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动态平衡

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433 浏览:14290

课堂教学是围绕着问题进行人际交往互动、逐渐达到动态平衡的过程.这里的“人际”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际与交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就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师生的沟通与交流,多向互动,实现人际动态平衡,让课堂充满生命的张力,形成智慧灵动与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过程,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促进教师的发展.

一、 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

教师的劳动效果由学生的学业成就来体现,而教学过程依然遵循帕金森法则,即在短时间内实现更多的效益.人的要素最为活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是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为学生学习怎么写作的.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1.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在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制约着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要给学生以学习的动力刺激,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断地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有劲头,日子有奔头,前途有盼头.

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育人”活动,教师应当坚守人本原则,设计人本教学,构筑人本课堂,从而优化课堂的心理环境.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信心、自尊心、自强心,尤其是要改变过去的“师道尊严”,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以朋友的身份关爱学生,以家长的身份呵护学生,以心理咨询师的身份去引导学生.

2.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互助共赢的关系.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都有自己特有的经历、思想、思维方式等.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生的交往也都应围绕着学习进行,即围绕着解决问题展开交往,尽管在学习中存在着竞争,但主要是互助共赢的关系.

既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围绕着“问题”来展开交往,那么,就要有问题的预设,更要注重问题的生成.首先,教师必须俯下身子,做好学生的合作者.其次,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促进者.课堂的主权属于学生,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让学生全程参与,有效参与,打造、和谐、开放、自由的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光明大道.再次,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指导者.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言,课堂应该是学生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未来生活技能的操练场,是学生未来人生阅历的实习地.

二、 实现教学过程的人际动态平衡

在改革中寻求活路.改革意味着求新,改革意味着追求,改革意味着付出,改革意味着风险.从来都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改革却可能收获一份失败.即便如此,也要继续改革,不断吸取教训,最终走向胜利.

1. 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是实现人际动态平衡的前提.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教”出高素质的学生,学校要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知识素养、能力素养、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促使教师依法执教、按规行事;学校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依据学生的性别差异、性格差异、年龄差异、能力差异等因材施教.

心中有真爱,引导学生体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愉悦感.按照马斯洛的说法,儿童就像海绵一样,他们吸收着周围所有的信息与影响,并把这些因素融入他们的思想与行为之中.教师爱学生,是教师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的基本前提条件,也是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真爱学生的教师,才能懂得学生的需要.只有真爱学生,才能尊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不忽视学生的点滴进步,才能抓住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只有爱学生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停地去尝试,不停地去思考,不停地去总结,不仅仅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过程中添加更多的“人本”元素,在教书育人的整个过程中,甚至在人生的过程中,都牢记“人本”元素,打破陈旧的“模式”,确立因人而异的教育教学模式,实现良好的沟通,激发自身和学生潜在的创造力.

2. 教师为学生提供体验成功机会,是实现人际动态平衡的关键.为学生提供相对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还给学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抱定“每个学生都能享有成功的喜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的成功教育信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施素质教育,也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但要为学生提供相对宽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观主动性;如果让学生一直在紧张的气氛中学习和生活,就会严重戕害学生的健康成长,导致学生心理的扭曲.

教师应当心中有“自我”,善于发现自我特长,努力挖掘自身潜力.教师与学生都是“人”,都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文化、生活背景以及爱好、特长,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时,首先应当做到“心中有自我”.教师一定要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考虑实施教学的硬件与软件条件,发挥自身特长,避开自身缺陷,以便更好地去组织教学,因为只有能够发挥教师自身特长的教学设计,教师在实施教学设计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

3. 教师与学生一同成长,是实现人际动态平衡的基础.作为优秀教师,我们应坚信每个生命都是大自然的恩赐,所以,要敬畏所有的生命;坚信每个个体都是世间最伟大的创造,所以,要珍惜所有的生命;坚信每个人都有一种自强向上的强烈需求,所以,要爱护所有的生命;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所以,要与自己的学生一同进步、一同成长.坚信没有不思成长的学生,只有不思成长的教师.所谓的“教学”,是教师“教”给学生“学”什么、为什么“学”和如何“学”.教师的教学效果最终还是需要学生的学习效果来检验的.

关爱后进生,对症下药.弄清后进生的概念,分清后进生的类型,析清后进生的想法,记清后进生的人头,列清后进生的家情,查清后进生的原因,摸清后进生的爱恶,厘清后进生的交际,搞清后进生转化措施,根据后进生的性格特点和原因开展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主要的是注重转化的方法,用我们的爱心培养他们的信心,用我们的智慧给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激发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他们就会自觉地努力去实现教师所期待的角色.以鼓励、尊重来增进信心.在处理与后进生的关系时,要让后进生感到温暖.进行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先给他们制订一个合理的目标,逐步实现心中的梦.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关键的是要有真正的情感投入.关注、关爱、关怀后进生,真心、细心、耐心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师要“接受不可改变的,改变可改变的”,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改”,通过老师的改变来促使学生的改变,通过外在形式的改变来促使内容的改变.“改”什么?改观念,教师的视角决定学生的高度;改教师的功能,教师的功能是“了解”学生要学什么,“引导”学生学什么,“唤醒”学生为什么学,“激励”学生怎样学,从而使学生达到“怎样学好”;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协同学习、互助学习;改教学评价标准,评价是导向;改教学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课堂组织形式,设立助教制,把课堂还给学生;改教学方法,多种方法优化组合;改教材,整合优化教学资源.通过改革与实践,以永不终结的努力彰显教师本身最为尊贵的成长本性,实现教学过程中的人际动态平衡.


【作者单位:山东省莘县实验高级中学】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