调研报告显示,在城市智能手机用户最常用的十大用途中,社交平台的使用位列第六,接近35%.在几乎“人手一机”的时代,个社会化媒体也都和适宜的推出了Android版、iphone版手机终端以及ipad等平板电脑终端,以迎合受众移动化的需求.

三、跨文化传播

“文化即交流”.任何辉煌的文化都具备相同的特点,就是开放和包容,只有保持与其他文化交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文明才能继续.当然,在文化交流中,相对弱势的文化可能需要面临更多的调整和转化.⑤毋庸置疑,跨文化传播是当今全球传播的重要一环.

1.文化多样化

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就离不开跨文化传播,它总是和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它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必不可少的正常交往活动.作为全球传播重要组成部分的跨文化传播,促进了不同国家、民族、地区间的各种优秀文化的相互交流和融合.跨文化传播虽是以西方文化作为主流文化的传播,但毕竟为每位受众提供了多元的文化选择,在这个意义上,文化多样性是只增不减的.

这一理念在实际行动中已成为现实.比如说,默多克新闻集团下属公司曾促成了在英国举办的“古代中国奥秘展”.美国维亚康姆公司总裁雷石东表示,他们进入中国是要把中国音乐介绍到国外去, 是挖掘中国音乐的素材及演唱者,经MTV 国际化包装, 再通过MTV 的国际化推销网络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⑥与跨国传媒公司的合作,不仅是一次商业上的尝试,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进行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

2.文化霸权

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指出,文明发展在现今阶段呈现的格局,是西方文明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在人类文化传播中处于“文化施动者”的地位,非西方文明则在或大或小的程度上处于“文化受动者”的地位,受动体民族在处于施动者地位的民族或国家面前往往存在自卑感.⑦的确,在跨文化传播中存在着不平衡现象,而这种状况有愈演愈烈之势.

现存的全球传播体系虽然单纯在形式上打破了地缘政治的限制,但在内容上仍然充斥着文化霸权的色彩.由于资金、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的落后,欠发达国家在全球传播中一直处于劣势,而条件相对较好的发达国家则在全球传播中处于优势.发达国家利用这一优势在国际上压制欠发达国家的声音,借力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和文化.美国普华永道的数据报告指出,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世界100部畅销影片中,美国影片占据八成,牢牢占据垄断地位,进入21世纪,美国影视和音像产品的出口则超过了航空航天工业产品.

中华文明最大的特征就是兼容并蓄,因此得以绵延五千年历史.中华民族的组成,也是在众多民族的交流和融合中诞生的.跨文化传播对中华文明所带来的,毋庸置疑,主流是积极的一面.面对全球化进程加快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展开跨文化交流,对于丰富民族文化本身是有益的,不能狭隘的否定跨文化传播这种重要的全球传播手段,正如法国前总统密特朗所说的,仅仅推广一种唯一的文化模式将是灾难性的.

但跨文化交流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我国所面临的西方文化入侵的状况,在发展中国家中具有代表性.比如说,在美国被视为垃圾食品的快餐麦当劳和肯德基,在我国却拥有青少年儿童这一庞大的消费群体.另外,好莱坞电影在中国丰厚的票房收入,出国热以及近年兴起的洋节热等都是西方文化向我国渗透的表象.我们不反对跨文化交流,但我们必须反思,在与别国进行文化交流的同时,我们给西方传递了什么样的文化和信息,我们损失了什么获得到了什么.

在信息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交流作为全球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怎样充分利用好社会化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手段,在跨文化交流和全球传播中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文化霸权,发出自己的声音,传播自己的文化,是值得深思的.


结语

信息全球化背景下,以SNS社交网站为代表的社会化新媒体对于全球传播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媒体促使全球传播在传播理念、传播范围、传播对象、传播制度架构等方面较国际传播更完善.同时,新媒体自身所具备的多元传播主体和传播介质,打破了时空和地域的界限,拓展了信息传播的辐射面,使得个人有成为全球传播主体的可能.但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在进行全球传播的同时,怎样利用社会化媒体等新媒体手段来应对文化帝国主义,怎样努力使本国文化和信息得到最大程度的传播,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