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自主作文能力的培养

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299 浏览:17336

【摘 要 】小学作文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形成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过程,作文能力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表现,是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综合体现如何突破作文教学方法的瓶颈,定位“自主学习”这一新课程理念,聚焦“自觉—自愿—自动—自主”儿童心理过程,教师们可以尝试着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小学生自主作文能力.轻松、鼓励式作文启蒙,让作文成为学生的自觉意识;快乐的阅读与活动,让学生自愿积累;预设可望可及的目标,让学生主动作文;开放习作形式,让学生自主作文.

【关 键 词 】作文启蒙;自觉意识;快乐阅读;自愿积累;主动作文;开放形式;自主作文

小学作文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形成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过程.作文能力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表现,是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综合体现.为了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教师们不遗余力,上下求索,倍尝艰辛.然而, “作文难教,作文难写”仍是师生挥之不去的烦恼,如何突破作文教学方法的瓶颈,定位“自主学习”这一新课程理念,聚焦“自觉—自愿—自动—自主”儿童心理过程,教师们可以尝试着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小学生自主作文能力.

1.鼓励式作文启蒙,让学生自由表达

叶圣陶先生强调:“学生作文必须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这就是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淡化指导的痕迹,把生活中观察到、体验到的东西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达出来.小学生天真可爱,想象力丰富,求知欲旺,此时对孩子的口头表达训练是最佳时机,倘若教师们在课堂上时时鼓励孩子们大胆说话,“放纵”学生自由发言, 处处赞扬孩子们说得真棒,讲得真美.并以伙伴的语气亲切地问学生:“愿意把你说的话写下来吗?把你的话写下来就是好作文.”学生完成后及时给予鼓励,并张贴在教室的墙上,让习作的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同时也激励其他学生有习作的愿望.这样,学生启蒙时的作文概念就会悄然形成:作文不过是自己心声的表达,是信息内化后向外倾吐的过程,非常简单.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学生的口语训练可由说完整的一句话到围绕一个意思说连贯的几句话,说简单的话,说优美的话,这也是一个自觉作文的过程.学生的语言表达由不完整到完整到连贯到流畅,甚而达到生动形象,其语言组织能力会日渐加强,随着识字量的增加,低年级孩子看图说话与日记大都会写得行文流畅.

2.快乐的阅读与活动,让学生自愿积累

“积累”一词随着新课程改革姗姗而来,所有教师与学生均意识到积累与作文的密切联系,于是,各类无形、有形的“积累”形式也应运而生:每日一格言,每周一首诗,在读读背背中强迫学生积累;活动必作文,观察须日记,在抄抄写写中记录着学生的无奈.当积累已成为孩子阅读与活动的负担,孩子们最原始的阅读兴趣与玩乐也成为痛苦的失落.那么,还孩子快乐、让孩子自愿积累就应成为教师们改革积累方式的宗旨.

2.1 阅读不抄录,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

新课标强调了积累语言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是第一位的, 也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学生学习和积累祖国语言的重要手段,厚积才能博发.[1]当老师要告诉学生:阅读让你更聪明,当老师告诉学生:书比电视更有滋味;当你阅读课上还给孩子自由: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和谁一起读就和谁读,当你注意阅读以后不让学生抄录,只用故事大赛、或其他活动形式检验学生阅读情况.那么,课外阅读课就会成为孩子们的最爱.

让阅读与活动紧密相连,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阅读,孩子们享受到了生命的体验,感受到了积累的趣味.当他们走进文本,当文字唤起孩子对生活已有的体验,当文学美丽、快乐、忧伤的情愫打动学生的心灵时,文本蕴含的语文知识、语文素养、生命营养将自然在孩子的心中积淀、生成.

2.2 活动不作文,尊重孩子的快乐天性.

扫视目前的作文教学现状:作文以前先安排活动,活动以后不忘作文,教师犯下了太多善良的错误,长久以往,作文在孩子脑中早已演绎成赶走快乐的野兽,还有谁会喜欢作文、爱写作文呢?

小学生年龄小,好胜心强,特别喜欢参加活动.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组织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活动中获得情感,以活动促积淀,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素材值得去写.

孩子们的天性是玩,教师需要做的是尊重孩子的快乐天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大到参观浏览,小到游戏劳动,无一例外都不布置作文,虽然不能及时看到孩子的佳作,但孩子们酣畅淋漓的快乐、点点点滴滴成长的感受早已铭记于心,待到某次作文到来时,头脑中积累的素材、内心积蓄的情感、生命中天然的旋律仍会源源涌向笔端,书写出真实、自然、鲜活的美丽人生.

3.预设可望可及的目标,让学生主动作文

“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能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求知欲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思维的张力,活跃教学气氛,促进教学活动朝着高效快速的方向发展”[2].所以,教师们可以根据大多数学生的作文能力、习作需求,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给学生设定可望可及的目标,在确保绝大多数学生达成基本要求的同时,对于个别特优生及后进生有所顾及,采用适度提高或降低目标梯度的办法,使作文教学目标保持一定的弹性.例如:给作文评分不吝惜,尽量给学生高分.评分过后添注激励性评语,为孩子作文的每一个闪光点鼓掌欢呼,为孩子的每一处好词好句摇旗呐喊,让孩子在老师充满爱心的评价中获取成功感,调动学生写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习活动最大的乐趣莫过于看到自己学习的成果,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赏识”,抓住学生期盼成功、渴望被赏识的心理,预设可望可及的目标,给学生营造一种想写的写作氛围,就能促进学生乐于作文. 4 开放习作形式,让学生自主作文

开放习作形式,就是突破原来作文时空、手段、内容上的相对封闭状态,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鼓励他们放开手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给学生一个自由作文的天地,以达到写好作文的目的.

4.1 开放作文题目,设计一个可写更易写的题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而命题必须符合学生的生活积累,触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是减少写作内容的束缚,提倡“从生活中来”.我引导、帮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对象(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进行写作训练.在实践中,我提倡学生写“随记”、“随感”、“随想”.“随记”就是让学生把一天中能引起自己关心的、好奇的、感兴趣的所见、所闻记下来;“随感”就是让孩子把对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理解、看法、判断记下来;“随想”就是让学生通过“随记”“随感”的再加工,从而把在自己心中形成的奇思妙想、美好向往、心中理想记下来.这是学生思想形成的过程,也是作文内容、主题所追求的.比如:每次过节呀、举行活动呀或者遇到什么烦恼(高兴)事,我都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当然写的方式很多,制作《成功卡》、《说悄悄话》《自信卡》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

教师需要做的是依托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紧扣教材的编排目的,适当更改作文题目,设计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可写更易写的题材,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将命题作文改为半命题作文,以拓宽学生思路,设计开放性题目,让学生随心所欲写作,更改不适合农村实际的题材,记录学生熟悉的事物.活用作文形式,倡导“形为文用”.内容决定形式,作文形式是为作文内容怎么写作的.作文最忌“言之无物”,也怕形式与内容不统一.所以,用活形式才是形式生命所在.一是少命题,多自主.承认个体差异,重视个体体验,让学生自主选择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侧面入手.

“艺术来源于生活”,只要我们选取的题材是儿童熟知的感兴趣的生活,所以,学生乐于表达,富于想象,写时自然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4.2 改革指导方式,让孩子的作文鲜活起来.

经常见到,我们的老师煞费苦心,总在写作的技艺、布局谋篇、体裁内容上悉心指导,殊不知,如此细致的指导反而限制了学生思维,让学生作文丧失生命感,让个性泯灭,为了让作文真正实现个性化的表达,那就得冲破写人、记事、抒情等藩篱,字数、篇幅等限制,让孩子们惟心之所至,惟情之所开,想书则书,想止则止,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真正实现“我手写我心”的课改思想.过细的指导固然不好,但适当的指导则非常必要,教师要做的只是解放自己,改变指导方式:拓宽学生思路,进行争对性的单项训练,提供一根能学能用的拐杖.

例如:引导学生多方位取材:拓宽人物的维度,拓宽时间维度,拓宽地点维度,引导学生多角度立意:可反映人物品质,可体现人物性格、爱好、情趣或特长等等.又如:争对学生写不具体的问题,进行扩句训练,扩段训练,给学生提供一份空洞简短的习作,引导学生或增添合适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修辞,或加入环境描写,进行气氛渲染,或增添联想,进行想象,或展开抒情议论,进行心理描写,然后让学生将修改前后的文章对比朗读,引导学生揣摩写法,最后指导学生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过渡到给自己的习作添枝加叶.

淡化作文指导痕迹,力求在指导习作时做到“润物细无声”.比如我县组织龙舟比赛,我让学生从一句话入手,到一段话,到当时的心情和感受,到充分利用学生看到的赛龙船经过,充分积累丰富的素材.至于怎么写,怎样来表现龙舟赛的主题,我只给他们一些适当的提示.结果,没有要求和明确指导的文章,却各具特色,丰富多彩.少限制写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怎样能把作文写得最传神就怎样写;怎样写能把思路理得最清楚,最能表达所要说的意思就怎样写.比如学生在写春天里的发现时,有写诗歌的,有写成记叙文的,有写成散文类的,我都给与了充分的肯定.

当我们尝试着给学生一根可学可用的拐杖,解放自己,解放学生.当我们努力拨动孩子心灵的琴弦,弹奏出孩子生命中天然的旋律时,那自然、真实、鲜活的童心、童趣、童言便会构成学生生机盎然的习作.

4.3 教学生批改作文,还学生自主权.

修改,是教师在作文指导中最难以监控,也是最容易遗忘的环节,往往以教师的修改越俎代庖,这是剥夺孩子习作自主权的体现.写作是一种对已有积累的再次自省,是不断调阅储存在大脑中的生活经验,体验自己内心独特的情感体验,梳理自己混杂无序的思想之后,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自由地表达的文字集合.修改是对初次自省的再梳理,再自省,是写作思维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3].古往今来因修改而著名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因此教师在指导孩子习作时,与其大谈方法技巧,不如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需要有一个训练过程.可以采取“师生共批、学生互改、自改相结合”的方式.例如:

4.3.1 师生共同批改.

将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用实物投影仪打出来,引导学生先从字、词、句方面进行修改,标上不同的修改符号,改正用错的字、词,调整不通顺的句.然后指导学生着重从内容上进行修改:或增添词语,或运用修辞,或加以描写,或增加想象,或展开议论,或进行抒情.最后师生共同归纳修改方法,以指导学生互改.

4.3.2 学生互改.

在师生共同批改后,再过渡到二人一组进行的同桌互改,就是在集体修改中掌握修改方法后,进行我帮你改,你帮我改.老师仅提示学生们可从字、词、句、段、篇多方面进行评改.互改后,换回自己的作文,针对修改内容进行领会,若有不同看法和意见可以讨论,共同寻求满意的改法.实在不能达到统一的,学生求助于老师.

4.3.3 学生自改.

经过以上的反复训练,学生基本掌握修改方法,作文后大都会运用朗读、请教他人等方法自改作文.

学生自主作文能力的培养教学,顺应了学生的心理,既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课业负担,又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既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积累知识,增长见识,又让学生在开放自主的课堂上乐于表达、善于写作.倘若教师们有意识树立创新意识,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大胆的尝试,就一定会沿着素质教育的轨道探索出更加符合时代特征的作文教学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低年级习作教材分析《起步作文训练策略》

[2] 陈水清.语文教学如何实现真实有效 《中小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0年第8期

[3] 何捷.差异中的智慧—作家与教师作文教学的对比反思 《教育科学论坛》2007年第5期第24页